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圈訊 長榮集團已故總裁張榮發生前立下密封遺囑,指定由第四子、也是二房獨子張國煒接任總裁,並單獨繼承140億元台幣(約31.5億元人民幣)財產,張榮發大房3子張國政提起遺囑無效之訴,台北地方法院一審認定遺囑有效,張國政提上訴後,台灣高等法院近日二審判決駁回。
據台灣媒體報道,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2016年過世,留下遺囑讓二房獨子張國煒單獨繼承遺產,引爆家族內戰,大房三哥張國政2018年對張國煒提出遺囑無效之訴。
張國政主張,遺囑不是張榮發親自簽名,張榮發也未親自指定2人以上見證人,且未向公證人陳述是自己的遺囑,且未陳述繕寫人的姓名與住所,不符民法規定要件,請求判決遺囑無效。
台北地方法院審理髮現,張榮發生前雖反覆住院,但相關身體評估紀錄僅記載“意識狀態警醒”、“認知功能異常時間障礙記憶障礙”、“精神情緒狀態異常倦怠”等,未判別不能表達自己意思,無法證明張榮發當時喪失遺囑能力。
台北法院指出,當天張榮發在遺囑上籤完名後,由公證人將遺囑一字一字念出來,張聽完點點頭,叫大家一定要保密,拜託大家按照遺囑上執行,張榮發並在每張遺囑上都簽名,才將遺囑密封,最後再由3位見證人簽名,張榮發當下意識非常清楚。
台北法院認為,調查局鑒定遺囑上簽名,與張榮發2011至2015年間各項文書的簽名筆跡大致相符,且在場4位證人及公證人證詞大致相符,法官認定張榮發當下具有作成遺囑能力,且符合密封遺囑法定要件,駁回張國政之訴,張國政不服提上訴。
台灣高等法院2023年4月25日二審判決遺囑有效,不過該案依舊可上訴,但如果未來全案確定,張國煒將可獲逾百億元遺產。
張國煒在父親張榮發去世不久被三個同父異母的哥哥“掃地出門”,無奈離開長榮集團,也卸下了長榮航空董事長職務。隨後,張國煒自立門戶,創立了星宇航空。
2023年4月26日,星宇航空成立三年後,首次開航洲際航線,台北至洛杉磯航線當天在桃園機場舉行首航儀式,首航班由張國煒親自執飛。當天在桃園機場,對官司結果,張國煒回應說都由律師處理,“這件事到現在7年了,就讓法律來澄清,我沒什麼太大意見,大家都是一家人”。
如果張國政不再上訴,遺囑正式生效,240億元遺產由張國煒單獨繼承,扣除掉其餘5位繼承人各12分之1特留分,拿下12分之7的張國煒將可獲得約140億元,其餘100億元,大房子女與張國煒的母親李玉美各可獲得約20億元。
但長榮老臣認為,2022年長榮兄弟之爭,最後“弟弟派”瓦解,顯示張國政對張國煒的心結還在,估計張國政再上訴的可能性還是蠻高的,不過對張國煒來說,星宇航空發展至今,洛杉磯航線開航後航網日益完整,開始進入正向發展,貸款有銀行,何時取得遺產不是很重要,何況張國煒母子手上還有不少長榮集團事業的股票。
由於星宇航空飛往洛杉磯航班的機上餐點使用長榮空廚,媒體追問是否代表雙方和解?張國煒則回應,這是商業行為,也有兄弟情誼。
被問到是否會再拿錢出來增資星宇航空,張國煒說自己不能再參與增資,由於星宇有計劃要上市,他個人不能持股超過7成,因此股份上要調整。
對於上次公司辦增資姊夫鄭深池與二哥張國明參與投資,他表示很感激,表示當時是自己去邀請這兩位兄長投資的,至於這次增資兩位兄長是否再投資,就順其自然,重點在參加不在多寡。
面對星宇航空是“錢坑”的質疑,張國煒強調,很大一部分錢是拿來投資,包括維修廠、模擬機、運籌大樓、免稅品大樓等,這些都是在投資項目裡面,基礎投資很大,“沒有什麼錢坑不錢坑的”、“剛開始大家抵制我們,所以很多要自己來”。
張國煒談到當初成立星宇航空時沒有想要一開始就做那麼多投資,但是地勤、維修邀約出去沒有人要幫忙做,只好自己投資,現在公司發展的比當年長榮航空還快,自覺已經很厲害了,就差遺產還不見得拿得到。
張國煒透露,成立之初詢問中華航空與長榮航空願不願提供地勤服務,兩家都沒回應,做維修想找長榮也被拒絕,只好自己做,地勤十部車就花了兩億多台幣,載客的接駁車也花了3、4千萬,維修中心花了20億元,當初長榮航空有總裁(張榮發)的長榮海運支持都還沒發展那麼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