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曾經盛極一時的蒙古帝國,在進入元朝以後 ,為什麼不到百年就宣告滅亡,退回漠北北了呢?
元朝的民族歧視是歷朝歷代最厲害的,元朝把全國百姓分成四等,蒙古人至高無上,具有貴族身份,是最高等級的族群。其次是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南人”是原來南宋統治地區的人群,這部分人是最下等,最受歧視的。
元朝在刑率上,蒙古人打死了其他族群的人,只需懲罰50杖責。但是如果其他族群的人傷害了蒙古人,那麼是要立即處死的。
這種極其不平等的待遇,必然激起中原百姓的強烈的抵抗情緒。
元朝這種民族壓迫政策,不但遭到了中原百姓的排斥和反抗,甚至鄰國日本都感到反感。
大家都知道,蒙古帝國曾經西征,橫掃歐亞。可能不知道元朝建立初期,也曾經兩次東征日本,只不過都以失敗而告終 。特別是第二次討伐日本,還被日本俘獲了大批的戰俘。
日本人對待元朝戰俘的做法非常極端,他們把除了“南人”以外的戰俘全部處死。那麼,為何“南人”會得以倖免呢?
首先,是日本人憎恨元朝的殘暴統治,非常同情“南人”的悲慘遭遇。另外,日本文化受唐朝的影響非常深,他們一直認為唐宋才是中華民族的正統,而“南人”才是純粹的中國人。
元朝滅亡的另一個原因,是元朝時期的政權十分不穩定,在忽必烈死了以後,元朝在短短的三十五年時間裡,走馬燈似的換了七位皇帝。朝廷內部爭權奪利,烏煙瘴氣。
元朝末年天災人禍頻發,尤其是黃河泛濫, 到了元順帝的時候,已經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
在治理黃河的過程中,元朝的腐敗問題就更加的顯露出來了。治理黃河工程浩大,由於元朝貴族的揮霍無度,朝廷財政早已是國庫空虛。沒有了資金支撐,老百姓遭殃了。各級官員趁機對老百姓敲詐勒索,橫徵暴斂。
民不聊生,百姓只能揭竿而起。元朝末期發生了多起農民起義,以白蓮教起義和紅巾軍起義規模最大。特別是紅巾軍起義逐漸發展成為全國的反元浪潮,成了元朝崩毀的催化劑。
公元1368年,朱元璋率軍攻佔元大都,元順帝北逃,元朝在中原地區僅僅統治98年,便被攆回漠北,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