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組】納什親筆:我們在一起(為槍擊案發聲)

2022年11月03日07:47:36 熱門 1171
【翻譯組】納什親筆:我們在一起(為槍擊案發聲) - 天天要聞

我多麼希望這一切再也不會發生……

我是四個孩子的爸爸,每天早上負責喊他們起床,給他們準備好早餐,開車送他們上學,接他們放學,以及送他們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課餘活動,就像他們的全職司機一樣。每天,我都會和孩子們揮手告別上很多次,可我從沒想過這會不會是最後一次告別。

上周當我聽到發生在佛羅里達州帕克蘭的槍擊案時,第一時間我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這是我作為一名父親的本能反應。我也忍不住想到那些和我一樣的父母親們,早晨將孩子們送到學校後,揮手告別同樣也沒想過竟然就會是最後一次。

他們從來沒想過竟然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孩子們了,哪怕一秒鐘也沒有。

又一次的群眾槍擊事件,17人遇害。這消息讓我感到心碎,為那些遇難的孩子們心碎,為那些失去孩子們的家庭心碎,為所有在槍擊案中遇難的人們而心碎。痛苦之餘,我也意識到了如果再不做出點改變,這樣的悲劇只會不斷地重演。

我很憤怒。

如此發達的國家裡,竟然會有那麼多無辜的人死於非命。父母們失去了孩子,孩子們失去了父母,每天起床前充滿着對新一天的期待,卻不知不覺就告別了這個世界。

以下是美國槍支暴力的真實數據:

平均每天會有96名美國人死於槍擊。

平均每天都會有一起群眾槍擊事件。

美國歷史上最駭人聽聞的20件大規模槍擊事件有15起發生在1999年之後。

我們或許都認為這個國家是地球上最棒的國家,可是美國人死於槍擊案的概率是其他高收入國家的25倍。不是2倍,也不是5倍,甚至不是10倍,而是25倍啊!

受難者正是我們這些市民、我們的朋友、家人和愛人。

難道我們不覺得應該做出點什麼改變這個現狀嗎?

【翻譯組】納什親筆:我們在一起(為槍擊案發聲) - 天天要聞

儘管我個人認為我們應該儘可能地減少社會中槍支的數量,不過這都是後話了。當下,至少我們應該做出一些能立刻拯救那些無辜生命的改變。

首先,我們需要加強和擴大對試圖購買槍支的人的背景調查,還需要他們提供保管槍支的記錄,這些措施在其他國家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其次,我們需要對半自動武器進行更嚴格的管理,像AR-15(一種以彈匣供彈,具備半自動或全自動射擊模式,使用中心底火式子彈的輕型氣動式步槍)經常被歹徒用在群眾槍擊事件中,這些武器讓那些歹徒在幾秒鐘內殺死很多很多人顯得輕而易舉。我不知道每天有多少像AR-15這樣的武器流入社會,我們都應該清楚這些武器對我們的危害。如果沒有這些武器,拉斯維加斯喪心病狂的殺人犯就不能在短時間內射殺那麼多人(2017年10月1日晚10時許,美國拉斯維加斯曼德勒灣酒店賭場一個場外的音樂節發生槍擊事件。64歲的白人槍手史蒂芬-帕多克從對面曼德勒海灣賓館的32層向樓下向觀看演唱會的觀眾開槍。現場約有3萬人,傳出數百次槍響,槍聲震天。事件造成59人死亡,527人受傷)。那些無辜者的生命就不會這麼消逝,或許他們還能像今天的我們一樣,上班或許上學,為自己的孩子準備午餐便當。

其他的發達國家在槍支控制方面做得很成功,有數據證明。澳大利亞在1996年通過了“國家槍支協議”後,七年之內持槍殺人率下降了42%。我也聽到過槍支支持者們的牢騷:“好吧,就這樣吧,把馬路上的3億支槍支全部收走吧!”國家可能會這麼做,也可能不會,不管怎麼樣我們要一步一步做出點嘗試。我並不會把這一切都怪到美國這個國度身上,這些年來美國的確達成了一些不可思議的成就。

許多的美國人希望得到擁有槍支的權力,並以此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我可以理解這種想法,即使我並不這麼認為。而事實是最近的每一次槍支使用都沒有用在自我防衛上,4起家暴事件,11起試圖自殺,7起襲擊或謀殺。你或許又會說,這些事與自己的槍支使用無關,自己的武器是安全的,不會用來做違法的事。很不幸地告訴你,大多數的美國人做不到。正如上述的22件事件一樣,持槍者每一次對槍支的使用基本上都是負面的,很少用來自我防衛。

我不想花太多時間來在這裡談論憲法,因為憲法自問世以來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一直不斷地被修訂和完善。那麼為什麼憲法在槍支問題上那麼堅持不做改變呢?想想憲法里對於武器都談到了些什麼,只有步槍,有想過AR-15這種“屠夫式”武器嗎?並沒有!

之後又會涉及到一些其他的爭論,像是“不管法律允不允許,壞人始終會想辦法弄到槍支的”。這樣的說法對我來說毫無意義,世界的各個角落都會有許多的壞人,包括美國。但是為什麼美國人口占不到世界總人口的5%,然而群眾槍擊案的比例卻佔到了世界範圍內的31%呢?完全可以簡單地認為:就是槍支的原因。

【翻譯組】納什親筆:我們在一起(為槍擊案發聲) - 天天要聞

我說這麼多不是為了和你們爭論什麼,而是想問問你們,我們能不能共同地面對這個問題?難道你們不認為現在那麼多槍支暴力事件導致無辜死亡的人太多了嗎?難道我們不能儘可能地尋求達成共識,多拯救一些人的生命嗎?我相信如果我們都想擺脫槍支暴力和死亡的無限循環的話,我們是可以達成共識,做出點什麼的。

誰能夠帶領我們走向光明呢?國家權力機關。

還有,年輕一代的美國人。

美國高中生表示他們已經受夠了。帕克蘭槍擊案發生地馬喬里-斯通曼-道格拉斯高中的學生,表示他們已經受夠了社會對於那麼多槍支暴力事件帶來的傷亡的沉默,他們希望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上。雖然他們並不清楚未來會是什麼樣的,可是他們的親身經歷告訴了他們自己不希望的未來是什麼樣的。

我們現在需要支持他們。

我們需要立刻行動起來,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幫助到他們。可以聯繫我們的眾議院議員,我們可以成為志願者,做些相關的調查研究,了解槍支政策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去支持那些旨在減少槍支暴力的組織,我們可以去和那些與我們在這一問題上有分歧的街坊們談一談。交談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互相尊重,用心聆聽互相的想法。我們需要組織起來,我們需要政治力量,我們需要群眾的投票。

我們目前必須解決這場危機。

請將以下我的三點可以立刻去做的建議牢記於心,不要等一個月之後,也不要等一年之後,立刻行動起來。我會呼籲所有人包括我的運動員朋友們一起來做這三件事,你願意加入我們嗎?

1.寫信或打電話給國會議員。你可以去找到你的眾議院議員,然後告訴他你的想法。我們需要向國會傳達我們的想法:槍支暴力的問題和國家的其他問題一樣重要。

2.在Twitter、Facebook或者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上發動態,讓人們知道你支持美國結束槍支暴力。我提議我們使用#NeverAgain的話題標籤,因為這是馬喬里-斯通曼-道格拉斯高中的學生們使用的話題標籤。

3.如果可以的話,制定一下來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計劃吧,來參加3月24日的“拯救生命”遊行。想想吧,經歷駭人聽聞的災難後倖存下來的帕克蘭學生,呼籲的這一次遊行,他們希望能做點什麼。不僅僅只是邁出了第一步而已,他們一直在用心做這件事。他們為此發聲、提高人們的關注、參與各種各樣的討論和集會,如今呢?他們自己組織了一次遊行。他們不希望有再次面對災難時的無力感,化身為一束束光線刺進了陰沉的黑暗世界。下個月他們就要在華盛頓遊行了,我們需要陪在他們身邊,就是這麼簡單。

當他們成功的那一天,受益的是我們所有人,也是我們所居住的這個國家,包括所有的社區、所有的學校、所有的家庭。

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一起並肩作戰?

無論你是不是槍支的所有者,你要明白我們所做的這一切是在保護我們的家庭,是在儘力保證我們社區的安全。我們義不容辭!

請相信,我們在一起!

【翻譯組】納什親筆:我們在一起(為槍擊案發聲) - 天天要聞

原文:STEVE NASH

編譯:晴天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