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燒烤,正在讓很多人經受“痛苦”。
燒烤店外的顧客,排隊數小時才可能落座。還有些人,腦袋一熱來到淄博,卻發現根本訂不到酒店。
燒烤店的燒炭師傅,一天下來臉被熏成了包公,生無可戀。
燒烤店的老闆,痛苦於人手不足,痛苦於家里沒開個牧場。
淄博人民也壓力山大,生怕給遊客留下不好的印象。有人下班後沿路撿垃圾;有人看到外地車牌的車,不敢按喇叭。
不少網友調侃:“上次淄博這麼熱鬧,還是在齊國。”
470萬人口的淄博,在3月份愣是接待了500萬人。
而據美團數據顯示,截至4月10日,淄博五一住宿預訂量較2019年上漲800%,增幅位居山東第一。
即將到來的五一,才是對淄博真正的考驗。
但是熟悉淄博的人,應該不會懷疑它的應對能力。
淄博燒烤剛走紅一周,當地就推出燒烤高鐵專列、燒烤公交專線,發放燒烤消費券,設立燒烤名店“金爐獎”推薦評選等等。
所以有人說,淄博上到政府,下到每一個市民,沒有一個掉鏈子。
逼瘋自己,才能卷死同行。
這座沒落的三線城市,從未停止自救
在燒烤出圈之前,淄博並不太受年輕人待見。
在2018年、2019年和2022年,淄博的人口出現了負增長。當地人口老齡化率則達到23.24%,位居山東省第三位。
為了發展,淄博一直在思考:怎麼吸引年輕人?
2019年年底,淄博出台“淄博人才金政37條”,給予本科和碩士高達8萬的購房補貼。
2021年,淄博表示要聚力打造“好學、好看、好吃、好玩、好創業”的“五好”城市,幫助年輕人快樂生活、成就事業。
不過最抓年輕人眼球的,還是流量打法。
2020年,在淄博麥田音樂節等活動中,當地把青島啤酒和淄博燒烤兩個IP融合起來,歌手薛之謙吃完後大力推薦,導致方圓5公里的燒烤店人滿為患。
從那以後,淄博燒烤走進了美食博主的視野里。
比如2021年5月,B站一名up主探店淄博燒烤,發布《山東大哥:“我保證,這燒烤你一看就想吃!”》,播放量破500萬。
淄博官方有樣學樣,把淄博燒烤帶到了央視、山東衛視的節目里,保持曝光。
央視節目《和為淄味》
醞釀數年,才有了今年3月的爆發。
率先出擊的是山東省內的大學生。過去三年,他們被憋壞了。
3月8日,“大學生組團坐高鐵去淄博擼串”登上抖音同城熱搜。
如狼似虎的大學生,趴在燒烤店的玻璃門外,只等大門一開就衝進店內搶座位,極具視覺衝擊力。
這一幕幕好似鬧饑荒的場面,讓燒烤店老闆第一次有了掙錢掙累了的感覺。
由於人數過多,有的燒烤店不得以拿着大喇叭“攆客”:“去別家吃吧,淄博的燒烤都很好吃!”
大學生掀起的第一波熱度,在4月得到了史詩級放大。
4月8日,一名有着千萬粉絲的打假博主,帶着電子秤隨機測評了淄博的10家攤位,沒有發現一家缺斤少兩,有的店鋪還“多送”,讓他“免費嘗”,一名店主更是大方到把做小吃的秘方送給博主。
淄博人親身演繹了什麼叫“好客山東”,把所有人都感動了。
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官媒紛紛報道,幫助淄博燒烤全方位出圈。
燒烤師傅變得供不應求,以前月薪8000元就能招到人,現在漲到上萬都難招。不少燒烤師傅忙得昏天黑地,後悔沒按計件算工資。
那些最火的燒烤店,還有人發布了代排隊業務,50塊錢一次,需要提前一天預約。
去往淄博的高鐵票,一票難求。滿車廂的遊客,上車後就開始隔空練習淄博燒烤的擼串手法。
淄博的共享單車和電動車,也被一掃而空,一些本地人只能走路上班。
到最後,連外國友人也不遠千里慕名而來。
淄博燒烤變成了全民話題,淄博渴望已久的流量終於來了。
淄博燒烤爆火,多虧有同行襯托
在承接流量的過程中,淄博創造了兩個小小的“奇蹟”。
一個是反應很快,維持了很長時間的熱度;
另一個是在如此大的熱度下,至今沒有發生較大的負面事件。
有人說,是因為淄博燒烤的儀式感和社交屬性,讓年輕人很上癮。
也有人說,是因為當地政府的兢兢業業,十分圈粉。
他們都沒說錯,但是淄博燒烤的吃法和當地政府的做法,其實沒有十分特別的地方,之所以顯得寶貴,還有一個前提。
那就是“同行”的襯托。
1.燒烤IP誕生的背後,是先“烤”自己
在北京的大部分地區,商家早已被禁止露天燒烤,店內的燒烤也大多是電烤。
前不久,廈門、哈爾濱、晉城等地也出台禁止露天燒烤的規定,理由大同小異,即“污染”和“擾民”。
與之相比,淄博選擇了引導。
早在2016年,淄博就要求商戶使用無煙燒烤爐具,還繪製燒烤地圖,對轄區內的燒烤經營情況採取信息化、數字化的手段,遠程監督、調控、管理。
2017年,淄博又對各區進行規劃建設,進行集中化經營。
比如臨淄區,目前有金陵回族鎮、臨淄大院、新天齊美食城、稷下美食城等四處大型燒烤園區。
“一刀切”很容易,但是敢把自己放火架上“烤”,才能打造出頂流IP。
2.打爆體驗:誰讓遊客吃虧,就砸誰的飯碗
在上述打假博主前往淄博測評前,他還有一個爆款視頻是打假成都夜市。
在其測評的10家成都攤販中,有8家缺斤少兩,最離譜的是一個賣甘蔗的攤販,真實重量只有一半。在被博主戳穿後,沒人感到羞愧,反而憤怒地說:“不賣給你了!”
反觀淄博的商販,對於來自博主的不信任,不僅不生氣,有些還讓博主連吃帶拿。
兩相對比,令人對淄博的好感倍增。
一名網友開玩笑地說:“這種違法的事,山東人肯定不敢幹,影響考公。”
很快,淄博超預期的旅遊體驗,一個接着一個在熱搜上發酵。
一名遊客着急趕高鐵,又想體驗淄博的小爐燒烤,於是燒烤店老闆娘出手相助,一對一地幫他烤串。
一位大娘給排隊買小吃的遊客,每人免費發一個特色包子,讓他們墊墊肚子,口裡念叨着:“大老遠來淄博,不容易。”
當地政府也三令五申,嚴禁出租車不打表、拒載等行為,一旦被投訴直接停運;抓到坑人的燒烤商家,立馬關門。
一條熱評說道:“470萬人口的淄博,有400萬人都是客服。”
3.三線城市,也有“變態”的反應速度和執行力
短視頻時代,誰都有爆火的機會,但不是誰都能利用好。
尤其是小城市,應變能力、承載能力和服務能力,往往不那麼到位。
比如2017年,《縫紉機樂隊》上映,電影里有一座大吉他雕塑,吸引了許多觀眾到拍攝地打卡。
因為劇情需要,這座大吉他後來被拆除,不少人感到可惜。然而,當地城市沒有趁熱打鐵,而是直到2021年才重建了大吉他,錯失了最火時期的流量。
而當機會給到淄博手中時,所有的事情都在以“天”為單位狂飆。
改造升級一條長約750米的道路,只用了3天;
宣布舉辦五一燒烤節後,直接在100多畝的空地上建起了一座燒烤城,爭分奪秒;
還有文旅局局長們,跑到燒烤專列上為遊客親自推薦和送禮物。
不斷對自己人下狠手的淄博,真的不想只是曇花一現。
那些被年輕人捧火的城市,
有一個爆款啟示
淄博能給其他城市的旅遊帶來什麼啟示呢?
表面上看,你得學會抓住年輕人。
年輕人最愛評論、分享,自帶流量,很容易決定輿論走向。根據果集·飛瓜數據,抖音“淄博燒烤”相關熱門話題的視頻互動中,18-23歲的年齡段人群佔比是最高的,達到29.74%。
但是真正的爆款啟示是,讓遊客也能有本地人的體驗。
在傳統的旅遊城市,遊客常去的景區和餐館,往往與本地人少有交集。就像南鑼鼓巷、寬窄巷子、夫子廟,鮮有本地人的身影。
專為遊客設立的地方,做的是一次性買賣,註定不會太上心。
淄博並沒有為遊客專門划出一片吃喝玩樂的區域,而是開通專線,引導遊客去那些本地人也愛吃的餐館。
只有常年做熟人生意的餐館,才能保護好淄博的旅遊招牌。
比如這次被遊客擠爆的“八大局”,原本就是淄博當地人常去的便民菜市場。
還有常駐熱搜的幾家網紅燒烤店,也是當地人經常光顧的地方。
一些淄博人還分享,自己去常去的燒烤店,飯沒吃上,倒是被老闆拉去當了幾小時的服務員。
把一次性買賣當熟人生意做,讓遊客也能有本地人的體驗。
不僅是淄博,其他被年輕人捧火的城市也都有這樣的特徵。
離淄博不到200公里的濰坊,生產的風箏總量佔到全世界的80%以上。
一年一度的濰坊國際風箏會,由於放飛的風箏千奇百怪,每年都能上熱搜,吸引無數遊客前去觀看、參與。
在濰坊,“天是倒過來的海,風箏是會飛的魚。”
當地人和遊客都能各顯神通,玩得不亦樂乎。
再看最近因為“盛唐密盒”爆火的大唐不夜城,也一直是遊客和本地人都愛去的景區。
只是本地人經常會感到無奈:“這地方旅遊有淡季嗎?我們本地居民也想去,但也只能在短視頻平台看看了。”
最後南下去看以螺螄粉聞名的柳州。
柳州特意推出了螺螄粉特色公交專線,並在公告里提到:“沿途經過的螺螄粉店是眾多本地市民和外地遊客都喜歡光顧的網紅螺螄粉店。”
一視同仁,應該成為旅遊業的天條。
十幾年前,一篇題為《淄博:站在被邊緣化的邊緣上》的文章,刺痛了不少淄博人。
隨着當地重工業沒落,淄博面臨和鶴崗一樣的困境。
資源枯竭、產業單一、環境污染、人口負增長……
燒烤能否讓淄博實現逆襲,誰也不敢下定論。
但是淄博就像久未受寵的孩子,受到關注後開始拚命表現。
敢於逼瘋自己人的淄博,已經為未來贏得了更多可能。
作者:祥燎。來源:金錯刀(公號ID:ijincuo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