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台灣“海巡署”,不少關注兩岸局勢的人恐怕並不陌生。其經常以所謂的“非法越界”為借口,強行登上祖國大陸漁民的正常作業船隻,扣押漁民們打撈的海貨、強力驅逐漁船,甚至是非法扣押祖國大陸漁民和漁具。而根據台灣地區的相關規定,“海巡署”在戰時會被劃歸和用于軍事用途,納入台軍作戰序列。從某種角度來說,“海巡署”算是台灣的所謂“第二海軍”。但如今,“身負重任”的台灣“海巡署”卻鬧出了一個令人笑掉大牙的笑話……
台灣“海巡署”所屬的“彰化艦”
據環球時報報道,台灣國際造船公司(簡稱台船)打造的“海巡署”千噸級戰艦“彰化艦”才剛服役一個多月,主甲板就突然被發現有超過20厘米的裂痕,被迫送廠維修。對於一艘嶄新的艦艇來說,這種情況可謂是頗為不同尋常。
主甲板是艦艇最重要的承力結構之一
主甲板,又名上甲板,是船舶上最高一層的露天甲板。對於一艘艦艇來說,受船體浮力、重力、波浪水動力和慣性力等綜合作用下,船體會出現繞水平橫軸的彎曲,而主甲板就是承受這種拉力和壓力最大的一層甲板。換句話說,主甲板是艦艇最重要的承力結構之一,其強度決定了艦艇的整體壽命、抗風浪能力和未來改裝的潛力,是絕對馬虎不得的一個部分。
軍艦被擊沉時也不一定會出現主甲板斷裂
通常,一艘艦艇在報廢退役之時,結構強度和冗餘度最大的主甲板仍會是其艦體最堅固的部分。即便是在戰時遭到了炮彈、導彈和魚雷等武器的打擊,艦艇往往也只是因進水和爆炸而沉沒,主甲板直接斷裂的概率屬於少數,這些都足見設計師和船廠對艦艇主甲板的設計標準和製造工藝有多麼高。
被風浪切斷艦艏的日軍戰艦
而一旦主甲板無法維持結構強度,出現開裂乃至折斷,那這艘艦艇必將面臨致命的海水湧入,導致艦艇遭重創乃至沉沒。回想上世紀30年代中期的“第四艦隊事件”,舊日本海軍第四艦隊在演習中穿越颱風,導致從航母到驅逐艦的多艘艦艇嚴重受損。這其中,“初雪”號驅逐艦和“夕霧”號驅逐艦的艦艏主甲板因承受不住海浪激波而直接折斷,成了“無頭艦”。所幸兩艦損管人員拚死作業,加上附近的友艦冒死相救,這才沒有沉沒並被拖帶回港。
“彰化艦”的甲板裂縫
如果說舊日本海軍驅逐艦在颱風條件下發生的主甲板折斷事故,是因當年日本軍方過於貪心,在有限的艦體強度和噸位範圍內盲目堆砌重火力,對主甲板的負擔過大,乃是咎由自取,那如今台灣“海巡署”的“彰化艦”也出現主甲板爆裂,恐怕就不是上述原因所致了。作為一艘以所謂的“海上巡邏和執法”為主要任務的艦艇,“彰化艦”的武器裝備非常有限,僅有一座小口徑火箭彈發射器和幾挺機槍,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對主甲板帶來過大的負擔。於是乎,這艘新艦出現足以沉沒的安全隱患的主要原因為何呢?
台船的造船水平或有問題
答案或許不難找到,通常會有兩點:
其一,台船的造艦水平和質量出現了問題,如材料選取、造艦工藝、船廠工人素質、質量管控和驗收審核等環節有問題,導致一艘有着質量隱患的艦艇被交付給了“海巡署”使用。
其二,“彰化艦”的艦長乃至“海巡署”高層指揮人員是個“愣頭青”,讓這艘千噸級艦艇去硬闖某些惡劣海況,尤其是那些超越了該艦抗浪設計上限的海況,導致艦體無法承受風浪衝擊而受損。
台灣“海巡署”恐難抗衡解放軍
總之無論是何原因,都說明這款新艦及其相關人員的素質着實不高,倘若該艦在戰時被納入台軍作戰序列,那這艘千噸級的艦艇能在解放軍綜合海空火力面前扛多久呢?是幾分鐘還是幾個小時?似乎已經不再重要了。說不定以其堪憂的艦體狀況,連“出海過招”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