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中國台灣省舉行的2019年台北航空航天與國防技術展覽會(TADTE)上,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CSBC)展示其正在為台灣省海軍進行的三個項目:新型兩棲船塢登陸艦(LPD),新型佈雷艦和“沱江”2型護衛艦。這三個項目均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負責,是台灣海軍更新換代的一部分。
“鴻運”級船塢登陸艦
“鴻運”級船塢登陸艦
新型船塢登陸艦總體設計採用隱身設計,總體上類似於美國的“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採用前後兩個封閉式集成桅杆,概念上與美國海軍“聖安東尼奧”級的高級封閉式桅杆/傳感器(AEM/S)相似。根據《簡氏防務周刊》,台灣新型船塢登陸艦的總長度為153米,總寬度為23米,船體吃水深度為6米,標準排水量超過1萬噸,航速21節;“鴻運”艦尾部有大型直升機機庫和甲板,直升機甲板有兩個直升機起降點,後部為船塢,用以攜帶人員登陸艇等。
2018年的“鴻運”級船塢登陸艦
這四艘船塢登陸艦被島內稱之為“鴻運計劃”,也被稱之為“鴻運”艦,將會取代兩艘過時的“新港”級坦克登陸艦和“旭海”級船塢登陸艦。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於2018年4月收到該級艦的建造合同,預計共生產4艘,首艦成本2.07億美元,計劃2021年服役,將部署在澎湖列島。
早期計劃中的“鴻運”級船塢登陸艦
“鴻運”艦等比例模型顯示,A甲板一座MK-75型76毫米主炮,該炮是意大利奧拓梅萊拉艦炮的仿製品;B層甲板和直升機機庫頂部分別有一座“密集陣”近防炮,該艦最獨特的特徵是艦體中部有兩座4聯裝傾斜導彈發射裝置,一種說法是發射“海劍二”型(TC-2N)防空導彈,另一種說法是發射雄風II和III型反艦導彈,這將是世界兩棲船塢登陸艦中的獨一份。另外,中船集團還設計基於該艦的外貿型號,意圖像國外推銷。
“閩江”級高速佈雷艇
“閩江”級高速佈雷艇
台灣省海軍於2014年開始開發被稱為“閩江”級的高速佈雷艇,該艦設計的重點是減少操作人員,提高有效載荷和航速,能夠在短時間內到達任務區域。“閩江”級艦長41米,艦寬8.8米,排水量347噸,航速14節,航程1200海里;該艦配有自動布雷系統,以提高作業效率;艦首是一座T-75型20毫米機關炮,尾部一座T-74型12.7毫米機槍。台灣海軍在龍河造船公司訂購四艘“閩江”級佈雷艇,該艦正處在建造之中,第一艘計劃2021年服役。
“閩江”級高速佈雷艇快速布雷系統
“沱江”II型導彈護衛艦
展會以海報形式展出了“沱江” II 型護衛艦,“沱江” II 型是“沱江”級護衛艦的改進型,據台灣媒體稱“改進其平台和戰鬥系統的最新技術”。2018年12月4日,台灣媒體證實,龍德造船公司贏得了11艘“沱江”級改進型輕型護衛艦的投標,也就是“沱江”II型。
“沱江” II 型護衛艦
“沱江”II的艦體長度為65米,艦寬14.8米,排水量為680噸(I號艦為560噸),輕載最高航速為45節,滿載航速30節,航程可達1800海里。中部導彈發射平台裝有2座4聯裝“雄風”II亞音速反艦導彈和2座4聯裝“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據說也可以將反艦導彈替換為HC-2 “海艦”2型艦空導彈。艦首一座MK-75型76毫米主炮,機庫頂部一座“密集陣”近防炮,尾部直升機甲板可以操作一架中型直升機。
“沱江” I型護衛艦
另外,“沱江”II型護衛艦也可以執行海上佈雷作業,圖像顯示船尾配有布雷導軌。2019年5月24日,“沱江”II型首艦龍骨在龍德造船有限公司舉行,首批計劃建造三艘,第一艘2025年加入現役。
台灣“宙斯盾”驅逐艦
另外,台灣的“國艦國造”計劃還要建造6000-8000噸的“宙斯盾”防空驅逐艦、常規潛艇,在此次防務展都未展出,但是這在歷史大勢面前,一切你歷史潮流的星斗都是螳臂當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