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希希
一個人的選擇往往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夠看出真正的影響,生活中的小事如此,工作上的變動同樣如此,就拿主持人的工作安排來講,不同的選擇在不同的時間段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作為影響力、市佔率都不俗的電視媒體,央視成為不少主持人內心渴望登上的舞台,也是觀眾心目中適合主持人發展的舞台,然而還是會有主持人選擇離開央視,這種不符合大眾想法的選擇自然會引發不解情緒的出現。
張蕾顯然點燃了觀眾對於離開央視的主持人的討論,在張蕾之前,也出現過選擇從央視離職的主持人,但是影響力以及知名度都無法和張蕾相比較,所以市場討論的熱度也就隨着時間逐漸消失。
而張蕾的離開吸引了更多觀眾的關注,藉助於多年的工作經歷,張蕾自身累積了足夠多的觀眾基礎,所以當她選擇從央視離職之後,觀眾一直在進行討論關於其離職原因的討論。
即便張蕾下一步工作的選擇並沒有明確展開方向,但隨着其主持位置被年輕面孔所替代,也讓更多觀眾開始懷疑張蕾這次可能選錯了。
離開央視舞台,張蕾面向市場的工作經歷並不多,合作馮小剛進行直播節目的錄製結束之後,就再沒有關於其工作內容的呈現。
結合張蕾自己所分享的狀態,現在的她更多是在以另外一種方式生活:暫時放下忙碌的工作,以旅遊的方式重新接觸、感受這個世界。
只是這種休息狀態顯然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張蕾仍然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怎樣的方式無法確定,但只是單純的放鬆顯然不是正確的方向。
只要是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無趣感,只是每個人所感受的程度不同,對一份工作所表現出來的熱度也不會相同。
當張蕾重新回歸到工作狀態之後,她又會以怎樣的身份和觀眾見面呢?
顯然主持人是她無法放棄的工作,即便告別央視舞台,她能夠放下自己手中的話筒嗎?
對於主持人來講,主持只是工作中的一部分,內心思想的表達與傳遞恰恰是這份職業的底層內涵,而對於已經從事這麼長時間主持工作的張蕾來講,想讓她放下話筒顯然不切實際。
也就是說張蕾依然會以主持人的身份工作,主持方向和節目製作內容相較於以往會有所差別,其實冷靜分析的話,相差的地方不止這些。
內容的傳遞需要渠道,央視舞台所能夠提供的市佔率和影響力有哪一家媒體能夠相比較呢?離開央視之後,張蕾就能夠保證自己一定會被重用嗎?
在此基礎上,王嘉寧、龍洋等新面孔已經開始被央視所重用,而張蕾的離開也讓維妮娜獲得獨立主持節目的機會,重返央視舞台顯然不太現實。
如果投身到其他平台繼續主持工作的效果不理想,張蕾的內心是否會產生動搖呢?是否會懷疑自己選擇的正確性呢?
作為一位成年人,張蕾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當然做出離開央視舞台的選擇,想必也是經過了她的深思熟慮。
在觀眾心目中值得為之奮鬥的央視主持人崗位,或許對於張蕾來講已經不具備任何吸引力。
未來的結果尚不可知,只是隨着越來越多新面孔被央視安排在重要的主持舞台,相比較之下,選擇離開的張蕾顯得有些可惜,至少離職的決定看起來不太正確。
人各有志,張蕾有資格也有能力規劃自己的工作以及人生,屬於她的下一個舞台已經拉開大幕,只待她調整完畢,重新以另外一個姿態和觀眾重新見面。
-【全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