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4日刊 | 總第3075期
12月2日日清晨6點,日本許多電影院就已“人滿為患”。他們不僅興奮地等待電影開場,而且都在瘋狂地搶購周邊紀念品。這,就是《灌籃高手》大電影《THE FIRST SLAM DUNK》首映日的盛況。
影片公映首日票房粗報高達7.1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742.5萬元),創造今年日本第二高首日票房。
由於本片在宣傳期一直遮遮掩掩,並未透露具體改編了漫畫原作的哪個部分,所以直到電影上映,粉絲們關心的幾個問題才得到解答。
大家比較關注的信息總結如下:
1、比賽選取的正是大家普遍猜測的“全國大賽篇”中,湘北隊VS山王隊一役。
2、影片開篇就是“山王戰”,沒有賽前鋪墊。在比賽的進程中穿插了湘北五虎的個人回憶。
3、敘事視角選擇了湘北隊的控球後衛——7號宮城良田。故事從良田兒時家裡的一系列變故說起,最後以他與媽媽的和解收尾,中間涉及到了宮城和三井壽的初遇。因此,比賽之外的戲份佔比為:宮城>三井>櫻木花道>流川楓=赤木剛憲。流川楓的粉絲需要有個心理準備。
4、比賽進程基本還原了漫畫原著,將漫畫原作中長達50多話的“山王戰”全部收錄在內。#櫻木流川楓世紀擊掌#已經衝上微博熱搜榜,單日閱讀量破億。
5、新聲優表現良好,情緒到位。除非你是動畫原版聲優的粉絲,否則基本不會對新聲優產生不適感。
6、3D建模2D渲染的畫風,接受度上因人而異。當角色動作比較日常時,3D的笨拙感和僵硬感會比較明顯。在比較激烈的快速攻防段落里,使用了極具井上雄彥個人風格的處理方式,迴避了3D建模的笨拙與僵硬,營造出熱血的高速質感。尤其是比賽的最後一分鐘,窒息感十足。
7、井上雄彥畫在黑板上的,作為漫畫尾聲的“十日後”內容並未出現在電影之中,再結合片名中的“THE FIRST”,可以推測這次電影化有打造成系列的野心。
《灌籃高手》的劇場版之所以能引發如此大的粉絲騷動,一方面在於其漫畫和動畫版的高口碑,是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籃球啟蒙和青春回憶;另一方面在於1996年漫畫和動畫完結後,該IP在26年礪幾乎沒有衍生出新故事。
《灌籃高手》曾有過4部劇場版。只是它們均是發行於動畫播出期間,片長40分鐘左右,劇情均為主線外的原創支線,與如今我們所熟悉的院線電影形式完全不同。
2021年1月7日,漫畫原作者井上雄彥在社交網站發文表示《灌籃高手》將正式電影化。
和其他漫畫家不同,井上雄彥不僅負責影片編劇工作,而且親自擔任導演,引發了動漫圈的巨大反響。井上雄彥是一位為了堅持創作理念,敢和雜誌社出版社硬剛的狠角色。他自己做導演,必須得“原汁原味”。
此次《灌籃高手》劇場版不僅製作上大手筆燒錢,在宣發上也是狠下血本。不僅有地鐵站大小屏幕的預告片連播,而且各種周邊紀念品也是琳琅滿目。這都得益於近幾年,日本動漫劇場版票房大爆發的集中表現。
2014年之前,日本動漫的劇場版基本上是給粉絲的福利品。直到2014年,日本動漫的國民IP《哆啦A夢》推出了一部3D化的劇場版《伴我同行》。影片在日本收穫了83.8億日元票房,位列年度本土電影票房榜第二名。更讓人驚喜的是,本片的海外票房同樣大獲豐收——中國票房高達5.29億人民幣,全球票房高達1.83億美元。
從此,動畫劇場版不再是粉絲向產品,也不局限於僅在本土自嗨。近四年來,大熱動畫IP的劇場版,紛紛創造票房佳績,頻繁殺入日本影史票房榜TOP20,形成了日本電影市場近年來的最大風口。
冷靜來看,井上雄彥和他的《灌籃高手》,是否能搶佔風口,創造新的票房奇蹟?這似乎很難早早得出定論。
《灌籃高手》作為動漫IP,有它鮮明的優勢——9.7分的高口碑、超過1億4000萬冊的單行本銷量。其主角湘北五虎的形象認知度極高,粉絲覆蓋面極廣,可謂男女通殺。
本次劇場版中所改編的“全國大賽篇”,更是彌補了當年沒有被改編成TV版動畫的遺憾,滿足了所有粉絲的心愿。
但它的劣勢也同樣明顯——並非正在連載的作品。近幾年劇場版的大爆作品如《名偵探柯南》《海賊王》《咒術回戰》等都正在連載,《鬼滅之刃》只是剛剛完結。唯一特例只有《新世紀福音戰士:終》。
連載意味着熱度的持續積累、粉絲黏性,以及影漫聯動帶來的流量。倘若沒有這份加持,等“爺青回”的勁頭一過,《灌籃高手》的劇場版是否還會維持現狀呢?
事實上,在影片上映前,《灌籃高手》的劇場版就不被人看好。各大平台的“想看”人數,在同期上映的新片里基本處於墊底,票房預售也不容樂觀。
更換聲優,更改畫風,對劇情遮遮掩掩,都讓粉絲們保持觀望態度。甚至很多人看了預告片,就吐槽“畫風辣眼”“毀經典”。
好在影片上映首日的口碑相當給力,媒體綜評達到了77分。熱度甚至壓過了好萊塢大片《黑亞當》。
在接受採訪時,井上雄彥曾說:“在我心中,故事並沒有前進,所以人物沒有變老。”那麼,從將近30年前“穿越”而來的《灌籃高手》能憑藉“山王戰”一戰成名,成為劇場版風口的新贏家?我們拭目以待。
【文/滿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