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剛成立那段時間裡,逃竄到寶島的國民黨當局利用美國援助的“大炮巨艦”妄圖封鎖大陸海岸線。彼時的中國海軍戰鬥力最強的還是4艘從蘇聯引進的老舊驅逐艦,千噸級以上的軍艦都很少,水面艦艇以炮艇、導彈艇為主力。雖然在裝備上處於劣勢,但我方各級指戰員充分發揮能動性,利用我方艇小火力猛的優勢,依託岸島遮蔽掩護、隱蔽接敵、艇群圍獵的戰法,以近戰、快戰的特點讓台島海軍大為驚懼,從此不敢對沿海襲擾。
近海輕騎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解放軍海軍與台島海軍之間的實力逆轉,尤其是解放軍航母的服役,已經有了從東西兩個方向奪取制海權、制空權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台海軍不得不開始強化導彈艇的作戰能力,意圖發揮導彈艇航速快、火力兇猛、機動靈活的優勢,遂行機動截擊作戰,並配合“成功”級、“基德”級大艦創造機會攻擊解放軍航母。為此,台島內共發展了第一代的“龍江”級與“海鷗”級導彈艇、第二代的“錦江”級與“光華六號”,到現在第三代的隱身導彈艇“沱江”級與“塔江”級的6型3代導彈艇。
龍江級
近日,台媒高調宣稱,“塔江”級巡邏艦2號艦“富江”號在台灣龍德造船廠舉行下水儀式,台“海軍司令”梅家樹上將夫婦和“國家中山科學院”院長張忠誠出席儀式,梅家樹上將妻子為該艦擲瓶。有分析指出,該艦可以依靠出色的隱身性能以及艦體較小的優勢,可以在台當局“以海制陸”的戰略構想中,發揮重要作用。另外該艦火力兇猛,搭載“雄風III”超音速反艦導彈,因此被島內媒體渲染稱其為“航母殺手”。
現場圖片
“塔江”級雖然名為巡邏艦, 實則是台島內第三代導彈艇,由於其噸位超過500噸,所以才稱其為巡邏艦,功能上進一步拓展。“塔江”級實則為“沱江”級的改進型,“沱江”級是台島內“迅海計劃”的發展產物,和解放軍的022型導彈艇採用同樣的穿浪型雙船體設計,全長60米,寬14米,吃水深度2.3米,滿載排水量567噸,艇員41人。其推進系統採用4台瑞典提供的4台MJP CSU850系統,功率7935馬力,每個船體裝備2個推進器,最高航速43節,航程2000海里。武備主要為8枚“雄風II”反艦導彈和8枚超聲速的“雄風III”反艦導彈,艇身兩側還各有1套3聯裝魚雷發射管,防空武器為1門“密集陣”20毫米近防炮,同時艦艏的MK-75型76毫米艦炮也是高平兩用,艦艉設有直升機甲板,可以停駐1架直升機。
沱江級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沱江”級的外形採用了隱身外形設計,外表十分簡潔,包括炮塔、桅杆等外立面都進行了隱身化處理,預冷發動機排氣以減少紅外信號和減少視覺能見度,以減少被發現的可能性。此外,該艦選擇了穿浪造型,也有利於在水文情況比較惡劣的台灣海峽進行機動作戰,據稱該級艦可以在6.1米~9.1米的大浪中運行至7級海況。
對比022
2010年台島宣布將投入249.8億新台幣(8.534億美元)建造12艘該級艦,然而“沱江”級服役後暴露出很多問題,比如浮力不足、航行時震動過大等問題,需要重新修改艦型、外部尺寸和艦體材料,台海軍認為該艦任務功能比較單一,不適合量產。因此“塔江”級進行了較大程度的改進,艦長從60.4米增長到65米,舷寬從14米增加到14.8米,艦高從6米增加到6.2米,滿載排水量685噸。由於動力系統保持不變,最大航程下降到30節。“塔江”級增加塔式後桅杆,上面安裝有島內自研的單面旋轉的X波段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70公里~80公里,主要為艦上的16枚“海劍二”防空導彈提供目標指引。
塔江級
相比於“沱江”級,“塔江”級導彈數量增加了12枚,除了上述的16枚“海劍二”防空導彈以外,還有4枚“雄風III”超音速反艦導彈和8枚“雄風II”亞音速反艦導彈,但布置方式卻讓人一言難盡。台海軍將“雄風II”和“雄風III”導彈混合搭載的目的,無非是想用“快慢配合”的飽和式火力攻擊,來穿透解放軍的防空網絡,對航母等重要目標實施毀滅性打擊。然而在大陸已經完全奪取制空權的今天,僅僅依靠一座“密集陣”根本無法應對來自空中導彈攻擊的威脅。因此“塔江”級裝備了16枚“海劍二”防空導彈,該導彈原型是在中距空空導彈“天劍二”空空導彈上研製的,射程約40千米,被島內媒體吹噓是“殲20殺手”,然而這種從空空導彈改進的導彈性能實際上很一般。
海劍二
該防空系統在“塔江”級上的布置方式,既沒有採用常見的垂直發射或是旋轉發射器發射,而是採用了罕見的傾斜式固定裝置發射,其布置方式和反艦導彈幾乎一模一樣。也就是說在緊急情況下,“海劍二”無法提前將導彈對準來襲導彈的大致方位,這樣一來,“海劍二”必須在升空後進行空中拐彎才能瞄向目標,無疑會大大降低導彈的射程和機動性能,同時還加大了反應時間。更令人尷尬的是,為了解決艦上導彈發射時的尾氣排放問題,“塔江”級簡單粗暴的在艦舷兩側分別各開有兩個巨大的舷窗用作排煙道,也就是說一旦發射前就要打開舷窗,無疑會破壞該艦的隱身外形,繼而被對手捕捉到。
導彈布置方式
雖然島內吹噓增程型的“雄風III”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射程能達到300千米,12枚反艦導彈的火力也超過一些歐洲驅逐艦的火力了。可是“塔江”級僅僅裝備搜索距離僅有幾十千米的對海搜索雷達,就連基本型的“雄風III”導彈也無法進行導引,因此該級艦和台島的導彈艇都存在一個通病,只能當做導彈發射平台,制導任務則交給台海軍“大成觀通”指揮系統。但這些C4IR系統在戰時必將是解放軍重點打擊目標,這些導彈艇也將成為重點“招呼”目標,能不能出港還是兩說。在當今台海局勢當中,主動權早已不在台方一面,縱然是看似“高大上”的“塔江”級導彈艇也無法逆轉局面,只能是台當局海軍“最後的倔強”了。
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