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銀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屬興科廠生產線(記者 鄭琳東 通訊員 王敬新 攝)
此次“倍增”試點企業中,諸如手機產業鏈、自動化行業的新貴可謂風頭正勁。相比之下,不少從事傳統產業的老牌公司,又如何“而今邁步從頭越”?虎門的兩家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用好新要素,創新商業模式,升級技術研發,借力資本運作。
老牌高分子改性材料企業銀禧科技,利用上市公司身份開展資本併購,同時開拓適用於光電、新能源和3D打印領域的新材料,增長勢頭迅猛。創立於1988年的虎彩印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虎彩”),從最初彩盒包裝、煙包酒包日化包裝等業務,轉型玩起了數字印刷+互聯網,新業務每年以翻倍或者數倍勢頭增長。
創新技術手段和商業模式
在耕耘包裝印刷多年後,看到傳統業務瓶頸和未來趨勢的虎彩,毅然投重金轉型升級。虎彩印藝董事會秘書向春江介紹,2012年,該公司與戰略合作夥伴惠普公司合作,踏入數字印刷+互聯網領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目前,虎彩推向市場的數字印刷+互聯網業務有兩塊——圖書印刷出版和個性影像。“傳統印刷,要麼印多了庫存積壓浪費,要麼印少了斷版,消費者買不到。數字印刷可以做到‘一本起印’,需要多少印多少,解決了傳統印刷下出版社和消費者的痛點。”向春江稱。在個性影像方面,虎彩也可以做到單張起印、一盒定製,設計、生產無縫對接。
已經紮根東莞二十載的廣東銀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已經是國內最知名的PVC材料企業,在線纜領域更是位居全球前列。同時,近年來該公司也不斷拓寬上下游,面向未來做了一系列技術儲備、研發生產。
在銀禧科技的陳列室里,易碎的LED玻璃燈管已經被結實的高分子材料取代,這是子公司銀禧光電的成果,搶先布局下游應用市場;飛利浦、GE的照明產品,也大量用上了銀禧科技的新材料。“如今環保和其他性能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在諸如阻燃、耐高溫、新能源材料方面都取得了大量技術成果。”銀禧科技虎門公司總經理張德清稱。
實現原地倍增空間大
在土地、人工等傳統紅利漸消的當下,兩家企業都看到了商業模式、技術、資本等新興要素的威力,對實現原地“倍增”充滿信心。向春江說,在申報項目之前,該公司就對“倍增”的可行性進行了嚴格論證,結果是“存在着很大的原地‘倍增’的空間”。
據悉,虎彩長期以來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超過3%,近幾年每年投入3000多萬元。與之相對應的是,該公司數字印刷業務2013年銷售額才500萬元,2014年就達1700萬元,2015年達8000多萬元(公司總銷售額約12億元),2016年也是成倍增長。該公司預計,隨着新業務空間在逐步提升,今後其銷售額可以做到100億元。
而銀禧科技也逐步加大了在光電、3D打印、新能源等新業務上的布局。“雖然3D打印市場還沒有真正爆發,但公司已經成為這一領域的領先者,開始了部分產業化項目,實現了進口替代。”張德清介紹,例如,銀禧科技研發的尼龍粉產品打破了國外企業壟斷局面,其自有的3D打印推廣平台和淘寶、京東、亞馬遜、阿里巴巴第三方耗材及服務的網絡也已經漸趨完善。
身為上市公司,銀禧科技還有一大優勢武器:資本併購,這也是“倍增計劃”里提到的幫扶措施之一。通過收購興科電子的股權,銀禧快速切入時下正火的CNC金屬精密結構件(手機配套)行業,2016年投資收益近億元,同比增長了四倍之多。
資金與人才難題待解
“虎彩的新業務還處於初步階段,‘倍增計劃’恰逢其時,是很好的加速器、推進器。” 向春江表示,要實現倍增,公司在人才、資金、技術方面還面臨一定的問題。例如人才方面,虎彩非常缺乏IT、電子商務等方面人才;資金方面,虎彩雖然資金積累深厚,但要實現“倍增”,還需要幾億元的投入。
目前,虎彩正在考慮多種融資手段。一是短期資金支持包括銀行貸款等,二是長期的資本市場運作,該公司於2015年掛牌新三板,接下來將考慮通過IPO募集資金。“‘倍增計劃’從以上各個方面,都提出了具體的扶持措施,讓企業充滿信心。”向春江說。
對於人才,張德清也提出建議:能否適當擴大包括“倍增計劃”人才幫扶措施在內的政策覆蓋面。他表示,東莞除了要關注頂尖人才外,也有必要多關注中層次人才。“就像我們企業的中層員工,大多是外地農村的,有孩子上學、老人醫療養老等需求,要留住他們全社會都得多花心思;反而高層次人才工資高、資源多,解決這些問題還比較容易。”
不過,張德清也認為,這次“倍增計劃”已經能惠及到員工了。“倍增計劃”中關於引進優質技術人才、留住骨幹人才和保障教育資源的種種舉措,也能極大地緩解企業的人才難題。

虎門鎮委書記葉孔新
■高端訪談
虎門鎮委書記葉孔新
突出優勢產業 實現“倍增”
記者:對於市委、市政府提出“倍增計劃”相關部署,以及市政府“一號文”精神,虎門初步採取了哪些行動?
葉孔新:虎門鎮把實施“倍增計劃”作為今年乃至未來一段時間的重要任務,在今年鎮委工作會議上,提出以非常之力推動“倍增計劃”,擺在經濟工作非常突出的位置。虎門鎮相關部門主動出擊,深入企業,收集匯總企業面臨的困難及問題,為全面實施倍增計劃找准方向。同時,虎門成立“倍增計劃”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未來3-5年工作方向,形成鎮領導班子成員掛點“一對一”服務試點企業機制。
記者:在貫徹落實這一重大戰略上,虎門除了常規操作之外,有無針對鎮情鎮況的獨特頂層設計?
葉孔新:虎門注重突出優勢產業,重點在電子信息傳輸線纜、智能裝備製造、自動化設備零部件製造、服裝服飾等優勢產業率先“倍增”。
同時,虎門擴大形成“倍增”試點企業群,按照“選好選優、培優培強”工作原則,結合實際,計划出台虎門版“倍增計劃”,以10家入選市級“倍增計劃”試點企業為突破口,篩選25家鎮級“倍增計劃”試點企業,由點到面逐步覆蓋到“10+25+N”的企業。支持試點企業通過科技創新、發展總部經濟等手段提升競爭力,力推實施“倍增”的企業達到50家以上,並以試點帶動全局,引導全鎮存量優勢企業集約發展做大做強,力爭到2021年,全鎮產業集約化水平有效提升,增加工業總產值300億元以上。
記者:從虎門鎮來看,在幫扶企業實現“倍增計劃”上,主要存在着哪些現實障礙?如何克服這些障礙?
葉孔新:我們了解到不同企業所面臨的不同發展困境,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有四類:一是土地問題,企業擴大生產,就需要土地增設廠房;二是人才問題,企業希望加大對人才的扶持力度,解決人才引進的住房、補貼問題;三是資金問題,企業希望加大銀行貸款對企業的傾斜力度,降低貸款利率,加快貼息周期;四是創新競爭力問題,企業創新要素缺乏,轉型信心不足。
總體來看,目前企業實現“倍增”主要受土地、勞動力、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等障礙困擾。“倍增計劃”是要幫助企業實現收入和資產等規模指標,以及利潤和納稅等效益指標的翻番。要實現“倍增”,關鍵是依靠科技力量,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實現人才、技術等創新資源在虎門的快速彙集,從而打破對勞動力資源、土地資源等傳統要素的依賴。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信心來源於市委市政府對“倍增計劃”的強力推動,同時,也來源於民營企業家對虎門發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