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位於福建省東部,由126個島嶼與702個岩礁組成。這裡既有平坦寬闊的沙灘,又有大量奇特壯觀的海蝕地貌,海、湖、沙、石相映成趣,海島風光美不勝收。平潭與台灣島隔海相望,它是大陸離台灣本島最近的地方,距離台灣新竹市才68海里。
平潭是個很適合旅遊的地方,景色很美,海邊礁石林立,望過去有點海上仙山的味道。
下圖是著名的海蝕豎井“仙人井”。四周懸崖包圍,宛若一口深井,高度約四十幾米,井底有三個洞,漲潮時海水洶湧灌入,氣勢非凡。這三個洞都是因為海水侵蝕而自然形成的。
仙人井周邊山海交錯,有步道可以一直走到礁石邊緣俯瞰大海。
瀕臨大海的一側海浪洶湧
另外一側則是一派寧靜,站在高處俯瞰,山下的漁港盡收眼底。
石頭房子是平潭島建築的一大特色,遠遠望去感覺就像一座石頭城。
平潭最具代表性的景觀當屬全國最高的海蝕石柱--石牌洋,也稱為“半洋石帆”。
遠遠望去,“半洋石帆”像一艘乘風破浪行駛的船,兩塊天然海蝕石柱彷彿是船上兩片鼓起的風帆,形象十分逼真。
想上半洋石帆得從這個碼頭乘船過去
碼頭邊的海蝕石塊像極了酥軟可口的麵包,上面還抹着綠茶,難怪這裡有“海蝕地貌博物館之稱”。[偷笑]
這是半洋石帆景區里的一個小山頭,外觀看像一條魚。
乘坐這種渡船,十幾分鐘就到了半洋石帆。
半洋石帆也稱為“石牌洋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主景為兩塊巨型海蝕石柱,高者33米,低者 17米,底部是一組平坦完整的岩石,經地質學家考證它是全國最大的花崗岩球狀風化海蝕柱子。
這兩塊天然巨石因形似鼓風雙帆,也被稱為“雙帆石”,早在明朝時就被譽為“天下奇觀”,據史料記載宋端宗趙昰在海上逃亡時曾在此逗留。古時候附近的漁民出海前都會來這裡祭拜,祈求一帆風順,滿載而歸。
半洋石帆由於立在海中央,海風奇大,吹得無處躲藏,但海釣者依舊很勇敢地頂着海風垂釣。
離開半洋石帆,我們接着去參觀東南沿海最大的風力發電站 - 長江澳風力田。以前都是遠遠地看風力發電機,沒感覺有多大,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站在下面看,才發現它大得超乎想象,而且轉動的聲音也非常大。
據說每一片風力發電機的葉子長度有35米,站在正下面看得心驚膽顫,彷彿那葉子要掃過自己似的,非常逼真。[捂臉]
看完發電站,接下來遊覽十里金沙的龍鳳頭海濱浴場。這個浴場特別壯觀,海灘寬500米,綿延9.5公里,坡度僅2.2度,十分平緩,是全國最大的海濱浴場之一。
有人乾脆在沙灘上放馬騎行
平潭不愧是中國第五大島,福建第一大島,沙灘非常大氣。浴場旁邊蓋了許多商品樓,據說這裡的房價不菲。
我們在平潭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去爬將軍山,這是96年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親臨指揮台灣海峽三軍聯合作戰演習的地方。
這裡不僅風景好,還可以享受到爬山的樂趣,手腳並用,有驚有險。
指揮塔上的風簡直大到人都站立不住,連那麼重的單反相機都端不穩,如果不是半蹲着走路,我感覺自己都快被風吹走了![捂臉]
站在將軍山上俯瞰下面的港灣,停泊了許多漁船。
大家先是走了一段平坦的石路
接下來開始真正的爬山,手腳並用。
穿過狹窄的“一線天”
同行的男生還是很有紳士風度滴!
大家在亂石中一陣爬行,終於望見了一彎綠水。
繼續向上攀登
突然出現險情,恐高的同事昆妮嚇得乾脆蹲着,站都不敢站起來看。
但這是必經之路,不過也不行,於是由兩個人拉着昆妮艱難地往前走。說實在的過那段路時,我的腿也有點發抖,看下去便是亂石和大海。
果然無限風光在險峰,渡過最危險的那一段路,過後就是無限美景,連天空中雲彩的影子都印在海面上了!
滿山的石頭猶如金戈鐵馬,粗獷雄渾。
離開將軍山,我們繼續前行去南寨石景林,這裡有“萬壽之園”的美稱,裡面的石頭像各種動物,下圖這尊像一隻頭轉向左側的猴子。
這塊石頭像豬八戒
我對這種象形石頭興趣不大,倒是山下的這些石頭房子特別吸引人,對着狂拍了一通。
不知為何一眼就喜歡上這些古樸的石頭房子
它們遍布在山間田野
彷彿童話王國里的建築,有一種純凈的感覺。
平潭島山海景觀俱全,既有全國最高的奇特海蝕石柱 - 半洋石帆、又有氣勢雄渾的將軍山、綿延近十公里的龍鳳頭海濱浴場、東南沿海最大的風力發電站 - 長江澳風力田、豐富多彩的海蝕地貌,漁村更是隨處可見,石頭民居也頗具特色,絕對是福建省又一處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