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婁底旅遊精彩內容,敬請關注訂閱《婁底旅遊官方》頭條號和“婁底旅遊官方”微信平台;公益發布旅遊及美食資訊,歡迎投送原創旅遊元素稿件;如有喜歡的內容,順手收藏並分享給您的親友】
去一個地方旅遊,在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之餘,“伴手禮”是不可或缺的,對很多人而言,這既是一份紀念,也是一份“我來過”的證明。如果旅行令你回憶滿滿,溢出了思緒,就將它們寄托在手邊的幾件小小物品上吧。無論留給自己,還是以物贈人,都是一份旅途的美好心意。小婁將通過系列文章深入挖掘具有本土化特色的“伴手禮”,它們是當地文化的濃縮,也是區域旅遊的闡釋者。
今天小婁就給大家帶來了
【跟着特產去旅行】食品類
↓↓
醬老倌
“醬老倌”的製作歷史可追溯到清末時期。當年,太平天國運動席捲大清半壁江山,清朝正規軍無法抵禦,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裝,由此產生了後來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湘軍。咸豐二年開始,曾國藩率湘軍精銳連年外出征戰。長年的戰亂,讓湘軍將士思鄉之情日濃,於是一位隨行的伙夫依據家鄉口味做出一種醬,深受將士的歡迎,大家給伙夫取名“醬老倌”。後來曾國藩帶着麥醬進奉慈禧,被題詞讚美“咸鮮香辣一絲甜,紅中滲紫亮透邊”。
“醬老倌”醬品
“醬老倌”醬品分為兩種:麥醬和辣醬。“日晒夜露”是“醬老倌”麥醬最鮮明的特徵。盛夏時節,上百口醬缸在烈日下暴晒,要頂着烈日幾次翻醬。晚上夜露時更要通宵值班,每隔一小時觀察一下天色,如果天氣稍有變化就要加上蓋子,因為一旦有雨水進入醬缸,就會前功盡棄。這樣嚴格地把握好醬品的溫度、濕度等各方面,四十多天後,醬缸里的益生菌在高溫烈日和涼爽夜風的交替作用下,使醬變得色澤油光,鮮香甜辣咸,五味俱全。
“醬老倌”曬醬場
“醬老倌”辣醬雖不需要像麥醬那樣“日晒夜露”,但工序同樣複雜細緻,並且不能採用水製法,只能用油熬制。 先把上好的辣椒等材料切碎、加鹽、封壇一段時間發酵好,然後就是一道最關鍵的工序: 大火熬醬。 先要把發酵好的辣椒中的水分徹底濾光,再採用一級物理壓榨非轉基因菜籽油,慢慢熬出殘餘的水分,最後濃縮成醬。 分裝入瓶後,再一次高溫消毒抽真空,使瓶內真空無菌。 至此,一瓶“醬老倌”辣醬才算完成。
現在,“醬老倌”醬料品牌已傳至是第七代,醬老倌酵辣醬研發出來之後,備受歡迎,本地人都非常喜歡這個口味,遠近街訪鄰居都說酵辣醬口味比老乾媽味道還好。 現在,“醬老倌”除了電話接受訂單外,還通過網絡接受訂單,成為當仁不讓的“網紅” 。
推薦採購點
漣源楊市鎮板橋村“醬老倌”食品加工廠
地址:漣源楊市鎮板橋村
(本文綜合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註明來源於“婁底旅遊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