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是當下最受關注的雙邊關係,是好是壞直接影響到全球局勢是否穩定。對此中國是有高度責任感的,只要不侵害我們的合理權益,我們就願意保持良好的溝通渠道。
但美國似乎並不是這樣,他們為了私利,似乎打算將全世界當做籌碼來對抗中國。對此我們也並非沒有準備。最近一段時間,美國把矛頭對準了中國,在反華議題上調門拉得非常高。
有多高呢?這一點從中國外交部對美國的“指名道姓”就能看出來。最近,秦剛部長在評價中美關係的時候,直接批評美國在和中國相處的時候,“完全脫離了理性健康的正軌”。
秦剛
中國的外交,一向講究彬彬有禮、賓主盡歡的君子風度。在過去,即使對美國再怎麼不滿,我們回應的時候,也大多用“某些國家”指代,這次直接“打開天窗說亮話”,證明了兩件事,一是美國做的太過分了,二是中國不打算忍了。
今年年初,因為美國高官頻繁吹風說想要訪華,所以不少人認為,中美關係可能迎來幾個月的短暫“回暖期”,就好像拳擊手的中場休息一樣。但後來的結果,全世界都看到了。
從“流浪氣球”的鬧劇開始,美國源源不斷地拋出一個又一個反華宣傳,徹底破壞了中美之間的對話氛圍。中國對這種情況非常不滿,也一直在試圖點醒美國。但美國一廂情願地把中國當做洪水猛獸,說什麼都不願意聽。
中國高空氣球
有媒體詢問拜登怎麼看最近中國對美國的批評,拜登直接回了一句“這不重要”。從國與國交往的角度來說,美國這種“閉目塞聽”的態度,比直接和中國你一句我一句地吵一架都更嚴重。
這意味着美國並不願意接受一個活生生的,現實中的中國,也拒絕與這樣的中國進行正常的交流,相反他們想強迫中國接受自己的無端臆想。
而一個國家,尤其是美國這樣的大國,如果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斷自我洗腦,那麼就會變得非常歇斯底里。這種歇斯底里,也表現在了美國在和中國相關的問題上的新一輪動向當中。
拜登
在經濟上,美國在新能源領域對中國發起新一輪攻擊,想要和歐盟聯手,在“關鍵礦產”,也就是鋰、鎳以及稀土這些和新能源關係緊密的礦產上,對中國設置更多限制。
眾所周知,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了中國“智”造的一張名片,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市場上甚至把一些他國傳統燃油車品牌險些逼下了世界舞台,這也難怪會遭人嫉恨。
如果西方在鋰、鎳等礦產資源上對中國下達禁令,那麼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會面臨電池供應鏈運轉不良的局面。
新能源汽車產業
根據美國和歐盟的設想,他們這些國家將會達成一份貿易協議,然後G7作為一個整體,利用自己的市場優勢,和全球生產加工“關鍵礦產”的國家展開談判,從而降低中國在這條供應鏈上的重要性。
這種做法,歸根結底,就是美國始終不能放棄冷戰思維,想要和中國脫鉤,然後把世界一切為二,推着中國走上蘇聯的老路,然後美國就能用自己的成功經驗打敗中國。
除此之外,在軍事上,美國還加大了對戰爭的炒作。這幾天,美國的新一份《年度威脅評估報告》新鮮出爐,開篇就直接寫着,中國是當前美國面對的“最重要的國家安全威脅”。
美國政府
這份報告,基本就是美國對中國戰略焦慮的具象化,鼓吹要把對抗中國當做“優先事項”。與此同時,拜登政府還提出了超過8300億美元的軍費預算,提交給了國會。這個數字,差不多是中國軍費的四倍,相當於韓國半年的GDP數據。
現在的美國,不但全副武裝,而且刀尖炮口都對準了中國。美國在中國事務上這麼歇斯底里,和過去幾年它在中國相關的問題上頻頻碰壁有很大關係。
舉例來說,美國現在推進的“關鍵礦產”貿易協議談判,本身其實是給美國過去幾年針對中國推出的《通脹削減法案》打補丁。《通脹削減法案》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大力補貼本土新能源產業,搞貿易保護主義,把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出去。
中美關係
比如,根據法案的規定,美國政府會拿出了近4000億美元,對在美國本土、加拿大和墨西哥組裝製造的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其他地方生產的新能源汽車不在補貼範圍。
這份法案一出,已經在全球取得競爭優勢的中國尚還能支撐,但本來就競爭不過中國、生存在夾縫裡的歐洲車企,立刻叫苦連天。美國現在拉着歐盟談新的“關鍵礦產”協議,歐洲撐不下去,讓中國“撿便宜”。
近些年,在破壞中國供應鏈的時候,像《通脹削減法案》這種讓美國手忙腳亂,甚至“偷雞不成蝕把米”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去年下半年,也是為了打壓中國的新能源產業,美國捏造出了一個“反對強迫勞動”的口號,在海關扣押了大量中國生產的光伏電池板。
光伏發電
但最近,根據英國媒體的爆料,因為始終沒能找到替代品,所以,美國最終還是“被迫放行”,並且白宮也承認了這一點。在輿論場上,美國近些年為了打擊中國,吃相太過難看,也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越來越激烈的反彈。
除了被“殃及池魚”的歐洲盟友在貿易領域不斷和美國出現摩擦,引得美國必須安撫之外,全球越來越多第三世界國家也不再相信美國式的自由貿易、市場經濟神話,因為美國自己就根本言行不一。
與此同時,中國的發展模式,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的認可。貝寧領導人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直接表示,中國模式正在成為一種如何實現“從無到有發展”的優秀示範。
貝寧領導人稱讚中國模式
在軍事上,中國更是用強硬的姿態回擊美國的軍事訛詐。中國的態度一直非常明確,那就是不會被美國拖入以爭霸為目的的軍備競賽,但在近海,也就是從渤海到南海,再到台灣島東側的這片水域,中國已經構建起能夠有效的“拒止”能力。
能夠在美國和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全部動員起來的情況下,也能取得勝利。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年中國海軍“下餃子”的能夠讓全世界都感到驚訝。
根據最新的消息,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在下水數年之後,已經走過了“磨合期”,並已經建立起了成體系的作戰能力。也就是說,很快中國的航母編隊,除了“遼寧”之外,還會加上“山東”。
中國雙航母編隊
雙航母編隊體系的徹底成型,將會為中國在近海建立起戰略優勢,奠定最堅實的基礎。我們知道這種擁有滑躍式甲板的航母,在艦載機起降效率上遠不及擁有平直甲板帶彈射裝置的航母,這是美國海軍經過實踐得出的結論。
但是現代戰爭打的就是體系作戰,任何單一種類裝備之間的比拼都是毫無意義的。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海軍已經具備了夠用的體系化作戰能力,而且我們的戰場是在周邊,空軍以及海軍航空兵的陸基戰機都能支援到位,更不要說我們的“東風快遞”了。
而一旦雙航母編隊形成實戰能力,那不僅是增加艦載機數量這麼簡單,因為未來我軍肯定會裝備更先進、載機量更多的平直甲板大型航母,這對未來我軍的多航母遠洋艦隊的協同作戰能力會有很大的幫助。
福建艦
無論是軟實力,還是硬實力,美國都越來越拿中國沒辦法。但我們也必須認清一點,那就是短期內,美國是不會願意接受現實的。美國如今活躍的這一批政客,是在美國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時代成長起來的,只會居高臨下地說話,學不會平等地和其他國家打交道。
所以,在手中的底牌用盡之前,他們對中國的打壓絕不會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停止,而是會變本加厲,所以,中國必須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一方面不關閉溝通對話的大門。
另一方面,也會用實力對美國說“不”,徹底斷絕美國對中國搞經濟訛詐和軍事訛詐的念頭,把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戰略博弈,引導回良性競爭的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