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母豬流產、小豬咳嗽、死亡,常見的原因是豬群的藍耳防控出現了問題,藍耳病毒類疾病及豬瘟沒有特效藥很難凈化根除,除了提高豬群健康度外還需要通過疫苗免疫建立免疫力。
根據抗體檢測報告及時微調免疫程序,對於相關疫病防制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多數檢測機構採用美國IDEXX抗體檢測試劑盒對疫苗的免疫效果進行評估。那麼,拿到手的檢測報告數據怎麼看呢?
一、豬瘟、藍耳抗體檢測報告上的數據含義
1.豬瘟(CSFV)抗體檢測報告判斷說明
①抗體陽性率(以阻斷率來評估)
有豬瘟(CSFV)抗體存在並不一定代表有保護,然阻斷率Blocking%≥50%的樣本可認定為產生保護,從某種意義上講,阻斷率越大臨床保護效果越好。
②變異係數(離散度CV)
變異係數代表平均個體的變化,在抗體評估方面反饋所測抗體的整齊度。如果CV≤40%說明抗體水平穩定,免疫效果良好。如果CV>40%則需要重新調整免疫程序或者其他原因。
判斷總結:
避免豬瘟發生,阻斷率要>50%,群體免疫陽性率合格率≥85%,種豬抗體離散度≤20%(商品豬≤25%)。
2.藍耳(PRRS)抗體檢測報告判斷說明
在國家強制免疫計劃中規定要想控制豬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疫病,最為理想的豬群抗體陽性率應在90%以上;抗體S/P平均值表現為1.0-2.0;離散度分布在50-70。
如果群體中S/P值≥2.5,該類豬只需要進行隔離馴化,以達到穩定的抗體水平;群體中S/P值≥3.0,可能豬只出現了野毒感染,該類型豬只及時淘汰不能入群。
二、實例看數據
下面以豬場豬瘟和藍耳抗體檢測報告為例展開討論並輔以實例,以供廣大養殖戶朋友參考。
1、豬瘟抗體檢測結果數據處理和分析
表1和圖1檢測結果顯示懷孕前期、產房母豬和空懷母豬三個階段的豬瘟抗體陽性率較為高,阻斷率平均值較大(均>50%),變異係數較小(均<40%),豬瘟防控效果不錯。
其中產房母豬和空懷母豬出現豬瘟抗體為陰性,可能該階段母豬的免疫表達效果較差,同時需要關注下母豬普免過程中的操作;後備母豬階段,阻斷率平均值較低<50%,變異係數較大(CV>40%),後備母豬的引種需要引起重視。
2、豬藍耳病抗體結果數據處理與分析
表2和圖2數據結果顯示,按照藍耳病抗體水平陽性率大於80%為種豬全體免疫合格,則該豬場中僅有公豬和6胎以上母豬達到免疫合格標準,S/P分別為1.767和1.786,存在近期感染或感染過的可能;3~5胎、1-2胎、3周仔豬、7周仔豬未達到免疫合格標準,存在風險。
生產過程中,如豬場存在母豬群體中有一定比例母豬懷孕後期流產,母豬發情不正常,返情率過高屢配不育的現象;產房仔豬有一定比例的拉稀;保育豬咳喘嚴重,死淘率高;育成豬長速緩慢,出現一定比例的僵豬,
建議:
加強防控,及時藥物保健(康之源4KG/T+20%替米考星2KG/T連續2周)和疫苗免疫,規避藍耳病的流行。
三、小結
總之,在養殖中,一定需要遵循“養重於防、防重於治、養防共舉”的防控原則,從生產的各個環節對豬群進行疾病的監管和防控。
豬瘟和藍耳都屬於豬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因此豬場應當優化免疫程序,免疫過程中注意疫苗之間(豬瘟藍耳不能同時免疫)的相互影響,免疫接種時間最好有一定的間隔(≥7天),加強豬瘟疫苗和藍耳疫苗的免疫,定期進行抗體水平檢測,保證抗體水平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