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動物在哪裡》絕對不是單純的粉絲電影。即使是對哈利波特的背景故事不是那麼熟悉的大眾影迷,也能很容易地通過這一部電影走近這個令人入迷的“魔法世界”。不過,在作者羅琳近二十年的苦心塑造之下,這個“魔法世界”早已經連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整體。某種程度上,只有當我們將《神奇動物在哪裡》這部電影置入“魔法世界”的整體之中,我們才能最大限度地感受到觀看《神奇動物在哪裡》的樂趣
曾經的羅琳講故事最大的特點是,她愛在不起眼的細節處留伏筆,這些細節在讀者不經意間彼此相連,最終織成一張密緻的網。有趣的是,因為在寫《哈利波特》七部正傳時她並沒有構思過要寫《神奇動物在哪裡》這個系列的故事,所以這一次,羅琳也不再能當從前那個擁有“上帝視角”的作者了。她彷彿開始扮演起了自己的“讀者”,來了一次逆向思維:像個同人文作者一樣,羅琳在《哈利波特》七部正傳中搜羅有趣的細節,並對這些細節進行重新解讀,發散和延展,從而創造出新的“設定”。
比如,雖然女配角昆妮會讀心的設定被眾人吐槽像是抄襲了隔壁漫威的X教授,但其實“讀心術”在《哈利波特》正傳里就已經存在了。紐特跟昆妮剛一見面,說她是一個“讀心者” (legilimens)。這個奇怪的,看似新創的詞彙實際上來源於咒語“攝神取念”(legilimency spell)。“攝神取念”咒曾在第五部《鳳凰社》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一環。正是因為哈利沒有好好跟斯內普學習“大腦封閉術”來抵禦“攝神取念”咒的魔力,伏地魔才趁虛而入給了他虛假的信息,引他進入了神秘事物司的陷阱,最終造成了小天狼星的死亡。在《神奇動物在哪裡》中,“攝神取念”咒語被進一步延伸,擅長這個咒語的“讀心者”成為了一種巫師的類型。
有趣的是,鄧布利多自己也曾在第五部第37章中說過,他是個出色的“讀心者” (an accomplished legilimens),雖然正傳描寫鄧布利多“讀心”的情節並不多。介於鄧布利多遲早會在《神奇動物》系列的後面幾部中出場,“讀心咒”的設定也許也會成為一個重要的伏筆。
在這部電影中大出風頭,愛“金”如命的萌寵“嗅嗅”,也是羅琳從《哈利波特》的七部正傳里回收的。在第四部《火焰杯》中,“嗅嗅”第一次出現在“神奇動物保護課”里,是哈利和他同在四年級的同學繼炸尾螺之後需要學習的另一種“神奇動物”。“神奇動物保護課”的老師海格當時剛被無良記者麗塔斯基特揭露是一名混血巨人,因此遭到各種媒體轟炸,家長狀告。深受打擊的海格這才終於放棄了他一貫鍾愛的兇殘系神奇動物(如炸尾螺),搞了個萌物來給學生們玩兒,這個萌物就是“嗅嗅”。他當時在地底下埋了100枚愛爾蘭妖精的金幣,讓學生一人認領一隻嗅嗅來挖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