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在歷史上一直作為貨幣存在的,黃金本身就是“錢”,重要性自不必說。1968年3月17日,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黃金的貨幣時代正式結束。自此,黃金與各國貨幣之間不再掛鈎,不再自由兌換,黃金的投資時代開始。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世界黃金投資的歷史有50多年的歷史了。但我國的情況有所不同。
新中國成立以後,政府對黃金產業一直實行嚴格管制,黃金生產企業須將開採和冶煉的黃金,全部售給中國人民銀行,再由中國人民銀行經過審批環節配售給各用金單位,老百姓是禁止持有和買賣黃金的。1982年,國內恢復出售黃金飾品,這時才能買到黃金首飾,20世紀80年代也出現過佩戴黃金飾品的時尚,年齡稍大些的人對此都記憶猶新。2002年10月30日以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開業為標誌,中國黃金市場走向全面開放,黃金價格也全部放開,與國際市場同步波動,黃金投資逐步走進社會公眾,黃金投資在中國迎來了全新開端。因此,我國黃金投資者的歷史大約38年左右。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黃金投資不是“低風險”,黃金價格的波動很大,買了之後是否掙錢,取決於買的價格。從歷史上看,黃金曾經歷了長達30年的熊市,要相信黃金市場和股市一樣,同樣會有牛熊的循環。在熊市中,投資者會在不同程度上遭受虧損,長線投資者有可能面臨長時間的跌價之苦;短線投資者則面臨更大的風險,金價隨時在波動,一旦判讀失誤,虧損是瞬間的事。
距今3000~5000年三星堆出土文物黃金面具
黃金價格會受到各種不可預測的世界性因素影響,因此導致黃金價格出現大幅波動,此時買賣黃金,就有可能賺取差價;同時,黃金也是一種歷史久遠的財富儲藏手段,這些都是黃金作為投資品的存在基礎。
經過幾百年的實踐和發展,目前全世界有關黃金投資的工具眾多,在傳統的投資工具之上還衍生出來更多的投資工具。下面綜合國內外的黃金投資的現狀,對目前流行的黃金投資工具做一下簡介
實物黃金
實金黃金就是有實物黃金交割的黃金投資行為,主要的實金投資品種有標金、金條、金幣等。
實物黃金的重要特點是種類繁多和非標準化。種類繁多體現在投資品種包括金條、金幣甚至飾品等;所謂非標準化,就是黃金經營機構可以加工製作自己品牌的黃金製品,這些黃金製品有的來自黃金公司,有的來自銀行,而且尺寸規格等每家機構都不同。就投資來說,金條最具投資價值,也符合本文所定義的黃金投資的含義。當然,作為一種投資品種,買了以後還應該能順利賣出,因此,有無回購渠道,是金條投資價值大小的一個重要指標。
對實物黃金而言,最好的投資品種就是直接購買投資性金條。投資性金條加工費低廉,各種附加支出也不高,標準化金條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可以方便地買賣,並且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對黃金交易不征交易稅。而且黃金是全球24小時連續報價,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及時得到黃金的報價。
雖然投資性金條是投資黃金最合適的品種,但並不是指市場中常見的紀念性金條、賀歲金條等,這類金條都屬於“飾品金條”,它們的售價遠高於國際黃金市場價格,而且回售麻煩,兌現時要打較大折扣。所以投資金條之前要先學會識別“投資性金條”與“飾品性金條”。
投資性金條一般來講有兩個主要特徵:① 金條價格與國際黃金市場價格非常接近(因加工費、匯率、成色等原因不可能完全一致);② 投資者購買回來的金條可以很方便地再次出售兌現。金融投資性黃金金條一般由黃金坐做市商提出買入價與賣出價的交易方式。黃金坐市商在同一時間報出的買入價和賣出價越接近,則黃金投資者所投資的金融性投資金條的交易成本越低。
購買金條或金磚時,一定要確認是金融投資性金條,而不是飾品性工藝金條。一般的工藝性首飾類金條可以少量購買用做收藏,但絕不適合做為金融投資品。只有金融投資性金條才是投資實物黃金的最好選擇。
那麼,投資者可以通過哪些渠道投資實物黃金呢?金店是人們購買黃金產品的一般渠道,但是通過金店渠道買金更看重它的收藏價值而不是投資價值。比如,購買黃金飾品是比較傳統的投資方式,金飾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是實用性商品,而且其在買入和賣出時價格相差較大,投資意義不大。
投資者還可通過銀行渠道進行投資,購買實物黃金,包括標準金條、金幣等產品。上海金交所對個人的黃金業務,目前主要通過銀行來代理;我國推出的熊貓金幣,就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是一種法定貨幣,具有相當高的投資價值。
另外,具有金交所會員資格的黃金公司,近年來也紛紛開展黃金投資業務。這種業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黃金投資品的製造、銷售;二是代理業務,代理投資者參與黃金交易所的交易。黃金公司推出的投資性金條比較規範,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一般都承諾回購。它們的金條銷售渠道一是通過金店、銀行等代理,二是開設自營店,但黃金公司自己的營業網點很少,它們的產品主要是通過代理渠道銷售。
紙黃金
紙黃金是專門用來做差價的品種,它不能提取黃金實物,適合短線交易。對於喜歡做短線的股民來說,股市的低迷使得紙黃金成為一種很好的替代品。參與門檻低是它的另一個特點,只要2 000多元就可以買賣,比股市的門檻還低。因此,紙黃金人人可以參與,天天可以買賣,甚至24小時都可以交易,是一種不錯的大眾投資品種。
紙黃金是指黃金的紙上交易,投資者的買賣交易記錄只在個人預先開立的“黃金存摺賬戶”上體現,而不涉及實物金的提取。目前國內已有不少銀行開辦紙黃金業務,具體大家可諮詢自己經常辦理業務的銀行。
投資者參與紙黃金交易的獲利方式,是為了在價格上漲時賣出,即“高拋低吸“賺取差價,而不參與實物黃金的交割。實際上,中介機構即銀行也不提供實物交割。因此,投資者一旦買入了紙黃金,只有通過最後賣出這一條途徑來了結這筆交易。紙黃金交易本質上是一種“零和遊戲”,即交易的結果是不產生任何實際價值或財富,而賺了錢的人所賺的錢,就是賠了錢的人所賠的錢。
紙黃金雖然是參與紙黃金交易的這些投資人之間進行買賣,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但每個紙黃金市場還是有一個背後的基礎市場作為依託或作為行情漲跌的依據的。實際上,紙黃金的交易中介(銀行)還需要到這個市場去“對沖風險”。這個市場可以是國內的,如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同品種的交易價格,也可以是國際市場,如中行“黃金寶”就參考國際市場黃金報價,並通過實時匯率折算成人民幣來報價;而建行“賬戶金”直接採用了依據金交所的AU99.99和AU99.95的實時報價為基準的報價方式。
紙黃金的交易原理類似外匯交易,銀行起到了重要的保證交易順利進行的作用。投資者的每一筆交易其實都是同銀行進行的,即銀行隨時給出某一個黃金品種的買入價和賣出價,在這一刻買入時,必須根據銀行的賣出價進行,。銀行的這種角色叫“做市商”。做市商就是通過賺取買賣差價掙錢的。當買賣雙方有一方的力量特彆強大時,銀行積累了過多的買單或賣單,就需要到基礎市場去做相反交易,使得自己的買入和賣出量大體平衡。因此,雖然紙黃金交易是封閉市場,也不可能偏離基礎市場太多。
在黃金市場上採用紙黃金交易方式,可以節省實金交易必不可少的保管費、儲存費、保險費、鑒定費及運輸費等支出,降低了黃金價格中的額外費用,提高金商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紙黃金投資門檻比較低,操作也比較簡單,交易方式多樣,且交易成本遠比實物黃金低,可以作為中短線交易的品種,適合一般的投資者。
紙黃金的櫃檯交易時間一般為銀行的營業時間,而網上和電話交易時間則是周一至周六,具體的時間請諮詢代理銀行。
需要注意的是,紙黃金的報價在各個銀行是不同的,基本分為按國內金價報價和按國際金價報價。在報價上,工行的“金行家”把人民幣和美元分開,綜合採用了國內金價報價和國際金價報價,因此大家在交易的時候需要先問清楚。此外買賣紙黃金要到同一家銀行,各家銀行在辦理時是不收取手續費的,只收取點差。
黃金ETF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ETF。ETF是Exchange Traded Funds的英文縮寫,它的中文全稱是“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了解。
(1)ETF原本是一種股票概念,是一種“指數型股票基金”。它與普通的股票基金不同的是,基金經理不去主動選擇股票,而是買賣某一種指數的成分股票。例如,上證50ETF就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一隻股票型基金,它的買賣對象是上證50指數的50隻成分股,而且每隻股票佔總市值的比例與上證50指數相同,即該基金完全複製上證50指數,其漲跌也與上證50指數相同。它的好處是當指數上漲時基金凈值肯定上漲,從而不會出現只賺指數不賺錢的尷尬,當然,它也不可能跑贏指數。
(2)ETF一種開放式基金。它有開放式基金的諸多特徵,如規模不固定,可以隨時申購和贖回等。另外,與普通的開放式基金不同,它的基金份額可以在證券交易所像股票和封閉式基金一樣上市交易。(筆者所著的《基金一本通》於2007年10月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其中有對ETF詳細的介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
黃金ETF是以黃金為投資對象的ETF,屬於實物黃金投資工具。其運行原理為:由大型黃金生產商向基金公司寄售實物黃金,隨後由基金公司以此實物黃金為依託,在交易所內公開發行基金份額,銷售給各類投資者,商業銀行分別擔任基金託管行和實物保管行,投資者在基金存續期間內可以自由贖回。它和股票ETF的區別是標的資產不同:股票ETF的標的資產是股票,而黃金ETF的標的資產是實物黃金。從這個角度看,它本質上是一種“資產證券化”證券,如可以申購和贖回,可以在交易所買賣等特徵,完全與股票ETF一樣。
第一隻黃金ETF於2003年4月在澳大利亞股票交易所上市發行,2004年又相繼在倫敦、紐約和南非約翰內斯堡的證券交易所推出。其中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黃金ETF是凈資產總價值最高的ETF(截至2006年3月31日,該ETF的凈資產總值達到65.06億美元)。該品種由美國黃金投資基金公司(STREETTRACKS GOLD SHARES)發行,依託的黃金實物由其向紐蒙特黃金集團購入。發行的一股黃金ETF代表了十分之一盎司(約等於3.1克)的實物黃金,買賣最低數量為一股。該ETF的託管人為紐約銀行,負責基金的日常管理;實物保管人為滙豐銀行,負責保管ETF所依託的實物黃金。
黃金ETF自面世以來,在短短三年時間裡獲得了市場認可,交易量超過了400噸。其主要原因為:
(1)交易門檻低。3.1克的最低交易量,即只需約60美元就可以投資黃金。
(2)安全可靠。基金代表的份額有相應的實金依託,且實金由商業銀行保管,在受到嚴格監管的交易所內交易。
(3)交易便捷。在交易所內進行交易,投資者通過經紀商即可購買或售出,十分方便。
(4)透明度高。在交易所上市,價格公開透明,且通過ETF方式,最大程度地體現了資產的市場價值。此外,由於倫敦黃金市場是大機構參與的市場,交易量最低為1 000盎司;而美國的法律規定,養老基金和共同基金不得持有現貨商品或商品衍生產品(包括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因此在美英兩國,黃金ETF的推出為個人和中小投資者提供了投資黃金的便利,受到市場極大歡迎。
對於這一新興的黃金投資方式,除了一些在海外有資產的投資者,大多數國內的投資者還不能參與。但黃金ETF這一方式具有門檻低,交易便捷,交易成本較小,對個人投資者而言,該方式更為適合,必將取代傳統的實物黃金的投資方式,成為黃金投資的主要方式之一。EFT自2003年面市以來,已吸引上千億的資金流入黃金市場,成為近幾年金價大幅上漲最直接的動力。
目前國內也有了黃金ETF。早在2013年7月18日,國內第一隻黃金ETF華安黃金ETF成立,截至2021年9月底,已有12隻黃金ETF公募基金上市交易,總資產規模近250億元。投資者參與黃金ETF的買賣,需要在證券公司開通股票賬戶,或單純開通基金賬戶即可。普通小投資者只能在二級市場買賣黃金基金份額,不能進行申購和贖回。最低買賣門檻跟股票一樣,1手為100份,從表4-1可知,所有基金,買一手的資金都不到400元。黃金ETF運作規範、專業、透明,是比紙黃金要更具優勢的投資工具。
國內黃金ETF一覽表
黃金首飾:不宜成為投資品
黃金作為一種投資品,又是一種消費品,兼具投資與消費的雙重特性,在進行黃金投資過程中,投資者可選擇的品種很多,但在2002年周小川行長在倫敦金銀協會年會上的講話之前,黃金的持有形態非常少,最為人們熟知的莫過於首飾黃金了。在國家大力推行“藏金於民”的政策前提下,可投資的黃金品種也多了,最常見的有金條、金幣,甚至紙黃金、期貨黃金等,但絕大部分的投資者在生活中接觸得最多的還是首飾黃金。
首飾黃金,在民間作為嫁妝是最為普遍的。在廣東地區,嫁女時通常會選擇金手鏈、金項鏈、金戒指等,取金玉滿堂的好意頭。因為其材料是黃金,所以通常作為首飾佩戴時,人們又想到用其保值。那麼,在當前的投資環境下,首飾黃金作為一種投資避險工具,保值的功能有幾成呢?
首飾黃金在購買時,因其所附加的工藝和加工的技術,銷售時會在零售環節附加很多的成本。現在的黃金首飾供應商多採用購進原料金,自行設計,自行生產和開立旗艦店的方式。在這個完整的生產銷售鏈路中,因黃金原材料的價格不斷上漲,使得供應商需墊付大量的資金用於原料金的購進與周轉,要設計出新穎的款式以佔領更多的市場,研發出更好的技術用於生產加工,要支付流轉環節的增值稅費,支出旗艦店的房租、人工等成本。經過上述種種環節後,到投資者購買時,除了支付黃金的原材料價格外,需要額外支付更多的加工費用。這種狀態下,投資者從市場上購進的首飾黃金的單價比同期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價格高出40元/克左右。
大部分投資者購進首飾黃金時,更多的是把其當做一種消費品而不是投資品。隨着歲月的流逝,首飾的款式過了時,或黃金因為長年的裸露得不到妥善的保養而色澤變暗,這時投資者會想到其保值功能。首飾金變現時,市場上通常只有首飾製造商提供的渠道。但是因為黃金市場剛起步,這種首飾黃金在回購環節會被回購商吃掉很大一部分價值,回購價格遠遠低於黃金市場原材料價,大約低20元/克。購進時高於市場價格40元/克,回購時又低於市場價格20元/克,從而相差60元/克。也就是說,當投資者購買的黃金的價格在回購時比購進時高出60元/克才會保本,但黃金價格的上漲也是自去年9月份才真正開始的。在黃金處於長期的慢牛升溫市場中,想捕捉到每克上漲60元的行情並不是太容易的事。所以說,首飾黃金的保值功能只是其一個附加的功能,並不是其最原始的功能。
金幣:集工藝品與投資品於一身
投資金幣需要搞清三個概念,即普制金幣、紀念金幣和紀念章。
普制金幣也稱投資性金幣,普制金幣的概念是南非礦業協會在20世紀60年代首先提出的,後來各國紛紛效仿鑄造普制金幣,是世界黃金非貨幣化以後,黃金在貨幣領域存在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專門用於黃金投資的法定貨幣。在歐美國家,普制金幣作為黃金投資產品的理念深入人心。投資普制金幣是目前國際上通行的投資方式。普制金幣與紀念金幣及金條等黃金產品有明顯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區別:
(1)規格簡單,含金量明確,價值易計算。過去的金幣一般不標註其含金量,而且按官方的規定,其含金量一般都有好幾位數。普制金幣的規格很簡單,一般為1盎司、1/2盎司、1/4盎司、1/10盎司、1/20盎司(或1/25盎司)幾種。
(2)升水低,易於投資。過去的金幣升水過高,而且上下浮動頻繁,一般被當做收藏品銷售。而普制金幣的價格則在其含金量的基礎上,增加較低升水溢價發行,以易於投資和收售。
(3)技術規格標準,有央行或國家法規保證,便於回購。金條尤其是小規格金條,經常需要專門機構檢測後才能交易,手續繁瑣。
(4)為突出普制金幣的投資性,對其進行掛牌銷售和回收是國際通行做法。一般造幣當局要求其經銷商(含銀行)在銷售普制金幣的同時也從事掛牌回購業務,由於變現容易、吸引了眾多投資者購買。
紀念性金銀幣或稱紀念幣一般有明確的主題內容,限量發行,質量精製,價格較貴;而投資性的金銀幣,不一定有明確的主題內容,一般採用代表一個國家象徵的圖案即可,每年可不換圖案,發行量不限,質量為普通,價格由國際貴金屬價格加較低的升水,可自由買賣,隨時向指定銀行或金店兌現。
新中國自1979年發行現代金銀紀念幣以來,到目前為止已經發行了10大系列,1 500多個品種的金銀紀念幣,不僅為國內外收藏愛好者提供了大量的金銀幣收藏精品,而且還充分展現了中國現代金銀幣的風采和新中國在各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古代文明,也在現代金銀幣上得到完美的體現。
隨着社會富裕人群的不斷增加,對金銀幣有投資收藏興趣的人越來越多。金銀紀念幣具有發行量小、材質貴重、有一定投資價值等特點,從而成為人們對資產進行保值、增值的一種較好的選擇。
最後還要區分清楚金銀幣和金銀紀念章。因為同樣的題材、同樣規格的幣和章,其市場價格是不一樣的,通常情況下金銀紀念幣的市場價格要遠高於金銀紀念章。金銀紀念幣和金銀紀念章的最主要的和最明顯的區別就是金銀紀念幣具有面額而金銀紀念章沒有面額。而有沒有面額一方面說明是否為國家的法定貨幣,另一方面說明了紀念幣的權威性要遠高於紀念章,因為具有面額的法定貨幣只能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所以金銀紀念幣的權威性是最高的。簡單地說,無論紀念幣還是普制金幣,都是國家的法定貨幣,而紀念章則不是,這是本質區別。
最後,黃金的衍生品也是重要的投資工具,主要包括黃金期貨、黃金期權和類期貨的T+D,因這些工具風險過大、專業性過強,本文就不再介紹了,以後專門撰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