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體檢
很多人會感慨
一爬上三十歲
多少會體檢出點小問題
比如肺結節

對於這個結節
我們該如臨大敵?
還是該置若罔聞?
快來聽聽杭州呼吸內科專家的看法
一次性把肺結節說個透!
男子一個月前出現咳嗽癥狀
一查疑似癌症
小虎(化名),今年36歲,在浙江某鞋廠打工。
一個月前,小虎無明顯誘因情況下出現咳嗽癥狀,不是劇烈咳嗽、也沒發熱、也沒咳痰胸痛等癥狀,小虎便沒當回事。只不過斷斷續續咳了十天左右,小虎發現自己走路快一點或者提重物時會感覺氣促,雖然坐下來休息一會有所緩解,但這種氣促的癥狀越來越頻繁,於是小虎在老婆的勸說下,走進了當地醫院。

醫院在檢查時,發現小虎胸水中腫瘤標誌物癌胚抗原(CEA)74.30 ng/ml,正常健康人這項指標應小於5ng/ml,這意味着小虎極有可能患有惡性腫瘤,但當地胸水塗片未找到癌細胞。為此,建議小虎往杭州上級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有多發實性結節,確診肺腺癌晚期
已經沒有手術治療的可能
之後,小虎走進了浙大一院呼吸內科張澤英主治醫師的門診。考慮小虎胸水已經引流,張醫生為小虎複查了肺部CT,CT結果顯示小虎右肺有佔位,並有多發實性結節。
“肺腺癌,晚期。”病理結果出來證實了專家的初步判斷,由於小虎的肺癌已經出現了胸膜轉移,處於肺癌第四期,這種情況的晚期肺癌已經沒有手術治療的可能,只能靠放化療治療,以及做基因檢測看是否有敏感基因突變,從而使用靶向治療。

“肺癌絕不是突然得的”
他從不體檢
“醫生,我好好的人怎麼就突然得了肺癌?”36歲,正值壯年,上有老、下有小,作為家裡的頂樑柱,小虎實在不能相信他只是因為咳嗽而被診斷為肺癌晚期。
“肺癌絕不是突然得的,只不過你沒有定期體檢發現它的變化發展而已。”周建婭主任醫師表示,由於小虎從來沒有做過定期檢查,所以無法判斷這個肺癌晚期從肺結節發展過來用了多久,“所有肺癌都不是幾天長成的,所以我們講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很重要。”

當然,小虎年紀輕輕一發現就肺癌晚期,除了不定期體檢外,他還有一個高危因素,就是有8年吸煙史,此外,不良的生活習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加引起的焦慮,也對機體免疫力有重要的影響。日常接觸粉塵、油漆、放射性物質的工作環境對也會增加肺癌的發生率。
肺結節和肺癌有關係嗎?一次性說透
看完小虎的故事,我們再回到大家都關心的肺結節上,有很多人關心肺結節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肺結節?
//
肺結節是肺癌篩查中最常發現的類圓形、密度增高的肺部陰影。如果從大小來看,直徑小於5毫米的叫做微小結節,直徑在5毫米至10毫米的叫做肺小結節,直徑小於30毫米的為肺結節,而如果直徑大於30毫米就該“尊稱”它為腫塊了。造成肺結節的原因可能是炎症,也可能是腫瘤。
它根據形態可分為三類結節:
1
磨玻璃結節。這種結節在CT片上看像一團雲霧。
2
混合性磨玻璃結節。所謂混雜性,是指雲霧中還帶有實心成分。
3
實性結節。看上去就是一個實心的點。
這三類結節中,其中惡性程度最高的是混合性磨玻璃結節。周建婭主任醫師表示,實性結節惡性概率最低;
磨玻璃結節惡性幾率其次,雖然在臨床上檢出率最高,但可能只是普通的炎症或真菌感染;
很多小的實性結節就像是我們臉上的斑一樣,是時間留在肺上的歲月痕迹,但要注意的是,較大的實性結節惡變幾率也不小。
那麼,查出肺結節是否都需要手術?哪些肺結節需要馬上定性或手術?應該怎麼隨訪?
周建婭主任醫師強調,隨着低劑量CT在體檢中的普及,肺部微小結節性病變的發現率明顯提高。大部分肺結節其實都是良性的,讓人談之色變的磨玻璃結節也沒有想象中那麼恐怖。但其病因複雜,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良惡性診斷有一定難度。
究竟如何判斷肺結節會不會癌變,醫生需要綜合考慮其密度、大小、形態、生長部位和增長速度等,所以體檢查出肺結節,先不要自己嚇自己,可以來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就診。有時發現不太好的結節,適當時間的複查隨訪並不會影響治療效果和患者生存率。過小、過早進行手術也有可能導致過度治療。
CT檢查是目前最有效的篩查方式

醫生建議,年齡大於40歲的,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險因素的人,每年至少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這也是目前最有效的篩查方式:
1
吸煙大於400年支,或曾經吸煙大於400年支,但戒煙時間不足15年者;
2
有環境或高危職業暴露史(如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3
合併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瀰漫性肺纖維化或既往有肺結核病史者;
4
既往罹患惡性腫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尤其一級親屬家族史;
5
另外,長期接觸廚房油煙、二手煙、粉塵、燃氣及其他有揮發性物質的人也要注意。
轉自:浙大一院
來源: 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