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美玲(右一)、楊桂榮(中間)、蘇士蓮(右一)
文 / 姝晴 圖 / 姝晴
2023年3月30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晴空萬里,鳥語花香,就在這個溫馨和諧的春天裡,當年“石姑娘”楊桂榮、崔美玲、蘇士蓮來到石門水庫,回憶芳華歲月,尋找奮鬥青春。陪她們來的是輝縣市政協委員、輝縣市文化藝術、新聞出版領域優秀專家王景斌和作家王秀蘭。
王景斌(左二)和石姑娘在石門水庫大壩上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輝縣有60多支石姑娘隊,隊里的石姑娘人數不等,有的幾十個,有的上百個,這些娘子軍的奮鬥史,是輝縣人民幹得好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她們故地重遊,站在石門水庫大壩上,心情激動,感慨萬千。
王秀蘭(右一)和石姑娘在水庫大壩上
楊桂榮說:“這個大壩上有我的青春,當年在這裡修水庫時,和眾多石姑娘一起吃過大鍋飯,睡過大通鋪,在工地上記過工、和過漿,抬過筐。但那時的吃苦受罪都是值得的,自己也因在水庫上的積極表現被推薦到部隊,成了保家衛國一分子。”
石門水庫竣工大會上,楊桂榮代表石姑娘隊發言(攝影:周振華)
1973年年初,楊桂榮高中畢業回鄉務農,在這期間先後擔任上八里石姑娘隊隊長,上八里大隊村婦聯主任。1974年春節剛過,她就到石門水庫參加了石姑娘隊。水庫修成後,她於1974年12月參軍入伍,1978一1979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醫學專科學校檢驗專業學習,畢業後回原單位提干,一直服役到退休。職務是主菅技師,技術七級。
石門水庫一級水電站(攝影:王景斌)
崔美玲說:“1975年,石門水庫要修建一級水電站,我們60多個石姑娘搞土建。清基時,自己放炮崩山平場地,後又鍛石頭備料,用時三個多月。水電站修成後,縣委將水電站命名為‘石姑娘水電站’。並派我去學習發電技術,學成回來後,我就一直在水電站當技術員,幾十年過去了,今天故地重遊,看到水電站還在使用中,真是太高興了。”
王愛民(中)和石姑娘親切交談
石門水庫黨支部書記王愛民知道當年石姑娘來參觀,親切地和石姑娘交談,並了解她們當年的奮鬥經歷。他說:“歡迎石姑娘常回來看看。”
石姑娘站在石門水庫的宣傳欄前合影(圖片拍攝:王景斌)
蘇士蓮說:“我們石姑娘乾的是一樣的工程,水庫修好後,崔美玲被派去電站學習發電技術,我被推薦到汽車二隊當司機。當年我們開着車往水庫上送水泥,根本不分白天黑夜。那時候,水泥是散裝的,整天弄得灰頭土臉,人們送我們外號‘灰姑娘’,但在那個女人開車很少的年代,雖然累,但也覺得很自豪。”
當年石姑娘在石門水庫工地上(圖片拍攝:周振華)
芳華不老,精神永存。親愛的讀者朋友,你身邊有石姑娘嗎?歡迎推薦,我在等着她們講述不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