“印度夢”破碎了,緯創敗走印度,該後悔停業泰州廠乃得不償失,竹籃打水一場空!
繼傳出緯創印度iPhone廠於四月底被印度塔塔集團接管後,這家總部位於中國台灣的蘋果主力代工供應商終於痛下決心了,將於一年內解散其在印度代工業務,整體撤離這塊傷心之地。
工人鬧事、工資短付等矛盾叢生,台商緯創忍痛撤離印度
台商緯創一年內將整體撤離印度
據中時新聞網等引述《印度商業在線》、美國QUARTZ網站的報道,蘋果主力供應商緯創(Wistron)擬從印度撤離,並向印度全國公司法法庭(NCLT)、印度公司註冊局(Registrar of Companies, ROC)提出一年內解散其在印度的業務。
換句話說,台商緯創自大陸轉進印度代工蘋果iPhone,僅短短七年,夢碎了,忍痛撤離印度,竹籃打水一場空。
總部位於中國台灣的台商緯創,全稱為“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是蘋果主力代工廠之一。
蘋果公司近年來有意把iPhone供應鏈由中國大陸快速地轉移至印度,擴大其在印度的iPhone生產線。不過,現實與夢想差距懸殊,雖然有富士康、緯創等多家代工廠都在印度增加投資,但也有投資印度的供應鏈代工廠因工人暴動等矛盾頻頻發生,其在印度的生產屢屢受挫。七年前就轉進印度的緯創,“印度夢”破碎了,無奈宣布退出印度。
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
印度媒體5月5日報道,蘋果產品主力供應商緯創擬從印度撤離,並向印度全國公司法法庭、印度公司註冊局提出一年內解散其在印度的業務。報道稱,緯創退出印度涉及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工人鬧事、工資短付、醫療事故等問題,導致該公司在印度頻頻遭遇重大爭議。
報道稱,緯創退出後,印度的塔塔集團計劃收購緯創在南印度的iPhone組裝車間。報道又稱,緯創在獲得印度智慧手機生產掛鈎激勵計劃(PLI)下的補貼款項後,選擇結束其在印度的代工業務。消息人士表示,撤離後緯創在印度業務僅剩下為蘋果產品提供維修和保養服務。
台媒在引述印媒報道時進一步介紹稱,2023年4月底,蘋果CEO庫克訪問印度時曾表示,蘋果將致力於在印度全國範圍內發展和投資,支持印度發展,提升當地製造業。
報道稱,蘋果公司目前通過富士康、和碩等擴大合作,使得僅7%的iPhone都在印度生產。“這對印度來說是一個重大飛躍”,據估計,此前印度產的iPhone僅佔全球代工份額的1%。
從2017年起,蘋果就開始轉移至印度布局低階iPhone手機組裝鏈,從去年9月開始,又開始生產高階旗艦手機。不過,有報道稱,目前在印度生產的iPhone旗艦手機,僅限於組裝,包括芯片、面板及手機殼等主要零部件,仍有相當程度依賴來自中國的供應鏈。
緯創副董事長黃柏漙(右)
前不久,媒體就報道,印度塔塔集團(Tata Group)收購緯創位於印度南部的緯創iPhone組裝廠,最快於4月底完成,其收購金額可能6億美元之上。
當時有消息人士表示,塔塔集團已派相關人員進駐緯創位於印度南部的Narasapura廠區,針對內部管理層進行組織改革。緯創位於印度南部的代工廠有員工約1.4至1.5萬人,收購時,大約有2000名工廠員工、約400名中級管理人員會流失,也不排除有一些工廠高管陸續離開。
對此,印度人也很興奮,若塔塔集團接管緯創印度廠後,印度本土企業將首次擁有蘋果iPhone組裝鏈產線,也就意味蘋果iPhone有望實現真正的“印度造”。
2017年,緯創隨着蘋果供應鏈多元化策略的“指揮棒”,轉進印度投資設廠,在印度布局iPhone相關生產線8條,工廠位於南印度的卡納塔克邦(Karnataka)的班加羅爾市區及郊區,於2017年第二季開始投產。7年來,印度工廠在緯創營收佔比僅3-4%,但連年虧損,一直無法扭虧為盈,2022年才好不容易把印度代工業務虧損縮至新台幣10億元以內。
2020年緯創印度廠在工人鬧事後,一片狼藉
2020年12月13日,緯創曾發布聲明稱,其位於印度Narasapura工業區的新廠發生暴動,產品生產線停擺未能復工。聲明稱,由於重要生產設備及存貨倉庫也未遭損毀,加上其於印度其他廠房及中國崑山廠都能應對蘋果手機代工產能,預估此暴動事件對緯創手機營運影響有限。
而彼時外媒報道,緯創印度廠發生暴動的起因,除了員工薪資並為按時支付外,當初答應給予薪資與實際獲得薪資的差距也很大,造車員工不滿。
後來,媒體報道,緯創印度廠工人鬧事後,累計逮捕132人,暴動後的工廠,一片狼藉,損失高達43.7億盧比。也傳出組裝代工的iPhone產品大批被偷,可能有數千支到超過2萬支。《印度時報》等媒體的報道口徑,是當時參與緯創廠暴動規模近2000人。
這二三年來,不少人發現,印度當局及地方在招商引資政策上,步調往往不一致,詭譎多變,翻雲覆雨,令不少人在投資印度上,舉棋不定。所謂的印度“低成本”、“勞動力充裕”優勢,有時只是一場幻夢而已。
緯創投資印度7年後,也賠了7年,最終忍痛敗走印度,其深層次原因值得去探究一下。
緯創關閉泰州廠,僅因連年虧損?
緯創董事長林憲銘(右2)、副董事長黃柏漙(右1)
幾乎在緯創撤離印度,把南印度工廠賣給印度塔塔集團的同時,另一則備受關注的消息,就是緯創江蘇泰山廠突然停工。
據緯創泰山工廠貼出的公告稱,因目前大環境下經濟形勢嚴峻,且產業局勢巨變,現有的生產經營模式面臨強大改變壓力,並發生嚴重困難挑戰,工廠將於4月26日全面停工停產。
緯創泰州廠稱,已開始啟動員工媒合轉職及離職補償作業,時限將至5月26日。緯創後來也證實,其泰州廠營運未能達到經濟規模而連年虧損,因此董事會決議停業,但緯創方面未說明泰州廠後續規劃。
據《工商時報》消息,無獨有偶,那段時間裡,位於成都航空港經濟開發區也傳出緯創及仁寶兩大工廠,將因搬遷至越南而影響當地上萬人的員工。但沒有進一步正式公告的內容,或安排員工轉職、優退等具體消息傳出。
據傳,成都的緯創廠,與另一家台企仁寶一樣也以生產筆記本電腦為主,同時因應美系客戶(註:或是戴爾公司等)需求,正加速把新建置的筆電產能于越南投產。
由於近來PC需求走弱,今年第一季也是銷售淡季,緯創和仁寶皆回應,沒有搬遷成都廠的計劃。
緯創總經理林建勛(右2)與蔣萬安等出席內湖總部動工儀式
緯創的泰州廠,是2009年下半年投資創建的,於2011年起開始投產,除了生產中小型液晶顯示器(LCM),也供應蘋果筆記本電腦和手機液晶顯示模組。
疫情前,緯創曾投資新台幣數億資金,對江蘇泰州工廠進行全自動化生產線的升級改造,其小型尺寸的液晶顯示模組年產能將達1500萬片。
緯創早於2012年就到重慶投資,當時,該公司是宏碁電腦的代工廠之一。林憲銘的副手、副董事長黃柏漙在當時簽約時曾開玩笑說:“有了孩子才領取結婚證。”
目前,緯創在廣東的中山也設有工廠,主要是大尺寸的LCD、LCM生產線。在台北及新竹的LED生產線,目前已經併入高雄晶傑達光電,生產鏈也延伸至車載、工控等領域產品。緯創在回應時表示,這幾年,公司將以蘋果筆電為主的顯示屏LCM業務轉至江蘇崑山廠後,其iPhone供應鏈代工的角色比重也逐步降低,這恐怕是造成泰州廠虧損的主要原因。
有必要提一下,去年12月,在啟用前緯創科技總經理林建勛出任緯創資通總經理,並結束此前他與緯創智能總經理沈慶堯的“雙總經理機制”時,其董事會也通過一項決議,將出售崑山廠閑置土地,可獲利新台幣8200多萬元(註:人民幣1905.6萬元)。
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
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目前也是緯穎科技的董事長,在緯創成立前,他歷任泛宏碁集團多項重要職務,包括宏碁計算機集團總經理。同樣,目前擔任緯創資通副董事長兼數技投控董事長暨總經理的黃柏漙、以及緯創資通總經理暨執行長的林建勛、緯創資通執行副總經理暨營運架構長的沈慶堯等,都曾從“宏碁系”出來的。
林憲銘,與施崇棠、李焜耀、王振堂四個人,被稱為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的“四大弟子”。2000年千禧年時,施振榮對宏碁集團啟動“分家”戰略,原宏碁總經理的林憲銘,就掌舵宏碁旗下從事代工業務的緯創。拆分後,緯創於2001年5月30日獨立成立,後獨立股票上市。
林憲銘,1952年12月出生於中國台灣台南市,其父親曾在亞洲航空擔任維修工程師,但因其祖父為人作擔保,遭倒帳追債,令幼年時的林憲銘,家道中途敗落。
台南第一高級中學畢業後,林憲銘考入交大計算與控制工程學系,在新竹求學期間,他認識了也是新竹人的妻子。作為一位資深職業經理人,林憲銘於1979年進入宏碁並從最基層的業務員、採購員做起,後直到升任宏碁集團總經理。
2000年,宏碁正面臨品牌和代工業務相衝突的困境,林憲銘經過深思熟慮,向當時的董事長施振榮大膽提出“分家”建議。緯創從宏碁電腦拆分之初,人心惶惶、員工離職率居高不下,林憲銘就決定“攘外先安內”策略,讓公司逐步走上正軌。
版權聲明:《一波說》所發布文章及圖片之版權屬作者本人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作者及/或相關權利人單獨授權,任何網站、平面媒體不得予以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