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大臣是1945年之前日本帝國內閣政府中陸軍最高領導機關陸軍省的長官,簡稱“陸相”,為陸軍三長官之一,前身為明治維新初期設立的“陸軍卿”,首任陸軍卿為山縣有朋。
早期的“陸軍大臣”基本都是以中國為目標,直到二戰全面爆發後,才將目標擴展到東南亞及南亞地區,來看看日本歷代“陸軍大臣”都有誰吧。
TOP、1 大山岩(1885年—1891年)(1892年—1896年)
日本政治家,明治和大正時期的九位元老之一, 元帥陸軍大將,日本帝國陸軍的創建者之一。從一位大勛位功一級公爵。中日甲午戰爭的日軍第二軍長,佔領威海衛。日俄戰爭期間的日本滿洲軍總司令,數次擊破佔優勢的俄軍,贏得了近代世界上第一次弱小民族對西方列強的勝利。
TOP、2 高島鞆之助(1891年—1892年)(1896年—1898年)
日本江戶時代末期武士、明治至大正時代陸軍將領、政治家、薩摩閥巨頭。薩摩藩士高島喜兵衛第四子。名諱昭光,別號革丙。陸軍中將、正二位·勛一等·子爵。參加過戊辰戰爭和西南戰爭。歷任陸軍大臣、拓殖務大臣、樞密顧問官等職。他也是台灣日據時代唯一的副總督。
TOP、3 桂太郎(1898年—1900年)
日本近代政治家,軍事家,明治、大正兩朝元老重臣。長州藩出身 ,陸軍第一長老山縣有朋的掌門弟子,在山縣有朋隱退後成為其代言人,三次出任內閣首相,任內締結英日同盟,進行日俄戰爭,並策劃吞併朝鮮。
TOP、4 兒玉源太郎(1900年—1902年)
日本近代陸軍名將,被譽為明治時期第一智將,曾任桂太郎內閣的陸軍大臣、內務大臣,台灣總督等重要職務。他是侵華罪魁之一,因特別注重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的良性循環,被稱為豐臣秀吉再世。日俄戰爭的滿洲軍總參謀長,攻克旅順口的實際指揮者,與桂太郎和川上操六並稱明治陸軍三傑。日本統治中國台灣的最大功臣,穿着軍服的政治家。滿鐵的實際創立者。
TOP、5 寺內正毅(1902年—1911年)
日本軍事家、政治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日本首相,陸軍元帥。山口縣人。宇田多正輔的第三子,後為寺內勘右衛門的養子,曾參加戊辰戰爭。《日韓合併條約》的實行,大韓帝國告此滅亡,朝鮮總督府之後開始進行長達三十五年的殖民統治,第一任總督就是寺內正毅。
TOP、6 石本新六(1911年—1912年)
第一個非薩長兩藩出身的陸軍大臣。後來因為陸軍師增設問題成為懸案,2個師團增設的要求被內閣拒絕,在任中死去。
TOP、7 上原勇作(1912年—1912年)
日本工兵之父,元帥陸軍大將,大正中期和昭和初期的陸軍領袖,皇道派軍閥的創立者。
TOP、8 木越安綱(1912年—1913年)
在中日甲午戰爭時期隨師團長桂太郎突破鴨綠江,轉戰遼東半島,得到桂太郎的高度信任,從此作為長州藩的寵兒飛黃騰達。日俄戰爭期間任韓國臨時派遣軍司令。1907年因歷次戰功被封為男爵,1912年12月任陸軍大臣。因為在山本權兵衛第一次內閣修改陸軍大臣不需要現役制的時候,沒有表示反對,結果遭受陸軍冷遇,陸軍大將都沒當上就被迫推休。
TOP、9 楠瀨幸彥(1913年—1914年)
擔任過台灣總督府參謀、西部都督部參謀長、第12師團參謀長。1913年6月、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改正問題時,在木越安綱後受任為陸軍大臣。曾牽涉到明成皇后的暗殺事件。
TOP、10 岡市之助(1914年—1916年)
甲午戰爭時任第一師團參謀,日俄戰爭時任參謀本部總務部長,在陸軍大臣現役制度的修改問題上,他是批評木越安綱的急先鋒,1914年任第二屆大隈內閣陸軍大臣,實現了上原勇作提出了陸軍增加兩個師團的目標,成為長州藩的核心人物存在。
TOP、11 大島健一(1916年—1918年)
甲午戰爭時任第一軍副官,日俄戰爭時期任大本營兵站總監部參謀長,1916年接替岡市之助任第二屆大隈重信內閣陸軍大臣,後留任寺內正毅內閣陸軍大臣,1918年策划出兵西伯利亞。死於日本戰敗後的1947年。他本人漢學修養深厚,雅號蘇谷,留下的許多漢文詩詞。
TOP、12 田中義一(1918年—1921年)(1923年—1924年)
繼山縣有朋之後長州藩第二代領導人,陸軍大將。政友會第五任總裁,日本第26任首相,作為軍人政治家有超群的策劃能力和良好的視野,長期在日本軍政兩界呼風喚雨,在國內實行高壓政策。摧殘議會政治,在國外推行滿蒙分離政策,阻撓中國統一。皇姑屯事件後,昭和天皇借口在炸死張作霖事件上他的上奏前後矛盾,將其罷免,不久失意死去。
TOP、13 山梨半造(1921年—1923年)
甲午中日戰爭任步兵第4旅團副官,日俄戰爭中歷任第2軍作戰主任參謀,第2軍參謀副長,第3師團參謀長。他在加藤內閣任上進行了兩次軍隊裁員,史稱“山梨軍縮”。軍縮主要是受一次大戰後世界各國的裁軍風潮影響加上當時沙俄已經垮台,日本失去了第一假想敵國。其實最主要的還是減輕政府負擔。山梨的軍縮共裁掉了60000名軍人和13000頭軍馬。
TOP、14 宇垣一成(1924年—1927年)(1929年—1931年)
大正至昭和時期的陸軍大將,三次任陸軍大臣之職,他是日本軍國主義國家總動員體制的理論創始人,大正時期和宇都宮太郎、上原勇作、武藤信義的左賀左肩黨並立的田中--宇垣閥的首腦。宇恆裁軍的主持人。有個外號叫“政界的惑星。1953年4月當選為參議院議員,曾獲四級金鵄勳章,1956年4月30日去世。
TOP、15 白川義則(1927年—1929年)
日本大正時代的陸軍大將,是一個雙手沾滿中國人民累累鮮血的戰爭罪犯。參加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陸軍大學畢業後曾留學德國,沿着精英路線一路升到關東軍司令,任上幫助Zhang Zuo Lin鎮壓郭松齡,在陸軍大臣任上拉攏Jiang Zhong Zheng。
三次出兵侵略山東,包庇河本大作,後任軍事參議官,一二八事變後被昭和天皇欽點率軍攻擊上海,命令100架飛機在上海市內狂轟濫炸,炸毀了大片建築,致使數萬中國人民和外國僑民喪命。最終,迫使十九路軍退出上海,簽訂停戰協議。1932年4月29日在上海虹口公園被王亞樵派遣的朝鮮愛國者尹奉吉刺殺。
TOP、16 南次郎(1931年—1931年)
日本陸軍大將,騎兵出身,九一八事變時的陸軍大臣。後歷任關東軍司令、朝鮮總督,東京審判的28個甲級戰犯之一。 這個傢伙是個見風使舵的政治投機派,事事無主見卻又能身居高位,是日本陸軍官僚人才的典型。九一八後南次郎不但沒有像金谷那樣被編入預備役,反而坐上了關東軍司令官的寶座,充分說明了他的“會混”。
TOP、17 荒木貞夫(1931年—1934年)
日本帝國時代陸軍大將,陸大19期首席畢業,俄國問題專家,美儀錶,擅演講、劍道,有鬍子龍王之稱。他的組織能力和真崎甚三郎的思想使他倆並列為皇道派領袖,他的名言:“物資不足,我們並不介意!皇道精神加三千萬竹槍,列強不在話下!”。日本戰敗後以甲級戰犯被判處無期徒刑。
TOP、18 林銑十郎(1934年—1935年)
1930年任朝鮮軍司令官。九·一八事變時與關東軍配合,擅自出動軍隊,發動對中國東北的進攻,被稱為“越境將軍”。
TOP、19 川島義之(1935年—1936年)
川島義之就是二·二六事件時的陸軍大臣。226的時候叛軍把陸相官邸給圍了,把年近花甲的川島大將吆喝了出來。叛軍首領香田大尉向他朗讀了《蹶起意趣書》,要求陸相全部接受皇道派的要求。幾個青年軍官完全不顧川島陸相當年在日俄戰爭戰場上流血時自己還在吃奶這一事實,把他訓的一愣一愣的。
川島義之是個全無主見的人,本來就是被扶上來當傀儡的。加上次官古庄干郎也是個皇道派。使得局勢一開始就被皇道派控制住了。平定叛亂後,川島這個沒有立場的傢伙和南次郎、本庄繁一起被編入了預備役。
TOP、20 寺內壽一(1936年—1937年)
首相寺內正毅長子,二·二六事件後以鐵腕整肅陸軍,盧溝橋事件後任日軍華北派遣軍司令,一再突破大本營的限制,佔領華北全境,1941年任南方軍總司令,統率25萬日軍5個月佔領了東南亞全境,晉封元帥。1944年以後其西線緬甸被英軍佔領,東線菲律賓被美軍突破,1946年作為甲級戰犯嫌疑在新加坡監獄押往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受審前病死南洋。
TOP、21 中村孝太郎(1937年—1937年)
以創下日本陸軍大臣最短任期記錄(8日)而知名。中村孝太郎當陸軍大臣實在是運氣問題;但是當上陸相剛四天就開始發燒,又過了幾天診斷出是挺嚴重的腸傷寒,不得不辭職。從就任到辭任總共8天,成為日本陸軍歷史上在任時間最短的陸軍大臣。
TOP、22 杉山元(1937年—1938年)(1944年—1945年)
日本陸軍大將,陸軍航空兵第一人。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積極策劃和參與者,早年在軍校學習的時候,因面容憨厚,被戲稱為傻瓜元,在性格上異常堅忍頑固。杉山元的日本帝國主義觀念根深蒂固,面對侵華戰爭採取積極侵略,在日本投降之後,與妻子同時畏罪自殺。
TOP、23 板垣征四郎(1938年—1939年)
日本陸軍大將,在日軍中和以石原之智並稱的板垣之膽。是日本昭和時代重要將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甲級戰犯之一。1931年與石原莞爾共同策劃“九一八”事變。因東北軍實行不抵抗政策,未放一槍一彈便撤離東北,故而以1萬人挑戰20萬東北軍。
1937年以半個師團擊潰中國軍30幾個師,攻佔山西。1938年6月任陸軍大臣。主張三國同盟。1939年9月任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主持對華誘降工作。1943年任最高軍事參議官。1945年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同英荷軍隊作戰,直至日本戰敗。1948年12月23日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
TOP、24 畑俊六(1939年—1940年)
1933年後歷任日軍第十四師團師團長,日本航空本部長,日本台灣軍司令官,教育總監等職。1938年調任上海日軍總司令、華中日軍司令官,曾指揮日軍侵犯武漢。1939年任內閣陸軍大臣。1941年再次來華,任侵華日軍總司令官,負責全面指揮侵華戰爭。1948年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
TOP、25 東條英機(1940年—1944年)
侵華日軍甲級戰犯,日本軍國主義的代表人物,第四十任日本首相,二戰甲級戰犯,侵略中國和發動太平洋戰爭的重要罪犯之一。東條英機是昭和的手下,因獨斷專行、兇狠殘暴,在關東軍中有“剃刀將軍”之稱。
1948年11月12日,東條英機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犯有發動戰爭、侵略別國、反人道罪等罪行判處絞刑;12月23日執行。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侵略亞洲的首要戰爭罪犯之一。
TOP、26 阿南惟幾(1945年—1945年)
屬於陸軍中比較笨的那一類人,考了4次才考上陸大。做為11軍司令指揮了兩次長沙作戰,一勝一敗。後任鈴木貫太郎內閣陸軍大臣,日本戰敗時任陸軍大臣,於日本投降時切腹自殺,死時拒絕介錯。
TOP、27 東久邇宮稔彥王(1945年——1945年)
東久邇宮稔彥王,日本皇族,陸軍大將,唯一的皇族首相。久邇宮朝彥親王第九子,昭和天皇的叔叔。作為第二軍司令官參加了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後來成為日本本土防衛軍總司令。
1945年8月15日天皇廣播投降詔書後,由於他的皇族地位加上他的陸軍大將銜,能夠控制住當時日本的局勢,因此東久邇宮便成了日本第一位皇族首相。他在54天的任期內迅速平穩的解除了700萬日本海陸軍的武裝,也算創造了一個紀錄。
TOP、28 下村定(1945年—1945年)
舊日本帝國最後一個陸軍大臣,1936年9月27曰後取代石原莞爾出任第一部長,第一個提出杭州灣登陸計劃。日本投降後,阿南惟幾陸相自殺,皇族東久邇宮稔彥王組閣,8月23日任命他陸士的同學下村定為陸軍大臣兼教育總監。1946年2月因戰犯嫌疑被拘留,翌年5月釋放。
舊日本時代,陸軍大臣作為最有實權的職位之一,卻因為各種原因,換人比換內閣還快,這或許也是日本戰敗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吧;幾乎每個新上台的陸軍大臣,都有自己的想法,估計當時中國軍隊也很茫然,對面的傢伙幹嘛?打着打着突然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