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海事服務網CNSS曾經有關於受到約500萬TEU過剩集裝箱的拖累,上海、廣州等全國各大港口密集上演“空箱堆積”的情況,在業界引發關注(點擊查看鏈接)。
那麼真實的情況究竟如何?時隔一個月,我國各大港口的空箱情況怎樣了?近日,央視記者來到了寧波舟山港最大的集裝箱裝卸碼頭,一探究竟;今天,海關總署也對大家關於我國外貿情況的憂慮做出了回應。
央視記者實地探訪
舟山港:空箱情況在可接受範圍
在寧波北侖第三集裝箱碼頭,長達3.74公里的碼頭岸線幾乎停滿了集裝箱貨船,港口橋吊忙着裝卸貨物。
寧波北侖第三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營運操作部副經理吳光繼表示:“目前來說我們的港口一共11個泊位,這一段時間幾乎每天全都是靠滿的,我們的作業路數也保持在相當於我們最高值在運轉的40路到45路。我們的工人仍舊是按照全負荷在正常運轉,我們每天的作業處理,集裝箱的作業量大概也維持在3萬標準箱以上。”
港口生產數據顯示,3月以來,寧波北侖第三集裝箱碼頭日均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16萬標準箱,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4.5%。
央視記者詢問了碼頭的空箱堆積情況。港口負責人和碼頭工作人員表示:
“四層以上的集裝箱疊在一起的,基本就都是空箱。目前,港口裡存放的空箱數大約是14萬標準箱。”
對此,吳光繼表示:按照我們的正常生產水平來說,這是正常可接受的一個範圍值。
航運巨頭們主動將空箱調度到中國港口,
是為了隨時響應出口規模的增長。
對於空箱堆積的原因,吳光繼表示:
● 一方面原因,是外貿的空箱迴流;
● 另一方面,是增加的新造集裝箱在整個生產周期包括使用周期過後,導致大批量的迴流。
此外,吳光繼表示,國際海運公司主動將空集裝箱調度到中國的港口,是為了隨時響應出口規模的增長。
“有意願把空箱堆積到我們國內港口,主要還是看重我們國內的經濟爆發,更多的還是我們的潛力在這裡發展,所以說國外的很多的一些國際大型船公司比較青睞我們國內的這些港口。”
今天,海關總署回應——
2月下旬以來,出口用箱量在持續增長
由於在港口的集裝箱空箱數量的增加,引發了大家對今年進出口外貿的擔憂。對此,海關總署也於今天做出了回應。
海關總署署長俞建華介紹,海關已經發布了前兩個月的統計數據,相關部門進行了解讀,海關在密切監測3月以來的外貿發展形勢。我們的整體看法是,開局平穩,趨勢向好。從規模上看,前兩個月出口總值創歷史新高,增長0.9%,比預期要好。進出口總值超過6萬億元,這在歷史上是第二次。疫情前的同期最高的時候不到5萬億。從構成上看,疫情期間我國率先復工復產,防疫物資和“宅經濟”產品出口大幅增長,抬高了外貿基數。我們做了測算,如果剔除“一次性因素”,今年前兩個月進出口增長超過10%。從趨勢上看,按周監測,2月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明顯回穩,2月最後一周比前一周環比增長超過15%。從周邊國家情況看,與周邊已經公布數據的經濟體相比,我國的外貿表現是好的。
圖源:海關發布
俞建華表示,關於空箱的問題,這裡面有前一個時期新集裝箱投放量過大、國內堆存成本較低、國外疫情緩解後空箱短期大量迴流的原因,也有季節性規律作用。大量空箱在我國港口蓄勢待發,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國際市場依然看好我們下一階段的出口能力。從海關最新數據看,2月下旬以來,出口用箱量在持續增長。
-------------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周,集裝箱運價在經過40周的持續下跌後,出現小幅上漲。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SCFI )首次上漲了0.3%,達909.72點。散貨船市場方面,BDI指數雖然暫時停止了19連漲,但是行業對於中國需求的期望依然不減。
CNSS根據央視新聞、第一財經等綜合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