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紅包大戰啞火?
作為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春節往往是互聯網大廠拉新促活的黃金節點,簡單粗暴的分紅包活動,也成為每個平台吸引流量的必備玩法。
去年這個時候,互聯網的紅包大戰已經熱火朝天地開啟,各大APP都將紅包金額高調地更換到了App圖標上,快手和百度分22億、抖音分20億、京東分15億……樂視反其道而行的“分不起”圖標還被網友調侃至熱搜。
但如今兔年春節臨近,和往年的熱鬧相比,今年互聯網紅包大戰稱得上是一片靜悄悄。
1月4日,快手率先打響了2023年春節紅包大戰,主站和快手極速版APP的圖標都增加了“分20億”的字樣,並且上線了以成龍、周杰倫、迪麗熱巴等大咖為畫面核心的全新宣傳圖。
不久後,快手公布春節活動攻略,今年快手推出了兔兔大合成、供財神、推金幣等多種玩法,1月10日至1月31日,上快手即可分2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和前兩年相比,今年快手春節紅包金額有所下降,2021年快手的紅包金額為21億,而去年的金額則提升至22億。
但快手已經算是今年紅包大戰中最積極,以及出手最“闊綽”的玩家了。
作為對比,去年紅包金額和快手並列第一的百度,今年準備的紅包金額僅有8億元,和去年相比縮水近3倍。
而另一個短視頻平台抖音,今年沒有將紅包金額放上圖標,而是打出“溫暖中國年”的宣傳口號。
今年春節,抖音除了有常規紅包福利和集卡活動,還聯合泡泡瑪特、中國郵政、海馬體、樂高四大品牌打造了一個抖音新春遊樂場,其中融合了抖音站內紅包主會場、猜燈謎活動、特效道具等各種趣味玩法。
今年抖音明確涉及瓜分紅包的活動,包括集24節氣分2億、搜索“溫暖中國年”找紅包分4億元,以及放煙花活動瓜分1億元。抖音春節活動發放的現金紅包總額為7億元。
除此之外,淘寶、京東、拼多多等一眾電商平台,今年也低調不少。
在應用商店中,淘寶、京東的宣傳重點依然圍繞着年貨節進行,而拼多多則打出“春節不打烊”的宣傳語,繼續主推“百億補貼”活動。
京東已在站內上線了“全民炸年獸,分10億壓歲錢”的紅包活動,紅包總額和去年相比減少了5億元。
此外,往年互聯網大廠搶着當的,配合春晚發紅包的春晚獨家互動合作夥伴,到現在也還未官宣。
從以前的高調比拼,到現在的弱化宣傳,互聯網大廠對春節紅包大戰的熱情逐漸消退。
當“降本增效”遇上“低性價比”
作為人人都參與的國民IP,央視春晚在全線城市以及更為偏遠的城鎮農村,都有着廣泛的忠實受眾,對增長陷入瓶頸的互聯網大廠來說,是觸達新用戶的絕佳途徑。
2015年,央視春晚首次啟用新媒體全程互動,微信成為了春晚的紅包互動合作夥伴。
央視春晚期間,微信搖一搖互動總量達110億次,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10.1億次,微信支付綁卡用戶也迅速上漲,一夜之間新增了2000萬支付用戶。靠着春晚紅包這一戰,微信徹底激活了微信支付,縮小了和支付寶的差距。
微信支付創造的流量神話,讓春晚紅包互動夥伴成為互聯網公司覬覦的“香餑餑”,也拉開了互聯網平台春節扎堆發紅包的序幕。
之後幾年,支付寶、淘寶、百度、快手、抖音、京東,輪番成為了春晚紅包互動夥伴,紅包發放的規模也水漲船高。
(圖源:華創證券)
在春晚+巨額紅包的威力下,雖然沒有再復刻出微信支付當年的流量神話,但也還是創造過不少高光時刻。
比如想拓展社交場景的支付寶,在2016年憑藉春晚獲得了11億對好友關係;2018年春晚給淘寶帶來的流量峰值,超過了2017年雙11的15倍,遠高於原本預計3倍的擴容;原本排名在10名開外的京東,在去年春晚當天也衝上了iOS端下載榜總榜榜首。
而在春晚紅包之外,各大互聯網平台站內的紅包比拼也沒停止。
比如2020年快手贊助春晚的時候,抖音就拿出了20億紅包補貼搶奪用戶,在除夕當晚DAU一度突破3.39億;而2021年,各大主流互聯網平台春節紅包發放總額更是達到了181億。
但春節紅包大戰本質是靠燒錢換流量,當潮水退去後,就面臨著用戶流失的問題。
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19年除夕當晚,百度豪灑10億春晚紅包,讓百度APP的DAU一舉達到2.4億,同比增長67.3%;但根據國金證券統計,除夕之後,百度APP的7日內新用戶留存比例只有2%。
(圖源:QuestMobile)
無獨有偶,之後兩年接棒春晚贊助的快手、抖音,雖然日活數都在春晚當天達到新高,但春節之後的用戶留存率都沒有達到30%。
越來越多的公司意識到,微信支付的流量神話難以復刻,耗費數十億金額的紅包大戰,換來的只有短期的流量上漲,並不能解決長期的增長困境,甚至還會加大公司的負擔。
2019年,百度除了春晚紅包吸引來的用戶留存率低之外,受春晚營銷活動影響,那年一季度百度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經濟寒冬之下,降本增效成為了各大互聯網公司的關鍵詞,而很明顯,在一系列前車之鑒之下,紅包大戰實在稱不上是性價比高的營銷方式。
當降本增效遇上低性價比,也難怪今年春節紅包大戰靜悄悄了。
紅包玩法需要誠意和新意
春節作為全年流量最大的黃金節點,對於陷入流量焦慮的互聯網平台來說,始終都會是必爭的營銷高地,所以雖然紅包大戰有所降溫,但卻並不會停止。
回顧過去幾年春節紅包大戰,創下較高增長神話的,都曾在在玩法上實現創新,比如微信的搖一搖紅包、支付寶的集五福、淘寶的親情號等。
但如今紅包大戰來到第9年,各大平台的玩法卻是新瓶裝舊酒,將過去幾年的玩法結合起來,頗有“集大成者”的意味。
而在複雜玩法之下,常常出現平台下足血本投入億元補貼,而用戶一通操作下來,最後卻只收穫“2毛5”的局面,最後消磨的只有用戶的新鮮感和耐心度。
所以對互聯網公司來說,在巨額補貼之下,如何將春節紅包的效果發揮到極致,是當下要思考的問題。
在玩法上,平台需要推出更多像早期搖一搖紅包、集五福一樣,更加有創意和有誠意的玩法,如果在互動過程中摻雜過多套路或是複雜的設計,最終只會引起用戶的逆反心理。
另外,像快手通過紅包為平台直播和電商業務導流、微信紅包憑藉紅包封面為視頻號輸送流量和熱度一樣,平台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將紅包的應用場景,更好地和平台生態結合起來。
總之,春節紅包大戰還會繼續,唯有更有新意和誠意的互動玩法,才能打動“挑剔”的用戶。
作者 | 趙雲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