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2022年11月02日13:39:02 熱門 1660

到博物館觀看展品,可先遠觀整體,再近看細節。在展品前多停留些時間,或許就能發現些趣味。還可以為自己選定一個這次參觀特別關注的方面,如人物的服飾、作者的簽名和畫框的設計。


“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500年”是從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引進的歐洲大師畫作國際巡展。這60件作品展現了14到19世紀從意大利南部到荷蘭和英國的藝術史概況。


由於篇幅限制,本文僅涉及22件作品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序廳中有一壁爐,掛有倫勃朗的《自畫像》(此處為複製品),讓觀眾彷彿走入歐洲的房屋中,為之後的參觀提供氛圍。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第一單元


歐洲的宗教繪畫(1350-1700)


14世紀的聖像畫遵循着嚴格的規則,包括規定的色調、姿勢,背景中用金銀裝飾。


作品中的人物身份可通過隨身物品分辨,聖凱瑟琳站在一個破損的帶刺輪前,手握象徵殉難的棕櫚葉。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阿尼奧洛·加迪的《抹大拉的聖瑪利亞、聖本尼迪克特、克萊維爾的聖伯納德與亞歷山大的聖凱瑟琳》(約1380-1390)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觀看時應常常提醒自己,這些並不是照片,而是在一張平面的紙上繪出了帶有立體感的畫作。通過深淺的顏色,能畫出衣服的褶皺。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埃爾·格列柯及他工作室創作完成的《聖馬太》(約1610-1614)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木材加工器具表明了畫面右側為耶穌的養父聖約瑟。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盧卡·焦爾達諾的《聖約瑟的夢》(約1700)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第二單元


畫中有“話”:歐洲寓言畫、靜物畫和風俗畫(1600-1750)


文藝復興之後,由於畫家和贊助人的品位變得越來越複雜,新的繪畫種類發展起來。


帶有翅膀的丘比特手握弓箭,頭枕箭袋沉睡。許多畫家強調他作為神的特質,而這卻賦予他有血有肉的現實形象,提醒人們世俗之愛的危險。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的臨摹者的《沉睡的丘比特》(約1600)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點擊查看大圖


風俗畫描繪了日常生活場景,人物是泛指,而非真實個體。一群人在屋中享受着音樂和美酒。明亮與昏暗的對比,畫出了閃耀光澤的緞面禮服。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彼得·德·霍赫的《音樂派對》(約1675)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肌肉、骨骼和血管等都被細緻地描繪出來。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喬治·斯塔布斯的《潘格洛斯》(約1762)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第三單元


惟妙惟肖:肖像畫(1550-1800)


此時在傳統天主教區最受歡迎的定製繪畫作品多是昂貴的彩繪肖像畫。畫家們努力通過畫作中的容貌、裝扮傳達對象的身份。


奢華的皮毛表明着其身份的高貴。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提香的《男子畫像》(約1508-1510)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彩色大理石和木雕畫框,受古典主義的建築影響。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柯奈·德·里昂的《夏蒂隆夫人畫像》(約1560-1565)


大量物質財富的象徵,如珍珠首飾、羽毛扇。鸚鵡在佛蘭德斯的肖像畫中通常代表已婚。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雅各布·約丹斯的《女士畫像》(17世紀40年代末)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點擊查看大圖


桌上放有一套關於軍事司法的七卷論著,一本扉頁敞開,人物手握羽毛筆,表示他是這些論著的作者。還佩戴着在1794年獲得的聖地亞哥騎士團指揮官徽章。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盧西恩特斯的《菲利克斯·德·拉里亞特吉畫像》(1794)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宗教改革區的肖像畫家開始強調畫面對象的人性和個性,取代了前一時期的理想化描繪。


他用敏銳的目光觀察自己,極其真實地再現了自己臉上的細節,半張着的嘴、邋遢的下巴和一兩顆小疙瘩。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倫勃朗·凡·萊茵的《自畫像》(約1629)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第四單元


如畫的自然,歐洲風景畫(1600-1750)


17世紀,風景畫在阿爾卑斯山南北兩側地區興盛起來。


一種風景畫取材於羅馬周邊的鄉村景觀,畫面往往由希臘、羅馬神話人物或聖經人物構成。


俊美而自負的納西索斯在一次打獵時,愛上了自己水中的倒影。當發現這並非真人後,絕望自殺,最終變成水仙花。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克勞德·維尼翁的《美少年納西索斯》(約1630)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點擊查看大圖


富裕的貴族開始在歐洲大陸旅遊休閑,對獲得所到城市紀念品的需求日漸旺盛。


沒有原址重現,而是把一些建築遺迹和雕塑混合在一起,畫面中有古羅馬斗獸場、圖拉真紀功碑、塞維魯凱旋門、幾個人,還有一隻狗。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喬瓦尼·保羅·帕尼尼的《羅馬隨想曲:斗獸場和其他紀念物》(1735)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點擊查看大圖


第五單元


改變過去的傳統:1800年後的歐洲藝術


隨着中產階級的興起,畫商湧現,取代了教會、市政廳或皇室等僱主。畫家們對風景畫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越來越多地拋棄宗教、神話和歷史場景的主題。畫家們還開始注重表達自己的觀點。


以精確的筆觸渲染出細節,波光粼粼的海面,船上的人們,遠處卡普里島的一線風光。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約翰·布雷特的《馬薩的那不勒斯灣》(1864)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點擊查看大圖


寫實描繪,離不開她對解剖學的了解。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羅莎·博納爾的《公羊拉姆》(約1845-1850)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經過了不斷的修改,錯過截稿日期,中間的肖像兩邊曾有旗幟和鑲框的畫。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查爾斯·巴格涅特的《華盛頓的生日》(1878)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第六單元


印象派,一種新的風格與趣味(1800-)

部分畫家嘗試摒棄傳統學院所青睞的筆觸精細、毫無瑕疵的風格,用筆觸去嘗試展現環境中的光影效果和氛圍。更強調的是繪畫的過程,而不再拘泥於所畫造型的逼真性。


不同於以往將顏料混合調色的方式,採取點彩的方式,用純色的點並排。


暴風雨天空下的樹葉呈現了大自然的力量,而洗衣的少女和河邊的白鵝顯得無足輕重。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保羅·高更的《白楊沐風》(1875)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用長短不一、寬窄有別的鬆散筆觸,以虛化的方式描繪人物形象,反映出創造時的不拘小節和非凡速度,摒棄了被推崇的精細輪廓。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的《戴帽子的小女孩》(1894)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將多種對比色的色點一同展現於畫面中。普爾自豪地佩戴着騎士勳章。背景為畫家所擁有的色彩斑斕的高加索地毯。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阿爾伯特·杜波依斯-皮勒的《普爾先生的肖像》(1887)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工人們被畫得細小又模糊,一個女工在堆頂上竭盡全力推煤車,體現了他對勞工問題的關注。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馬克西米利安·盧斯的《馬爾謝訥附近的熔渣堆》(1898)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點擊查看大圖


通過色彩來捕捉四季光影以及景色氛圍的細微差異。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克勞德·莫奈的《查令十字橋》(約1900)

結語放在了黑色背景上。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人物的服飾多樣。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埃爾·格列柯及他工作室創作完成的《聖馬太》(約1610-1614)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彼得·德·霍赫的《音樂派對》(約1675)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提香的《男子畫像》(約1508-1510)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雅各布·約丹斯的《女士畫像》(17世紀40年代末)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盧西恩特斯的《菲利克斯·德·拉里亞特吉畫像》(1794)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克勞德·維尼翁的《美少年納西索斯》(約1630)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的《戴帽子的小女孩》(1894)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阿爾伯特·杜波依斯-皮勒的《普爾先生的肖像》(1887)

上下滑動查看

在畫面的角落認真搜尋,或許會發現作者的簽名。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羅莎·博納爾的《公羊拉姆》(約1845-1850)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保羅·高更的《白楊沐風》(1875)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的《戴帽子的小女孩》(1894)

上下滑動查看


畫框有着各色設計,有時還能提升作品的價格。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阿尼奧洛·加迪的《抹大拉的聖瑪利亞、聖本尼迪克特、克萊維爾的聖伯納德與亞歷山大的聖凱瑟琳》(約1380-1390)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安東尼·凡·戴克的《基督進入耶路撒冷》(約1617)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彼得·德·霍赫的《音樂派對》(約1675)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提香的《男子畫像》(約1508-1510)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柯奈·德·里昂的《夏蒂隆夫人畫像》(約1560-1565)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盧西恩特斯的《菲利克斯·德·拉里亞特吉畫像》(1794)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倫勃朗·凡·萊茵的《自畫像》(約1629)

上下滑動查看


展廳燈光昏暗,基本只有作品被照亮,能讓人靜心觀看畫作。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單元說明為中英雙語,有木製外框,與展出的畫作相協調。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每個展品都帶有中英文說明牌,包含名稱、年代、作者生平、畫面內容技法介紹以及語音導覽器中的編號,能幫助觀眾理解作品。中文的放於展品右側,英文的位於下方,為外國觀眾提供了便利。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各單元的區隔,除了文字指示,還會體現在背景顏色中。這也是在提示觀眾安排參觀路線。第一至六單元分別為暗粉色、藍綠色、紅色、灰色、米色和白色。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向右滑動》

在展廳旁邊、二樓紀念品商店和廣東省博物館微店裡,都可選購相關產品,從十幾元到幾百元的都有,豐儉由人。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展廳中還有一些互動項目可體驗。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500年

展覽時間:2020年1月10日——2020年5月17日

展覽地點:廣東省博物館三樓書畫廳

展覽票價:全票80元(周末及節假日),全票優惠60元(工作日),半票40元。


提醒:目前參觀廣東省博物館,需在公眾號上提前預約門票。在預約時段內,持本人身份證,出示藍色或綠色的“粵康碼”或“穗康碼”,經體溫檢測正常後入館。參觀時全程佩戴口罩,餐飲服務暫停。

200年歐洲名畫,一起放大來看看 - 天天要聞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