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研究員 何律衡)訊,據台灣地區媒體報道,繼8英寸晶圓後,台積電12英寸晶圓將在4月也起漲,晶圓約漲400美元/片,且將首度採取季度提調整方式,即到今年底預期將有3次價格調漲,總計調漲1200美元。
台積電對此表示,公司致力於提供客戶價值,不評論價格問題。
據了解,從不輕言漲價的台積電,今年第二季度起啟動漲價傳聞不斷,主要原因在於相較於聯電等二線廠,從去年陸續調漲價格已達兩波,台積電價格反成最便宜,對於12英寸,聯電方面今年年初已宣布了一次漲價,漲幅在3%-10%不等。
業內人士指出,台積電先前已對8英寸晶圓做價格調整,8英寸不會再有變動,即使連續3季度都調整價格,但其漲價幅度對比二線廠一個月的漲幅,其實仍相對來小。
IC Insights日前報告顯示,台積電因為先進制程領先,去年每片晶圓銷售均價上升至1,634美元,創歷史新高,年增逾6%,聯電也是去年晶片均價上漲的廠商之一,年增約8.87%。若報道屬實,那麼台積電單片晶圓報價將再創歷史新高。
不過,業內人士也指出,晶圓代工二線廠漲勢凌厲,部分晶圓廠傾向未來合約價格采合議的浮動制,雖然台積電目前釋出采3個季調整售價,但也未必會是每季都有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台積電12英寸漲價被報道披露的前夕,美股芯片股上周五(26日)集體反彈,半導體板塊ETF漲超4%,海力士半導體漲27%,台積電、德州儀器漲超5%,半導體設備龍頭阿斯麥、應用材料均大漲超7%,創出新高。


12英寸產能擴張進行時 中國大陸成投資“香餑餑”
據了解,12英寸晶圓擁有較大的晶方使用面積,得以達到效率最佳化,相對於8英寸晶圓而言,12英寸的可使用面積超過兩倍,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
2008年-2016年期間,全球共有15座晶圓廠從8英寸轉型為12英寸,與8英寸晶圓相比,12英寸已經體現出了明顯優勢。總體來看,無論從總體表面積,還是實際晶圓出貨量來看,12英寸晶圓都是現在使用的主力晶圓尺寸。
根據SEMI去年11月發布的報告,2020年到2024年將至少增加38個新的12英寸Fab廠,這是保守的預測,不考慮低概率或謠傳的晶圓廠項目。到時Fab廠月產能將增長約180萬片晶圓,達到700萬片以上。
分地區來看,中國台灣地區將持續成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產能貢獻地,緊隨其後的是韓國。而中國大陸地區則在未來幾年大幅攀升,這個比例將從2015年的8%增長到2024年的20%,產能達到150萬片/wpm。
同時SEMI指出,儘管非中國公司將在這一增長中占很大一部分,但中國正在加速其產能投資。“到2020年,這些公司將佔中國fab廠產能的43%左右,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5%,到2024年將達到60%。”
涉及到具體的芯片產品,12英寸晶圓廠最大資本支出依然會用在存儲芯片(DRAM和3D NAND)上,預計2020到2023年的實際和預測投資額每年都將以高個位數穩健增長,2024年幅度有望進一步擴大到10%。
另外,用於邏輯芯片/MPU和MCU的投資在2021到2023年也將穩步提高,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功率器件,用在該類產品的投資增長幅度在2021年有望超過200%,而2022和2023年也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