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道信息001314--筆記本、平板電腦(ODM)(建議申購,不關注)
1.募資及估值分析
發行股數3511.15萬股,發行後總股本14044.6萬股,發行價35元,募集資金12.29億元,扣費後沒有超募;對應發行後總市值49.16億。
21年凈利2.27億,PE22;22Q3凈利1.71億元,動態PE22;主板發行、市盈率較低,破發概率小;公司主要是ODM筆記本和平板電腦,毛利率較低,20、21疫情衝擊全球供應鏈及居家需求業績增長明顯,22年消費電子行業不景氣,業績下滑,消費電子暫無復蘇跡象;公司有AR/VR產品生產能力(暫時也沒有爆款出現);同行業中公司規模較小,代工也是非主流廠家產品,產品漲價速度趕不上核心零部件漲價速度,關注價值不大。
參照經營較好的兆馳股份、視源股份估值和股價表現,近期也沒有亮點;較差的卓翼科技、奮達科技,概念也玩不動;公司的合理市盈率20倍以內。
(1)上市前估值
2020 年 12 月 30 日,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出具“信會師報字[2020]第 ZI10718 號”《驗資報告》,截至 2020 年 12 月 22 日,公司已收到 深創投、寶安區引導基金、億豐眾創、億道合創、睿窗科技、深圳億嶸認購款合計 7,400.70 萬元,變更後的註冊資本為 10,533.45 萬元。
2020年12月,增資後,公司估值10.53億元。
(2)募投項目
本項目主要是在深圳市坪山區建設生產基地,新增SMT貼片產線,項目建成達產後,公司將形成年產157萬台整機產品,690萬件CKD散裝套料和PCBA產品。
2. 主營業務經營情況
公司是一家以 ODM 為模式,專業從事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及其他智能硬件等電子設備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為全球範圍內的消費類電子產品以及行業三防類電子產品品牌商、系統集成商等客戶提供定製化的產品方案設計、採購管理、生產製造等全流程服務。公司的產品形態主要分為整機、主板(PCBA)以及散裝套料(CKD),產品廣泛地應用於生活娛樂、商務辦公、在線教育、物流倉儲、工業控制、智能家居等眾多領域。
公司憑藉全面、高效的產品研發設計能力、快速的客戶響應能力、豐富的供應鏈資源、完備的質量控制體系等綜合優勢,在電子細分領域擁有了長期穩174定的客戶資源,與 TCL、Medion、Unowhy、長城科技集團、傳音、HMD(諾基亞授權品牌)、藍晨、陽華集團等國內外企業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目前,公司產品已銷往中國香港、德國、法國、英國、芬蘭、巴西等全球 80 多個國家和地區。
結合消費電子行業的發展狀況,公司預計 2022 年的營業收入區間為 273,500.00萬元至306,500.00萬元,較上年同期變動-19.36%至-9.6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區間為19,000.00萬元至21,400.00萬元,較上年同期變動-16.28%至-5.7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區間為 17,300.00萬元至19,200.00萬元,較上年同期變動-19.61%至-10.78%。
3.行業內主要企業
(1)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745.SH)成立於 1993 年,以 ODM 模式為品牌廠商提供移動終端和智能硬件製造服務,其產品涵蓋了移動終端(手機)、智能硬件、筆記本電腦、虛擬現實、車聯網、汽車電子等產品。2021 年,聞泰科技實現營業收入 527.29 億元,其中智能終端產品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 73.37%,主營業務收入中境外銷售佔比為 53.60%。
(2)華勤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於 2005 年,為智能通訊終端 ODM 企業,產品涵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及 IoT 產品。華勤技術與三星、OPPO、VIVO、小米、聯想、LG、亞馬遜等智能硬件品牌廠商合作,產品逐漸由最初的手機延伸到全品類的智能產品硬件。2021 年,華勤技術實現營業收入 837.59 億元,其中智能手 212 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智能穿戴業務分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 44.98%、24.50%、20.60%和 3.92%,主營業務收入中境外銷售佔比為 61.72%。
(3)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369.SZ) 成立於 2004 年,以 ODM/EMS 模式提供通訊、計算機、消費類電子等 3C 產品的研發、製造和銷售服務,主要產品包括 XDSL 寬帶接入設備、路由器、數據卡、4G 網關、無線 AP、PON、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移動電源等。2021 年,卓翼科技實現營業收入 24.95 億元,其中網絡通訊終端類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 40.76%,便攜式消費電子類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 43.21%,境外銷售佔比 為 1.91%。
(4)深圳市兆馳股份有限公司(002429.SZ) 成立於 2005 年,電子及通信設備行業中的消費類電子產品製造業 ODM 企業,兆馳股份的主營業務是家庭視聽消費類電子產品的研發、設計、製造、銷售,產品包括液晶電視、機頂盒、LED 元器件及組件、網絡通訊終端和互聯網文娛等產品。2021 年,兆馳股份實現營業收入225.38億元,其中多媒體視聽產品及運營服務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 77.94%,境外銷售佔比為 44.94%。
(5)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35.SZ) 成立於 1995 年,主要從事消費電子類、網絡通訊類、汽車電子類等電子產品的主板和成品組裝,並提供製程技術研發、工藝設計、採購管理、生產控制、倉儲物流等完整服務的電子製造服務(EMS)企業。2021 年,光弘科技實現營業收入 36.04 億元,其中消費電子產品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 75.28%,境外銷售佔比為 25.05%。
(6)深圳市優博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531.SZ) 成立於 2006 年,主要從事智能數據終端、智能支付終端以及專業打印機等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2021 年,優博訊實現營業收入 14.17 億元,其中智能數據終端和智能支付終端產品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 54.08%,境外銷售佔比為 19.07%。
(7)深圳寶龍達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於 2000 年,以 ODM 模式從事電腦系列板卡、顯卡、筆記本電腦、台式機、一體機、雲盒子、服務器等信息技術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21 年銷售額近 70 億元。
(8)研華股份有限公司(2395.TW)成立於 1981 年,總部位於中國台灣,是一家以 OEM 和 ODM 為模式的工業計算機和自動化領域的服務提供商,其主要產品包括工業電腦、工業級主板、工業自動化、智能系統、智能服務。2021 年,研華股份實現營業收入586.22億新台幣。
(9)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2324.TW)成立於 1984 年,總部位於中國台灣,是一家以 OEM 和 ODM 為模式的筆記本電腦、液晶視訊產品和智慧型裝置的生產製造企業,其主要產品包括筆記本電腦、通訊應用產品、平板電腦、智能硬件等。2021 年,仁寶電腦實現營業收入 12,356.82 億新台幣。
(10)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2382.TW)成立於 1988 年,總部位於中國台灣,是一家以 EMS 和 ODM 為模式的筆記本電腦研發製造商,其主要產品包括筆記本電腦、伺服器、模組,及其他智能硬件等。2021 年,廣達電腦實現營業收入 11,294.53 億新台幣。
(11)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3231.TW)成立於 2001 年,總部位於中國台灣,是一家以 ODM 為模式的信息及通訊 科技產品服務提供商,其主要產品包括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伺服器、機頂 盒、液晶電視等。2021 年,緯創實現營業收入 8,620.83 億新台幣。
(12)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841.SZ) 成立於 2005 年,是一家以顯示、交互控制和連接技術為核心的智能電子產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包括液晶顯示主控板卡、交互智能平板等,旗下擁有教育信息化應用工具提供商希沃(seewo)和企業服務業務品牌 MAXHUB。2021年,視源股份實現營業收入 212.26 億元,其中液晶顯示主控 214 板卡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 29.25%,交互智能平板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 51.50%,境外銷售佔比為 23.58%。
(13)深圳市奮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681.SZ) 成立於 1993 年,主營消費電子整機及其核心部件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是智能硬件領域垂直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包括電聲產品、智能可穿戴、智能門鎖、健康電器等。2021 年,奮達科技實現營業收入41.68億元,其中電聲產品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 35.08%,智能可穿戴產品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9.74%,境外銷售佔比為 63.01%。
二、阿萊德301419--高分子材料通信設備零部件(建議申購,不關注)
1.募資及估值分析
發行股數2500萬股,發行後總股本10000萬股,發行價24.8元,募集資金6.2億元,超募2.86億元(“漲幅”86%);對應發行後總市值24.8億。
21年凈利7020萬元,PE35;22Q3凈利4791萬元,動態PE39;公司作為通訊設備零部件供應商能夠做到近十年如一,營業收入(3億左右)和凈利潤(5000萬上下)在一個穩定的區間波動,期間2G~3G、3G~4G,行業都有爆髮式增長,而公司能不求上進,也不下滑,這也是一種能力;5G建設低於預期,公司經營衝擊較小,沒有擴張、沒有高槓桿、上市前也沒有外部融資,股權相對集中;募投項目擴產周期較長(完全達產5年,穩得一匹—即使是二級市場融資,公司也不快速花錢)。
參照同行業的飛榮達、中石科技(PE24),業績明顯隨通訊升級周期影響,公司的穩定經營值得探究;公司市值較小,毛利率尚可,主要客戶愛立信、諾基亞、三星、華為等,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破發概率較小;看不到成長性,關注價值低。
(1)上市前估值
近期無可參考公允估值
(2)募投項目
項目1由發行人子公司平湖阿萊德負責實施,建設期為三年,根據運營商對 5G 網絡的建設進度分三年分批引入設備,並逐步投入生產。
2. 主營業務經營情況
公司是一家高分子材料通信設備零部件供應商,為客戶提供業內領先的射頻與透波防護器件、EMI 及 IP 防護器件和電子導熱散熱器件等用於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內、外部的零部件產品,以及包括前期研發設計介入(對於射頻與透波防護器件,公司的前期介入主要包括材料選型推薦和連接結構的協助設計;對於 EMI及 IP 防護器件和電子導熱散熱器件,公司的前期介入主要是分析客戶需求和確定材料方案)、中期產品開發(包括模具開發、生產工藝開發和生產配套設備開發等)、後期生產製造和最終產品驗證在內的零部件整體解決方案。
公司擁有較強的研發能力和技術積累。公司自設立起專註於通信領域十餘年,完整經歷從 2G、3G、4G 到 5G 的移動通信產業發展,在材料改性、材料配方、製備工藝等方面積累了較多核心技術,並憑藉核心技術不斷研製出具有優越性能的新產品。公司已掌握了高透波複合材料改性製備技術和精密功能性通信零部件製備技術,開發的高頻 5G 相控陣天線罩在毫米波頻段具有低介電常數、低介電損耗,具有優異的透波性能,公司已掌握的技術能夠應對未來高頻 5G 網絡建設的市場需求;現階段公司銷售的射頻與透波防護器件主要應用於中低頻 5G 網絡基站(中低頻 5G 天線罩非應用於毫米波段,不具備高頻 5G 天線罩的透波性能),在愛立信、諾基亞中佔有主要份額;公司利用粉體表面包覆技術和流道誘導成型技術研製生產的高 K 值導熱墊片以及高 K 值導熱凝膠性能業內領先,較好解決了 5G 基站大數據處理芯片的熱耗傳導問題,公司也因此作為國內首家能夠批量提供該規格產品的企業而成功獲取了愛立信、諾基亞、三星 5G 基站設備中的相關導熱產品的主要份額;基於導電粉體濕法改性技術及低壓縮形變控制技術而研製的共擠出電磁屏蔽膠條達到高屏蔽效能,滿足 5G 產品苛刻的抗電磁干擾要求,同時滿足戶外的防水防塵要求,在愛立信、諾基亞佔有重要份額。
報告期內各期末,公司員工數量分別為 342 人、333 人、385 人和 398 人,與公司的生產經營相匹配。
3.公司的總體競爭情況和競爭對手簡介
(1)諾蘭特(Nolato)(股票代碼:Nolato AB)諾蘭特成立於 1938 年,是世界領先的塑料、橡膠及 TPE 材料產品生產商,斯德哥爾摩納斯達克 OMX 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代碼 Nolato AB),主要業務分布在歐洲、亞洲和北美洲,業務分為醫療(Medical Solutions)、集成(Integrated Solutions)和工業(Industrial Solutions)三個事業部,其中與公司有競爭關係的是集成事業部,相關主要客戶包括愛立信、諾基亞、華為、中興、微軟、索尼、小米等。在公司的大部分品類產品上,諾蘭特與公司都存在競爭關係。諾蘭特集成事業部 2019 年度、2020 年度、2021 年度和 2022 年 1-6 月的收入分別為 32.92 億瑞典克朗、40.68 億瑞典克朗、52.26 億瑞典克朗和 21.59 億瑞典克朗(按照 2022 年 6 月 30 日的匯率,分別約合人民幣 21.58 億元、26.66 億元、34.26 億元和 14.15 億元)。
(2)萊爾德(Laird)萊爾德成立於 1898 年,是全球著名電磁材料、界面材料和無線天線產品的設計、製造商。產品廣泛應用於電信、數據通信、手機、計算機、通用電子裝置、網絡設備、航空航天、國防、汽車以及醫療設備等領域;萊爾德集團的客戶均為世界著名廠商。萊爾德的業務分為連接(Connectivity)、材料(Performance Materials)和熱管理(Thermal Systems)三個事業部,其中與公司存在競爭的主要是材料和熱管理兩個事業部。萊爾德 2018 年被私有化,報告期內無公開財務數據。
(3)飛榮達(股票代碼:SZ.300602) 在射頻與透波防護器件領域,發行人目前參考對比上市公司為飛榮達。A 股創業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碼 SZ.300602,成立於 1993 年,主要產品包括電磁屏蔽材料、導熱材料及其他電子器件,並在拓展天線罩、天線振子產品線,其業務領域與公司存在較多重合,但在細分偏重上有所差異。根據飛榮達的公告,其在通信行業的主要客戶是華為、中興、諾基亞等。2019 年度、2020 年度、2021 年度和 2022 年 1-6 月,飛榮達的營業收入分 別為 26.15 億元、29.29 億元、30.58 億元和 17.23 億元。從 2017 年起飛榮達的基站天線及相關器件(包含“基站天線”、“一體化天線振子”和“天線罩”)收入逐步上升,根據飛榮達披露的 2019 年度報告,其 2019 年不考慮併購前基站天線及相關器件相關收入為 13,287.03 萬元;同時飛榮達預計其後期將每年銷售 29,808 萬元左右的“5G 天線罩零件及組件”,主要客戶為華為、中興和諾基亞;根據飛榮達披露的 2020 年度報告,其 2020 年的基站天線及相關器件相關收入為 31,794.07 萬元(包含 2019 年併購的廣東博緯通信 科技有限公司);根據飛榮達披露的 2022 年半年度報告,其 2022 年 1-6 月基站 天線及相關器件相關收入為 20,792.77 萬元。飛榮達整體收入規模遠大於公司,但在細分射頻與透波防護器件領域的收入規模與公司較為相近。
(4)利力亞斯 Liljas Plast,成立於 1964 年,瑞典塑料產品廠商,與公司在愛立信的射頻和 防護器件產品業務存在競爭關係。利力亞斯沒有公開財務數據。(5)迪睿合 Dexerials,成立於 1962 年,原名為索尼化學株式會社,2012 年更名為迪睿合株式會社,系全球領先的導電膜、粘結材料、導熱材料廠商迪睿合僅與公司的高端導熱產品上存在競爭。迪睿合 2019 年度、2020 年度、2021 年度和 2022 年 1-6 月的收入分別為 605.80 億日元、577.10 億日元、658.30 億日元和 535.50 億日元。
(6)中石科技(股票代碼:SZ.300684)在 EMI 及 IP 防護器件領域和電子導熱散熱器件領域,發行人目前參考可比上市公司為中石科技。成立於 1997 年,主要產品為導熱材料相關產品以及部分EMI屏蔽材料產品。2019 年度、2020 年度、2021 年度 和 2022 年 1-6 月,中石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7.76 億元、11.49 億元、12.48 億 元和 5.67 億元。根據中石科技披露的 2020 年度報告,其主要產品應用於消費電子行業、收入佔比為86.37%,在通訊工業電子產品的收入佔比13.31%、金額為 15,290.29 萬元。中石科技整體收入規模亦遠大於公司,但在細分通信業務領域的收入與公司基本一致。
投資有風險 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