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2023年03月30日20:36:07 熱門 1417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近日,國際唱片業協會公布了2022年全球最暢銷專輯的前十名,值得注意的是,奪得冠軍的竟然是周杰倫去年發行的新專輯《最偉大的作品》。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該專輯去年竟然大賣了725萬張,這一數字不僅創造了數字音樂銷量的神話,更加創造了華語樂壇的神話,自此,周杰倫將更加有底氣地說出他的那句至理名言,“華流才是最屌的!”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別看如今的周杰倫似乎是一人扛下了華語樂壇的大旗,但他在一個人的面前,還是會化身“小迷弟”,然後自稱“小學生”,這個人就是“歌神”張學友。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張學友可是娛樂圈出了名的愛“神隱”,基本上沒有工作,他就會完全“消失”在娛樂圈,但最近他卻新動作頻出,又是發行新單曲《又十年》,又是出席了英皇舉辦的電影巡禮,而這也預示着由他主演的電影《海關戰線》即將上映了。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該片由他跟謝霆鋒領銜主演,他的番位還比謝霆鋒要高,看到這裡,不少網友就質疑,為何主攻唱歌的“歌神”,在影壇已經“消失”了7年之久,也沒有拿過影帝大獎,可他在影壇的地位卻能這麼高呢?一回歸就是頂流。

不知道該問題的答案,只能說明張學友的歌唱事業確實比演戲輝煌,但了解張學友演員身份的人都知道,他是被唱歌耽誤的“影帝”,香港影壇欠他一座影帝獎盃。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1961年7月10日,張學友出生在香港的一戶普通人家,他的父親是船員,收入不高還熱衷跳舞和賭博,這就導致他家的經濟狀況十分的不好,全靠他母親一個人撐着。

再加上張學友不是獨生子,他排行老二,他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可想而知,他家的生活條件有多艱苦了,全家人要擠在一間10平米的小房間里。

小時候,張學友跟一般小男孩一樣好動,愛打架,那時他的偶像是李小龍,他曾幻想成為像李小龍那樣武功高強的人,不過隨着年齡增長,他又愛上了唱歌。

可能是受父親愛跳舞,在家也不忘隨着音樂擺動的影響,張學友打小就對音樂節奏痴迷,而且唱起歌來也是有板有眼。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雖說張學友不是學習的那塊料,成績常年在學校“吊車尾”,但高中時期他就發現自己在唱歌上有天賦,高中畢業前,他參加了學校舉辦的校園歌手大賽,竟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按道理說,張學友在唱歌上這麼有天賦,應該走上職業歌手的道路,但懂事孝順的他,為了幫母親分擔家庭重擔,高中畢業後就開始在社會上闖蕩,他曾在貿易公司里當過文員,也在航空公司賣過票。

或許是不甘心自己的命運就這樣消沉下去,也或許是為了小試牛刀一下,總之在打了3年工之後,1984年,張學友竟然充滿鬥志地參加了第一屆十八區業餘唱歌大賽。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可能連張學友都沒有想到,參加該比賽後,他竟然能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捧回了冠軍的獎盃,最重要的是,自此他便踏入了香港娛樂圈,在歌壇和影壇都做出了成績。

當然,作為娛樂圈新人的張學友最先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他在歌壇的成績,1985年,他發行了第一張專輯《Smile》,就大賣了20萬張,隨後還獲得了不少金曲獎,甚至他還拿下最有前途新人大獎。

第二年,他又發行了另一暢銷專輯《遙遠的她·Amour》,該專輯大賣了50萬張,也是在這時,張學友跨界進入了香港影壇,他拍的第一部電影叫《霹靂大喇叭》。

跟他搭檔的是洪金寶、姜大衛這樣的影壇前輩,張學友作為配角,戲份不多也不出彩,因此,他的演員身份並未得到認可。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不過,讓張學友開心的是,這年,他在拍攝愛情片《痴心的我》的時候,邂逅了女星羅美薇,他們的緣分由此開始,隨後便談起了甜甜的戀愛。

或許是事業和愛情終究不能雙豐收的緣故,1988年,張學友的歌唱事業遭遇了重創,他在這年發行的專輯《昨夜夢魂中》,不僅銷量不足1萬張,在各大頒獎禮上也是顆粒無收。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從最有前途的歌手,短短3年後,就變成了“歌壇笑話”,這一落差對張學友的打擊太大,為了逃避現實對他的打擊,他開始用酒精麻痹自己,逐漸養成了酗酒的壞毛病。

因為酗酒,那時張學友三天兩頭就登上娛樂版的頭條,哪怕參加梅艷芳的生日會,他只是用手輕輕地,在梅艷芳的臉上抹上了一層蛋糕,但第二天報紙刊登出來,卻變成了他醉酒在梅艷芳的生日宴上鬧事。

在港媒都拿他酗酒的事大作文章的時候,張學友已經意識到他必須戒酒了,再加上為了逼迫他戒酒,女友羅美薇還跟他提出了分手,這更加加深了他戒酒的決心。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而歌唱事業的下滑,也讓張學友意識到,或許他該做好兩手準備,歌壇發展不利,那他就好好拍戲,東邊不亮西邊亮,只要他還機會留在娛樂圈,他就有辦法再續寫歌壇的輝煌。

沒曾想,張學友這招“曲線救歌唱事業”的方法還真奏效了,1988年,他參演了王家衛執導的《旺角卡門》,在該片中飾演“烏蠅哥”。

或許年輕一代的影迷並沒有看過該片,但在網絡上流傳甚久的那張“食屎啦你”的圖片,就出自該片,而且圖片的主角正是張學友。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或許正是這張圖片被廣泛地用於聊天,讓人們忽略了這張照片背後的電影,這也難怪很少有人知道,張學友正是憑藉在《旺角卡門》里的精彩表現,一舉奪下了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大獎。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該獎無疑證實了張學友跨界拍戲,也是有實力的,在這之後,1990年,他又在徐克執導的武俠片《笑傲江湖》里,將大反派“歐陽全”演繹得活靈活現,並且還憑藉該角色的出色發揮,喜提第27屆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大獎。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按說,接連獲得兩個最佳男配角獎的張學友,已經在香港影壇上站穩了腳跟,他的演員身份也該得到影迷認可了吧,可怪就怪在,影壇上獲得的這點小獎,跟他接下來在歌壇上取得的成績,根本就沒法相提並論,可謂是小巫見大巫。

1991年,張學友發行了他的新專輯《情不禁》,該專輯裡的那首《每天愛你多一些》一經推出,就火遍全港,瞬間引起了廣大歌迷的追捧和熱唱。

最關鍵的是,張學友憑藉此歌的廣泛傳唱,不僅人氣暴漲,還順勢成為了公認的“四大天王”里的一員,而且還是唱歌擔當。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第二年,隨着“初代歌神”許冠傑宣布急流勇退,所有人都在討論,香港樂壇的年輕歌手裡,到底誰可以接他的班,繼承他的“歌神”地位。

而就在這時,1993年,在香港十大勁歌金曲的頒獎典禮上,頒發金曲金獎前,香港商台的台長俞琤曾對獲獎者說過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她說:很多年輕人的影響力,會超過他的老師或是父母,希望他繼續當這樣的榜樣,扛下90年代“歌神”的大旗。

俞琤口中的他正是張學友,他就是這年金曲金獎的獲得者,自此,他也成為了香港樂壇公認的“歌神”。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儘管張學友一直很謙虛,在他眼中,香港樂壇的“歌神”一直都是許冠傑,而他這個“歌神”,則是神經病的“神”,但是從1993年起,他確實在香港,乃至整個華語樂壇,都創造了許多難以超越的傳奇故事。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1993年,他發行了普通話專輯《吻別》,該專輯全年銷量竟然達到了驚人的400萬,接連打破了很多地區的華語專輯銷量紀錄。

除此之外,1992年到1999年的這8年間,香港的唱片銷量冠軍,全都是張學友一人霸佔的,他無愧與“歌神”這個稱號,但他在歌壇的輝煌成績,卻襯托出他在影壇的暗淡。

世人都知道,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是群星璀璨,男演員除了有“雙周一成”以外,還有張國榮和梁朝偉,與他們同台競技,即便最終沒能斬獲影帝大獎,只是提名而已,也足以彰顯卓越演技,而張學友當時的情況,就是總被這些優秀的演員們壓上一頭。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1991年,張學友憑藉在電影《喋血街頭》里精彩表演,提名了第10屆金像獎的影帝大獎,與他競爭該獎項的都是張國榮、周星馳、許冠文,這樣的票房和口碑大戶們。

結果可想而知,最終張國榮憑藉經典之作《阿飛正傳》,拿下了該獎項,按道理說,張學友錯失該獎項,絕對算得上雖敗猶榮,但沒曾想,日後這卻成了他演技不行的證據。

如果說得獎靠演技,也靠運氣的話,那麼只能說6次在金像獎上提名影帝,卻一次沒有獲得的張學友,運氣真的很差。

第一次提名輸給張國榮之後,1995年,他又輸給了主演《重慶森林》的梁朝偉。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到了2003年,好不容易他在電影《男人四十》的突破性演出,在大眾看來肯定是要拿下金像獎影帝了,可惜,這年他又遇上了風頭更勝一籌的周星馳。

總之,張學友就這麼一路努力拍戲,也沒少提名影帝大獎,可惜最終都花落別家,但資深的影迷都覺得,香港影壇欠張學友一個影帝大獎,畢竟在香港影壇,張學友是難得的全才。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他演得了警匪片,拍得了武俠片、文藝片,最關鍵的是,他連出演喜劇片,也是信手拈來,試問,誰在看完《東成西就》之後,不會被張學友飾演的方言版“洪七公”所圈粉呢?

儘管早年間張學友一直演的都是男主,但從2010年起,他似乎有意在減弱自己的演員身份,他偶爾拍戲,即便拍戲,他也會選擇出演一些小配角。

而且2015年,他出演完王晶的電影《澳門風雲3》之後,便在影壇上“消失”了,並且一下就“消失”了整整7年,直到2022年,他作為主演,搭檔謝霆鋒出演了電影《海關戰線》,他這才算在影壇上華麗回歸。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關戰線》里,張學友的番位要比謝霆鋒這個“影帝”高,這背後除了因為他是前輩,當然他的演技也足以挑大樑。

不過還有一個關鍵原因,那就是張學友的口碑極好,人品和藝德都是他的金字招牌,這些足以成為他的票房號召力,也足以讓他在影壇“消失”7年之久後,一回歸就是頂流。

1996年,張學友與女友羅美薇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自此,他再沒跟別的女人傳過緋聞,這在娛樂圈是多麼難能可貴。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除了是好丈夫之外,張學友還是娛樂圈出了名的好父親,隨着2000年和2005年,他接連迎來兩位“小情人”的誕生之後,他但凡沒有工作,就會留在家裡照顧妻子和女兒,買菜和接孩子放學都是他的日常,他甚至還在“模範父親”的評選中,擊敗李嘉誠獲勝,成了全港民眾心中的最佳父親。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對待家人,張學友的付出毋庸置疑,甚至被傳為佳話,其實對待朋友,他也是以真心換真心。

比較出名的故事就是,柯受良當年挑戰“飛躍黃河”的時候,他手裡的資金根本不夠,最後是張學友出手相助的。

柯受良去世後,也是張學友出錢幫他辦葬禮,日後還不忘幫他照顧妻子和兒女。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這一故事情節也在梅艷芳去世後得到了複製,當年梅艷芳去世後,她的親人都在忙着爭遺產,根本沒人幫她辦葬禮,這時又是張學友站了出來。

能有張學友這樣的知心朋友,絕對是人生的一大幸事,而娛樂圈能有張學友這樣清醒的藝人,絕對也是一大幸事。

作為出道近40年,卻依舊穩坐“歌神”之位,周杰倫、陳奕迅這樣的歌壇大咖,也要稱其為偶像的歌手,張學友的威名早已在世界各地響徹。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可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歌手,卻拒絕當選秀節目的評委,也拒絕參加《我是歌手》這樣的歌手競技類節目,哪怕那些節目再三邀請,哪怕他們拿出了天價邀請。

在張學友看來,他就是通過選秀節目出的道,他深知評委的職責性,語言稍有不慎,就會扼殺一位選手闖蕩歌壇的信心,他自認為他承擔不起這麼巨大的責任。

對於《我是歌手》,張學友就跟沒有理由參加了,本來他在業界的地位就無人質疑了,他也不想再參加比賽證明了,再加上節目里的評委,他不認為有資格對那些優秀的歌手評頭論足,他覺得這是不合理的,所以他拒絕了好幾次。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事實證明,張學友的分析是多麼的清醒,試問有多少歌手,就是因為當了選秀節目的評委,從而“翻車”,口碑跌入谷底。

還有多少歌手競技類節目,就因為評委的不夠格,而遭到網友的口誅筆伐呢?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縱觀張學友出道以來的所有經歷,我們應該明白,即便他不是影帝,也早已在香港影壇擁有無可撼動的地位,所以他一回歸影壇就該是頂流。

而集“歌神”和“影帝”於一身,而且重情重義、理智清醒的張學友,根本無人能夠取代,他已活成了一個“符號”,這個“符號”就叫傳奇。

事實證明,62歲的張學友,已活成了一個“符號” - 天天要聞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