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選擇隱藏式行車記錄儀?
樓主駕齡 9年,先後換過三輛車。
三次買車,車價從 20萬,到 30萬,最後到 50萬,越買越貴。但車品數量卻反其道而行之,越來越精簡。然而不管怎麼精簡,行車記錄儀還是要買一個的。
既然“逃”不掉,那就只能盡量去優化。於是隱藏式/專車專用行車記錄儀就成了不二之選 ▼
為什麼要分享這款產品?
市面上類似造型的隱藏式/專車專用記錄儀很多,但絕大部分都是“雜牌”。即便在搜索列表中偶爾出現幾個知名品牌,也多是貼牌,在詳情頁找不到任何關於機器解決方案(硬件配置)的信息。
我在之前的行車記錄儀選購攻略中就多次說過:
看行車記錄儀好不好,一定要先看這款機器採用的芯片和傳感器品牌及型號。如果某個品牌詳情頁不介紹解決方案,問客服也含糊其辭,基本可以直接放棄該型號,80%以上不是什麼好東西。
當年我買第二輛車的時候,四兒子店就送了一個隱藏式記錄儀,結果提車沒一個月,電源就被我剪了。因為太差。
過年那陣子刷手機看到一款隱藏式記錄儀,品牌DOD,傳感器竟然是索尼的 IMX415。遺憾的是詳情頁沒有標註具體的芯片型號,詢問客服還被以“商業機密”為由給拒絕了 ▲
不過行車記錄儀發展到今天,主流芯片中,ITA和安霸的名字幾乎快要絕跡,聯詠和海思成了主流,後者又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市場日漸萎縮。
作為 2023年新品,芯片大概率採用的是聯詠的產品,而且型號應該就是當下非常主流的 NT96670。
後面輾轉詢問了幾個業內的朋友,最終確認 DOD的這款隱藏式記錄儀用的就是 NT96670+SONY IMX 415的解決方案。客觀說,這個配置非常不錯,光是一顆索尼傳感器,就值得給它點個贊。
如今這個配置放在隱藏式記錄儀上,對我來說確實是又驚又喜——驚的是居然有正經的大品牌開始拿出誠意做隱藏式行車記錄儀了;喜的則是我又可以折騰我的車子,讓它變得更加精簡了。
其它配置方面,內置GPS,可自動校時,支持停車監控(縮時錄影),支持停車守衛,支持WDR寬動態技術,還支持96幀(實測最高120幀)高幀率錄影,該有的都有了。
也許因為新品的關係,幾個平台價格都一樣,對比後最終選擇了某虎下單,因為該平台有免費安裝服務。
另外關於DOD這個品牌,很多朋友可能未必熟悉。該品牌來自中國台灣省,是國內最早生產行車記錄儀的企業之一,主打夜視和月光寶盒技術,擁有相當不錯的技術積累和市場口碑。
開箱及安裝
全家福
下單後沒兩天,機器很快就收到了(也可以直接郵寄到安裝門店)。配件也不複雜,主要就是一台主機、一個GPS模塊,兩條轉接線、一張 TF卡以及一本說明書 ▲
主機
主機正面是鏡頭,一側有兩顆按鍵及一排指示燈(可以用來判斷機器是否正常工作),另一側則是 TF卡槽 ▲
GPS模塊
這個就是 GPS模塊,背面帶 3M膠。不過這裡安裝時用不到背膠,模塊可以整個塞進閱讀燈頂部空隙 ▲
兩條轉接線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其中一條是客服專門根據我的車型配的。因此安裝後會多出一條,是正常現象 ▲
以我在某虎下單為例,訂單簽收後會自動生成一個安裝訂單。點開後可以訂單詳情頁有個核銷二維碼,而且可以選擇附近門店。不過建議大家出發前先打電話跟門店預約一下,我問了幾個都挺忙的 ▲
拆舊
到店後的安裝倒是簡單。小哥操作非常嫻熟,三五分鐘就拆掉了原來的蓋板和記錄儀 ▲
裝新
又過三五分鐘就接好了電源,並且把扣板給複位好了 ▲
其間唯一一次猶豫,就是小哥看着手裡多出的一條轉接線,表示好奇。
安裝完畢,從右側卡槽插入套裝中附送的 TF卡,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
使用體驗
這部分會分別展示 APP使用體驗、拍攝清晰度、停車監控(縮時錄影)、停車守衛、WDR寬動態技術等綜合體驗。
APP體驗
APP給人的最大感受就是“清爽”。沒有太多複雜的功能,而且從打開到使用,全程不彈廣告,這一點很舒服。
初次連接需要找到名為“DOD_****”的 WiFi,初始密碼是 12345678(後續可以在APP中更改)。連接完成後,點擊APP主頁“相機”選項,就可以開始訪問記錄儀了 ▲
PS:如果車子有無線CarPlay功能,建議連接之前先關閉藍牙開關,然後把汽車對應 WiFi名下“自動連接”開關關閉,否則連接不穩定。
主界面上半部分是實時錄像,下半部分則是地圖和行車軌跡。
- 相機鍵左側是“相冊”選項,點擊後就可以查看已經拍攝的錄像、圖片以及緊急錄像。拷貝一段4K模式下錄製的一分鐘視頻大概耗時 20-30s;
- 相機鍵右側是“設置”選項,點開後可以對機器各項關鍵參數進行修改。
循環錄像默認 1分鐘一段,最高可以設置 10分鐘一段。
錄像分辨率默認最高 4K(3840*2160),幀率 30FPS,在 1920*1080分辨率下,幀率可以提高到詳情頁宣傳的 96FPS——這個分辨率下,通常 60幀已經屬於高幀率記錄儀。
更絕的是,這台機器的分辨率可以進一步降低,幀率則可以進一步提升,極限是 1280*720/P120 ▲
高幀率意味着機器可以在運動速度更快的情況下,看得更加清楚,更不容易產生拖影。比如開高速的時候,就更適合用高幀率模式記錄。
我個人日常還是更習慣使用高分辨率錄製,而且做成動圖後,幀率都會比嚴重壓縮,所以這部分的對比我就暫時略過了,後面如果做視頻的話會再展示。
拍攝清晰度
我裝上這台記錄儀後的整整一周,連日陰雨,一天也沒有放晴過。所以拍攝測試的場景比較極端,甚至可以說惡劣。
先看一段陰雨天傍晚拍攝的靜態圖,車牌清晰可見 ▲
陰雨天的晚上,絲毫不影響車牌的觀察 ▲
陰天記錄的動態影響,畫面清晰,色彩很正。前面這位司機,大概是把馬路當成了自家客廳 ▲
雨天,大概五點半,小巷子還沒開路燈,一輛車子龜速逆行,事件和環境記錄同樣清晰明了 ▲
拍攝清晰度完全沒有問題,滿足日常使用綽綽有餘。
停車監控(縮時錄影)
很多人分不清“停車監控”和“停車守衛”的區別,包括部分廠商也有意無意會把兩者混為一談。但其實這是兩個概念。
停車監控其實就是縮時錄影,設置選項中,可以設置監控時長(最長 48小時),和監控幀率(默認5幀) ▲
紅框內為停車監控視頻
在默認設置的 5幀模式下,停車監控每 6分鐘記錄一段。但因為我連接的取電口是閱讀燈的關係,並不能按照設置的那樣實現 48小時連續偵測,實測大約半小時後就停止了錄像 ▲
縮時錄影,原倍速
縮時錄影,原倍速(放大後)
這一段就是我用停車監控/縮時錄影拍攝的到的影像,用來觀察大概事件差不多足夠 ▲
我個人日常沒有停車監控需求,所以測試後就在設置中將該功能關閉了。不過該功能在陌生位置短時間停車非常實用。另外如果對這個功能需求較大,建議更換取電方式,或者乾脆外接電源使用。
PS:無特殊需求,日常使用建議關閉停車監控功能,延緩電瓶老化。
停車守衛
停車守衛功能主要是用來應對車子在停放中被意外碰撞時緊急錄像用的。
喚醒“停車守衛”功能
我在記錄儀休眠狀態下,通過拳頭捶打前擋玻璃測試了一下靈敏度,實測機器瞬間被激活,靈敏度還不錯 ▲
這種功能最好永遠不會用到,但用到一次,就值回機器售價!
WDR寬動態技術
先解釋一下什麼叫做“WDR寬動態技術”。
“WDR寬動態技術”中的 WDR是英文 Wide Dynamic Range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就是“寬動態範圍”——即圖像能分辨最亮的亮度信號值與能分辨的最暗的亮光信號值的比值。
說人話就是:使用了 WDR寬動態技術的設備,在畫面明暗切換比較快的情況下,不既可以保留畫面中最亮瞬間的細節,也不會丟失最暗瞬間的細節。
再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當你車子從隧道/地庫開到出去的時候(白天),不會瞬間過曝;從外面開進隧道/地庫的時候,不會眼前一黑。
那這台機器到底行不行呢?測試一下就知道了:
在這張動圖中,車子駛入地庫過程時,明暗切換非常自然且順暢,沒有出現瞬間“致盲”的現象 ▲
作為對比,我再上一段“反面案例”。
上面這個動圖是我用手機拍攝的開關燈瞬間。可以看到開燈瞬間,牆面部分出現了明顯的過曝,牆紙紋理細節完全丟失。這就是沒有WDR寬動態技術造成的 ▲
語音控制
除了上面介紹的這幾個功能之外,“語音控制”功能也值得一提。
而且語音控制不需要喚醒詞,直接說“我要拍照”,設備就會執行拍照動作。同時,機器會認為用戶遇到了緊急情況,從拍照那一瞬間開始自動錄製一段時長 30s的緊急錄像。因此打開相冊的“圖片”和“緊急”列表時,內容完全一致 ▲
總結
作為一名越來越信奉“大道至簡”的老司機,這些年我一直在留意隱藏式行車記錄儀新品。這次看到 DOD推出新品,也是第一時間就入手了一台。
換新後最明顯的感受就是前擋玻璃更加乾淨整潔了;每次上車機器都有比較輕緩的開機提示音,不突兀,但足夠明顯;機器側面有指示燈閃爍,可以輕鬆判斷機器運行狀態。
另外內置GPS,時間軸會自動校準,比較省心;APP訪問沒有任何廣告推送,操作界面邏輯清晰,體驗很好;停車監控效果相當不錯,對有需求的朋友來說是個亮點。
如果非要說有什麼缺點,它無法接入導航軟件進行實景導航,算是一個小小的遺憾。
最初吸引我的是這台機器的解決方案,如今一段時間實際使用下來,綜合體驗確實不錯。簡單評價的話,我覺得就是 8個字:高端配置,該有都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堅持做有態度的評測,生產有溫度的內容。我是番茄,我們下一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