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紀80年代,由馬季創作的相聲《五官爭功》在央視春晚播出後引起強烈反響,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沒想到,30多年後的今天,在人民防空系統,人防的4種基本手段——鳴(鳴放防空警報)、走(人口疏散)、藏(人員物資掩蔽)、消(消除空襲後果)也為了誰該站“C位”而爭吵。且看他們喋喋不休為哪般——
鳴:我是人民防空行動的“吹哨人”,如果沒有那一聲聲凄厲、刺耳的警報,人們不會知道空襲即將來臨、危險將要發生,“拉響警報”已經成為預警的代名詞。毫不誇張地說,我的能力如何,直接關係到人民防空行動的成敗。
當然,我的作用並不局限於空襲預警。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我發動各地多媒體警報器,滾動播放疫情防控知識,為抗擊疫情助了一臂之力。在一些地方,當洪水等自然災害來臨時,我也能及時發聲,提醒人們注意防範。當前,城市中的高樓大廈越建越多、越來越密,一些地方的電磁環境也日益複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警報覆蓋率。所以,只有把我放在人民防空建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C位”,才能推動防空防災預警能力隨城市發展水漲船高。
走:防得了就防,防不了就走,是人民防空行動的重要策略。世界防空襲史證明,戰前組織特定人員疏散,對於保存戰爭潛力、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受長期和平環境影響,不少地方對人口疏散意義認識不深、對人口疏散預案編製不細。彌補人口疏散準備不足這塊短板,必須要發揮我的作用,因此,應該由我來站“C位”。
藏:人民防空最具代表性的標誌是人防工程,人防工程就是我的作用和價值的集中體現。一旦空襲來臨,沒有被疏散的人員就要進入人防工程進行掩蔽。“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孫子兵法》關於對“守”的設想,在我身上變成了現實。從兩次世界大戰平民傷亡數據的對比來看,有無人防工程大不一樣,人防工程在保護群眾生命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預見,隨着我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地下長城”必將同步延伸,我的發展前景更加廣闊。
消:在野戰防空、要地防空、人民防空“三位一體”的國土防空體系中,人民防空應對的是敵方空襲兵器的“漏網之魚”。隨着空襲兵器的升級換代,“漏網之魚”造成的損失也不容小覷。這個時候,我的作用就很重要了——及時消除空襲後果,特別是對遭受襲擊的水、電、氣、暖、通信設施、交通樞紐等重要經濟目標進行救援,使群眾生活不受大的影響。所以,要重點圍繞我的作用發揮,加強相關力量建設,配齊裝備器材,戰時將損失降到最低。
正當鳴、走、藏、消4種基本手段為誰應當站上“C位”爭論不休時,傳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許多地方將構建覆蓋全員的人民防空宣傳教育體系放到了“十四五”規劃的“C位”。個中緣由何在?經過一番討論和反思,鳴、走、藏、消個個有了新感悟。
鳴:結合全民國防教育日等時間節點,各地普遍開展防空警報試鳴,但目前仍有一些人不會辨識預先警報、空襲警報、解除警報,甚至在聽到警報後無動於衷。究其原因,主要是人防宣傳教育覆蓋面不大、針對性不強、互動性不多,沒有使一些單位和個人把人民防空擺到應有位置。
走:雖然城市是人民防空的重點,但農村地區的人防宣傳教育也不能無人管、無人問。只有將農村人口納入人防宣傳教育範圍,才能贏得農村地區對人口疏散地域建設和行動的大力支持,才有可能實現疏散方、接收方的順暢對接,讓城市人員戰時有地方疏散,疏散後能生活、有保障、可工作。
藏:一些建築商片面認為,同步修建防空地下室屬於額外任務,因而消極應付。只有把宣傳教育工作做到位,才能讓建築行業人員對人防工程建設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從而積極主動地完成建設任務;才能使相關部門把人防工程管理好、維護好,使其始終保持良好的戰備狀態,一旦需要,確保能用、管用、好用。
消:由於缺乏對戰時複雜環境、嚴峻考驗的深刻認知,一些人防專業隊伍在防空襲演練,特別是重要經濟目標救援演練中習慣按部就班、只練技術不練戰術,與實戰化要求差距很大。應把專業隊伍及其編組單位列為人防宣傳教育重點對象,增強他們的備戰意識、戰鬥精神,促進訓風演風轉變,不斷增強消除空襲後果的實際能力。
話外音:相聲《五官爭功》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是一個有機整體,事物的每個部分都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人民防空建設亦是如此。當前,部分單位和個人人防意識淡薄,影響到鳴、走、藏、消等基本手段建設成效。應該把人防宣傳教育擺上突出位置,通過增強社會各界的人防觀念、國防觀念,促進人民防空基本手段建設協調發展、走深走實,不斷提高人民防空能力。
來源:中國國防報(特約記者/林曉冰)
上海民防、江西人防
轉載:人防之聲
END

青白江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