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近月連續發生多起驚悚的暴力事件,尋常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因細故遭到恐怖的暴力對待,民眾對此憂心並議論紛紛。九月間,屏東超商女店員因提醒客人戴口罩,竟遭對方毆打及挖眼;十月間,桃園和台中超商店員又因“勸罩”,有人被打到肋骨斷了九根。本周日慘劇再升級,桃園超商店員因為勸戴口罩,遭客人持刀追殺刺死。台當局把勸導戴罩的責任推給商家,卻渾然不知這讓他們背負了多大的生命風險。
社會戾氣潰堤的問題,不只發生在超商。台中日前一件尋常的行車糾紛,名車惡煞竟呼嘯揪眾,將落單的大學生打到昏迷。荒謬的是,警方到場處理卻輕信兇嫌說詞,以“沒見到打人,不是現行犯”為由,將一干惡煞以傷害罪輕縱;直到市長盧秀燕震怒,才改依“殺人未遂”處理。另外幾起,只是路上爭道或逼車糾紛,有人開槍、有人木棒相向,有人噴辣椒水自衛。
對這些林林總總的事件,高呼“抗中保台”的蔡當局似視若無睹,認為只是尋常人際糾紛。但看在一般民眾眼中,卻不能不為暴力成為生活之日常隨機,而感到驚駭。十月間高雄發生三起槍擊事件,被封為“慶記之都”;不少網民即自嘲:“難道只有自己沒槍?”台中瑪莎拉蒂惡煞打人,許多人開始討論“開車備球棒”之必要;日前汐止棍棒哥遭機車騎士以“辣椒水”逆襲,辣椒水頓時又成了當紅的“推薦自衛工具”。網絡上甚至開始討論各種緊急情況的“自保”之道,如何報警,如何備妥防身工具等等。
這些反應,絕非民眾無聊時的自嘲自娛,而是心有戚戚焉地感受到了生活中隨時可能之“不測”,和“自我防衛”的重要。桃園超商男店員因“勸罩”被刺死後,民眾的憂慮情緒霎時化成憤怒,許多網友灌爆蔡英文社交賬號,質問她“超商店員何以變成高風險行業”、“說好的社會安全網呢?”有人則嗆,“整天搞‘公投’,命案一句都不提!”
民眾的憤怒,其來有自。第一,近兩年,台當局以“防疫”為名嚴肅管控了民眾的日常生活,對於其他應興應革的政務卻着力有限;“小燈泡”兇手以無期徒刑定讞,許多精神官能症患者也仍在社區趴趴走。第二,最近蔡當局全力鎖定四大投票案的攻防,除此之外,似乎沒有值得他們一顧的事。第三,台當局把要求戴好口罩的責任交付給店家,成為民眾必須履行的義務;但陳時中跑攤無罩嗨歌飲酒,上上下下卻無人說一句“不宜”。這樣的雙標,怎麼可能不引發“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相對剝奪感?
在陳時中壟斷大半個行政舞台後,有些民眾也許已不記得內政部門主管是誰。但徐國勇最近露臉,是在台中名車惡煞打人後站出來宣布“掃黑”,只要符合組織犯罪一律嚴辦,他還自誇台灣地區治安在全球“名列前茅”。徐國勇的浮誇令人錯愕,他以為困擾小民的治安問題,就只有黑道橫行嗎?他錯了!超商店員勸人戴罩即遭暴力相向,與組織犯罪無關,而是市井的隨機暴力;因車禍或鄰里口角等細故即被毆被砍,也不是黑道所為,而是社會公民理性與禮讓寬容精神的喪失。這些,恐怕是政治對峙氣氛高漲所鼓動,還有警方的怕事與偏頗。
在蔡當局大內宣上癮後,凡事都利用網軍側翼及文宣攻勢對民眾洗腦,正是台灣社會“公共理性”喪失的主要原因。當台當局忙着打倒“敵人”,民眾只會學到對抗,整個社會也漸漸忘記了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