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為清內府藏本,今藏無錫博物館,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為裴伯謙藏本,見於《支那墨蹟大成》,今已佚;一本為羅振玉藏本。據考證,三本中只有羅振玉藏本為真跡。此帖歷來作為帝王御覽之寶深藏宮中,曾經入宋徽宗宣和內府和南宋紹興內府。元代此本為張晏所藏,有張晏跋,明時歸項元汴、吳楨所遞藏。乾隆時鑒書博士冒滅門之罪,以摹本偷換,摹本留在宮中,即為清內府藏本;真跡後來流入民間,清末為羅振玉購得收藏。
另在台灣“蘭千山館”藏有一本《韭花帖》,今寄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參考:
1.《名帖考卷上》[專著],穆棣,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載有《韭花帖系列考》。印鑒的文獻考據極佳,多成定論。
2. 《古書畫過眼要錄(隋唐五代宋書)法•一》[專著],徐邦達,故宮博物院編,紫禁城出版社,2005 。
3.《〈韭花帖系列考〉質疑》(論文),劉鐵平。
楊自評:
楊《題懷素酒狂帖後》詩,可視為他自己書法創作的經驗總結:“十年揮素學臨池,始識王公學衛非。草聖未須因酒發,筆端應解化龍飛。”(《全唐詩》卷七一五)
以下為清內府本(左)與羅振玉本(右)局部對比。所有圖片使用相同的比例,即字大小相同。因兼及收藏印,故圖片大小不同。
歷代人評:
黃庭堅:(1)賦詩盛讚:“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闌。”(2)“楊少師書,無一字不造微入妙,當與吳生畫為洛中二絕。”(3)“有晉以來,難得脫然都無風塵氣似“二王”者,惟顏魯公,楊少師彷彿大令爾;魯公書今人隨俗多尊尚之,少師書口稱善而腹非也。欲深曉楊氏書,當如九方皋相馬,遺其玄黃牝牡乃得之。”
米芾《海岳書評》:“如橫風斜雨,落紙雲煙,淋漓快目”。
董其昌:“少師韭花帖,略帶行體,蕭散有致,比少師他書欹側取態者有殊,然欹側取態,故是少師佳處。”
歷代人評:
黃庭堅:(1)賦詩盛讚:“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闌。”(2)“楊少師書,無一字不造微入妙,當與吳生畫為洛中二絕。”(3)“有晉以來,難得脫然都無風塵氣似“二王”者,惟顏魯公,楊少師彷彿大令爾;魯公書今人隨俗多尊尚之,少師書口稱善而腹非也。欲深曉楊氏書,當如九方皋相馬,遺其玄黃牝牡乃得之。”
米芾《海岳書評》:“如橫風斜雨,落紙雲煙,淋漓快目”。
董其昌:“少師韭花帖,略帶行體,蕭散有致,比少師他書欹側取態者有殊,然欹側取態,故是少師佳處。”
清曾協均《題韭花帖》:“《韭花帖》乃宣和秘殿物,觀此真跡,始知縱逸雄強之妙,晉人矩度猶存,山谷比之“散僧入聖”,非虛議也。”
- end -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總監丨馮錯
編輯丨Anna 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