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最早發展航母的國家之一,經過第二次世界發展期間的太平洋戰爭的經驗積累,和冷戰時期以及後冷戰時期前沿軍事存在戰略,對美國海軍航空母艦長達70餘年的影響,美國海軍的現代航空母艦無論是噸位性能還是設計功能,都已經達到航空母艦理論上發展的巔峰。
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
出雲號准航母
而曾經那些和美國同時起步發展航母的國家,其中,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後一蹶不振,冷戰後雖然發展有“日向”和“出雲”兩型航空母艦,但是,兩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不足3萬噸,功能體型與美國海軍的“尼米茲”級和“福特”級相差甚遠。英國海軍雖然進入新世紀後,痛下血本重新發展建造了7萬噸級的伊麗莎白女王級,但由於成本因素,彈射器設計被滑躍起飛甲板替代,使其難以在綜合作戰能力,與採取蒸汽彈射和電磁彈射的美國海軍超級航母相比。
美專家,中國新航母最快2025年便能具備作戰能力
美媒報道
然而,就在全世界都認為,美國海軍的超級航母無出其右之時,中國海軍的福建艦千呼萬喚始出來。前美國海軍軍官,現任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主席詹姆斯.霍姆斯,在《1945》媒體網站上發文表示,中國海軍福建艦於上周下水,預計經過幾年的舾裝測試,該艦最快2025年便能具備作戰能力。詹姆斯.霍姆斯專家指出,福建艦不僅比基於前蘇聯航母改進而來的山東艦更大,噸位達到8萬~10萬噸,還安裝有電磁彈射裝置,這意味着,中國海軍造船廠和中國海軍,在航母建造能力和航母噸位性能技術等方方面面,已經實現與美國海軍的平起平坐。
下水的福建號航母
然而,美國專家在承認福建艦是巨大進步的同時,也對福建艦項目最終能否成功,表現出深深的憂慮。基於過去20年,美國海軍自身將大量全新技術,堆積在福特級航母、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自由和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最終大膽的技術應用,導致福特級深陷各種子系統問題,朱姆沃爾特級淪為實驗艦,自由和獨立級戰鬥艦提前退役的失敗經驗,美國專家師心自用的認為,中國海軍的福建艦,未來恐怕也很難逃脫先進技術應用對艦艇實裝的“詛咒”。
中國3航母
不過,詹姆斯.霍姆斯也承認,如果福建艦最終能夠形成戰力,對中國海軍在遠洋開展軍事行動的意義,是里程碑式的。因為屆時,中國海軍將擁有3艘航空母艦,能夠更好地輪換維護部署,並確保全年至少有1艘航母,這將促使中國加速走向遠洋。而遼寧艦或許也將在福建艦服役後,重新回歸訓練航母的身份,全職執行艦載機航空兵的培養任務。至於福建艦服役後的戰略意義,詹姆斯.霍姆斯表示,福建艦並不會成為西太地區遊戲規則的改變器,福建艦在可預見的未來,預計仍將被第一島鏈束縛。
與美國海軍航母平起平坐,福建艦是否名副其實?
總體來看,美國專家詹姆斯.霍姆斯的觀點,還是十分客觀的。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在福建艦下水儀式上,官方公布了關於福建艦的兩項重要數據,第一,排水量8萬餘噸,第二,採取電磁彈射器。而談到美國海軍的超級航空母艦,10萬噸級的排水量和4條彈射器軌道,基本是標誌性的象徵,對比官方的數據和已知信息,福建艦似乎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然而,中國不喜張揚的低調性格在國際上是眾所周知,官方聲稱福建艦8萬餘噸,明顯是個含蓄的文字遊戲,要知道,美國尼米茨級標準排水量也是在7.7萬噸~8.1萬噸左右,但這並不影響尼米茨級滿載艦載機油料彈藥和艦員補給後,滿載排水量達到9萬噸甚至10萬噸。
根據多方的衛星測量數據,福建艦的整體尺寸並不比尼米茲級更小,艦體下水後甚至吃水比福特級更深,官方8萬餘噸的排水量,顯然指的是福建艦的標準排水量,考慮到福建艦作為常規航母,在作戰中還要攜帶近萬噸航行用油料,推測滿載的福建艦,最大噸位可能超過10.5萬噸,在10萬噸級的尼米茲級和11萬噸級福特級之間,最大的常規動力航母,名至實歸。
至於許多國人都很關心的3條彈射器軌道對4條彈射器軌道,兩者之間的效率問題,事實上,彈射器並非越多越好。根據美國海軍的測試,5條彈射器的運作效率是最低的,2條彈射器的運作效率已經接近4條彈射器的3/4,3條彈射器的運作效率,已經無限接近於4條彈射器。而且,尼米茨級安裝4條彈射器,是因為C-13蒸彈每彈射400次,就會出現一次重大故障。福特級上的電磁彈射器,平均彈射故障周期更是只有181次,以上問題至今都未獲得解決,因此,美國海軍的超級航母才需要通過安裝更多的彈射器,來提升整個系統的可靠性。
而中國的福建艦早期其實計劃採用可靠性更高的蒸汽彈射器,但馬偉明團隊的電磁彈射器表現出了更高的可靠性,才最終上艦。所以,綜合多種因素,福建艦的航空出動效率,不見得會比福特級會低。並且,美國海軍新世紀設計製造的一系列新式戰艦,出現各種技術問題,歸根結底是設計層面和技術路線的問題。與之相對的,中國海軍無論是跨越式的055萬噸大驅,還是無中生有的075兩棲攻擊艦,都在從側面證明,中國海軍對新技術的強大應用能力。
所以,美國專家認為福建艦在技術性能上,能夠與美國海軍超級航母平起平坐,絕對不是誇張。但美國專家福建艦可能會面臨技術問題,純屬是美國不綜合中國海軍近年發展狀況,以及對中國航母未來發展的抹黑和以己度人罷了。此外,關於福建艦對未來中國航母輪換制度的影響,和所謂的中國航母仍將被島鏈束縛的觀點,也不值得完全參考。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母由於技術複雜,再加上美國海軍不勤於對艦艇的維護保養,以及美國愈發糟糕的軍用造船業現狀,其航母輪換周期本就要高於一般國家。
而中國海軍目前的主力是以遼寧艦和山東艦為代表的常規航母,福建艦也已經基本確認採用常規動力。綜合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出航7個月返港很快再次出海,以及遼寧艦平均每年120日~130日的出勤率,可以發現,對比美國海軍核動力航母36個月的部署周期,期間只有7個月執行作戰任務,中英常規航母的出動率明顯要更高。換言之,中國海軍未來獲得福建號,可能不是簡單的3艘航母輪換休整、訓練、軍演的問題,而是中國海軍將具備隨時在東海和南海兩個方向,部署2艘航母的能力。
屆時,隨着尼米茲級航母艦隊老化,航母空窗期發生時,連一艘尼米茲級航母都無法獲得的第七艦隊,又如何能夠用島鏈將中國海軍的航母打擊群,束縛在東海和南海?美國及其盟友,能夠通過島鏈體系,阻止中國海軍走向遠洋的前提是,其在中國周邊擁有足夠強大的封鎖力量。而在中國海軍擁有東風導彈,轟-6K以及各種其它先進作戰武器的保障護衛下,就算美國第七艦隊和第三艦隊的航母艦隊能夠滿編,並齊聚西太平洋,顯然也很難阻止中國海軍的遼寧艦、山東艦以及最新的福建艦走向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