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庫存、先進制程作為ASIC、IP族群擁兩大優勢,市場看好,在上半年普遍IC設計族群面對衰退壓力,加上下半年也掌握度不高的狀況之下,此兩類族群相對擁有底氣,支撐今年營運續拼成長。
除了兩大優勢之外,另一個加分點則是美中芯片戰之下的新機會,由於科技戰的持續進行,美國掐着中國不放,針對中國先進制程與存儲器設備、高階AI等HPC芯片等領域緊盯,使得中國半導體自主化的趨勢在今年仍是重點,對於台廠來說,也相對獲得新開案機會。
當然,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台廠夾在當中是利是弊完全是要通過各方嚴謹的評估,了解客戶產品的應用類型,來避免掉不必要的風險,更是要分散集中客戶、市場,才能讓此趨勢成為加分題。
ASIC族群儘管也會面對客戶調整庫存的問題,不過,由於應用別相對分散,也多集中於利基型應用,且本身是提供客制化產品,因此並不背庫存,客戶也大多不能取消訂單,相對具有一定程度的優勢,包含創意、世芯-KY、智原等。純IP族群像是M31、晶心科等廠商來看,由於是IP授權的商業模式,因此也無庫存問題。
另外,今年台積電也開始漲價6%左右,漲價的幅度也將直接反應到量產權利金的收入,也多少增加營運動能的紅利。
除此之外,先進制程的趨勢之下,也使得ASIC、IP族群擁有優勢,特別是與台積電關係緊密的創意來說,依照法人推估,創意去年每股盈餘估站穩2.5個股本以上水準,而今年來看,隨着5nm、7nm等產品持續推進,貢獻度也逐步增加,且量產的ASP也穩定提升,整體來看,獲利表現有望往3個股本的方向邁進,維持穩健成長的趨勢。
世芯-KY由於去年上半年面對ABF產能吃緊之下,使得先前營運多少受到壓縮,不過在去年第4季新產能的開出之下,供應商從1家增加到3家,營收規模放大,法人預估,去年每股盈餘同樣接近3股本,今年來看,在北美AI芯片的量產放大之下,獲利表現拼4股本水準。
智原來說,去年下半年受到子公司雅特力MCU產業疲弱拖累量產貢獻,市場預期也將寫下歷史新高。展望今年來看,法人看好,智原擁有40、28nm製程的技術優勢,加上過去量產的經驗累積,在中國芯片自主化的之下放大了對於成熟製程ASIC的需求,增加業務機會,以及成長動能,今年有望維持成長的態勢。
純IP廠商方面而言,M31今年營運也受惠於5G、AI趨勢將帶動高速傳輸IP需求,法人預估,今年起費用將獲得一定程度控管,不會再大幅度增加,營運有望再挑戰新高。
晶心科則是受惠於RISC-V生態圈的逐步擴大,且RISC-V擁有開放的特性,也使得在中國芯片自主化的趨勢之下更具有競爭優勢,市場也看好後續營運成長的機會。
IP受益於國產替代與設計業崛起
半導體IP是指集成電路設計中預先設計、經過重複驗證的、可重複使用的功能模塊。半導體IP服務於芯片設計,因部分通用功能模塊在芯片中被反覆使用,半導體IP即為此類預先設計好的功能模塊,從而在芯片設計中結合使用EDA軟件與半導體IP來縮短芯片設計周期、降低開發成本。IP由於性能高、功耗優、成本適中、技術密集度高、知識產權集中、商業價值昂貴,是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核心產業要素和競爭力體現。
IP行業於90年代開始快速發展,行業併購不斷,ARM以內生研發為重,Synopsys大量併購打造最全產品線。國內IP廠商快速發展與AI、汽車智能化、Chiplet等新技術趨勢為IP行業帶來一定新變量。國內IP廠商如芯原股份等快速發展,2020年市佔率提升至第七位,2021年繼續維持較為領先的水平,全球市佔率為1.8%。
半導體IP核行業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與生態壁壘,市場份額高度集中於海外龍頭公司,國內代表企業較少,主要僅芯原股份、寒武紀等,且市場份額較低,2020年芯原股份市佔率僅為1.8%,自主可控的IP核有待突破,國產替代空間較大。
汽車為半導體IP下游主要應用領域之一,汽車智能化趨勢為汽車領域當前的主要增量,汽車智能化主要體現在汽車新增的自動駕駛與智能座艙功能方面,自動駕駛方面來看,IHS數據,預計在2035年可達到5600億美元,CAGR為17.5%。其中國內自動駕駛市場在全球範圍內為最主要的市場之一。在智能駕駛級別逐步提高的同時,智能座艙功能也日益豐富,多種艙內需求對芯片性能要求也逐步增加。國內汽車智能化趨勢將為包括半導體IP行業在內的汽車產業鏈各環節帶來增量。
*聲明:本文系原作者創作。文章內容系其個人觀點,我方轉載僅為分享與討論,不代表我方贊成或認同,如有異議,請聯繫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