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今年上小學,送兒子入學時看到分班名單,發現好多孩子的名字中充斥着怪字、生僻字。
有的即使用字正常,組成的名字也沒有什麼內涵,都是按照所謂“術理吉凶”,強拼硬湊。
於是就想分享一些古往今來優秀的名字,並解讀一下它們來源於那些經典,蘊含什麼文化。
希望能給一些人以啟發,將來給孩子起名字時,可以遵循這些方向,起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名字。
如此才不辜負中國千年文化傳承。
來源於道家經典的名人名字:
劉備,字玄德,三國蜀國開國皇帝。
“玄德”出自《老子》第十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翻譯:讓萬事萬物生長繁殖,養育萬物而不佔為己有,作萬物之長而不主宰他們,這就叫做玄德,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德行。
《莊子·外篇·天地》:“無為言之之謂德 ……。故執德之謂紀,德成之謂立,循於道之謂備,不以物挫志之謂完。”
大意:沒有私心去教導他人就是“德”……遵循於道就是完備;
劉備的名字意思是:遵循至高無上的德行,達到人生完美狀態。
淝水之戰
兩晉南北朝時期,道家盛行,名字含有“玄”“道”“靈”成為風尚。
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中的謝家人的名字就是如此:
謝玄,字幼度,東晉名將,淝水之戰執行者。
謝玄的姐姐謝道韞,東晉女詩人,“詠絮之才”的原型人物。
名字進入《三字經》"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嫁給王羲之兒子王凝之為妻;
謝玄的孫子謝靈運,李白的偶像,成語才高八斗典故出自他口。
某日酒席間,謝靈運吹牛:"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會稽山蘭亭
北魏天師道首領寇謙之以“之”字為名,使“之”字名風靡一時。
王羲之家族是天師道世家,他和他的孩子名字中都帶有“之”字:
長子王玄之,字伯遠;
次子王凝之,字叔平, 娶妻才女謝道韞;
三子王渙之,字季康;
四子王肅之,字幼恭;
五子王徽之,字子猷 ;
六子王操之,字子重;
七子王獻之,字子敬;
女兒王孟姜,是謝靈運的外婆。
天竺
到了唐朝,名字中使有“玄”的現象依然存在。
王玄策,一個被忽略的偉大外交家,做出“一人滅一國”的豐功偉績。
公元647年,王玄策出使天竺(印度)返回途中,恰逢中天竺王死,大臣篡位,帶兵劫持王玄策和其他天竺國朝貢唐朝財物。
王玄策兵敗被擒,趁敵搶奪財物之機逃走,到達吐蕃徵召吐蕃兵、泥婆羅(今尼泊爾)騎兵8200人。
王玄策揮師南下,三天攻破茶鎛和羅城,敵人死傷過萬。阿羅那順逃走收攏散兵再戰,被擒。
餘眾跟隨國王的妻子在乾陀衛江抵抗失敗。此戰俘獲其妃、王子,俘虜一萬兩千人,各種牲畜三萬,五百八十座城邑投降。
其它天竺各國驚恐,紛紛獻禮。
貞觀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長安獻俘。唐太宗封王玄策為朝散大夫。
王玄策在西域創下赫赫威名,可惜,李世民及滿朝文武,未能給與足夠重視。
鯤鵬展翅
陳摶,字圖南,號扶搖子,賜號希夷先生,又稱陳摶老祖、睡仙、希夷祖師,生於晚唐,經歷五代,北宋端拱二年仙逝,享年一百一十八歲。
陳摶的“名”“字”“號”均源自《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摶”是鳥向高空盤旋飛翔的意思;
“圖南”:打算往南飛。
這個道家半仙級人物,名字來源道家經典,可謂名至實歸。
晏幾道,字叔原,北宋詞人,北宋詞人晏殊第七子。
“幾道”出自《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陳德容
陳德容,台灣藝人,名字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翻譯:大德的形態,是由道所決定的。“道”這個東西,沒有清楚的固定實體。
“德容”本意是德的形態之意,“容”字單獨拿出來也是非常適合女孩子用的字,既有美貌的寓意,還有“包容”的德行。
“德容”是既有內涵,又有高度,還彰顯女性的偉大的好名字。
許常德,這個名字很陌生,但是一提到《如果雲知道》、《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城裡的月光》這些歌曲,大家都耳熟能詳。
這些歌都是許常德寫的,他是台灣著名高產作詞人,寫個上千首歌。
“常德”出自《老子》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常德:永恆的德行。
不知道他的名字是出自道德經,還是懷念常德地區,我們就當是前者吧。
來源於佛教文化的名人名字:
隋煬帝小名“那羅延”,是佛教金剛力士的意思;
李世民的長孫皇后小名叫“觀音婢”,正史中只稱“長孫氏”,沒有名字,野史中給她取了名字“長孫無垢”(應該是由她哥哥長孫無忌推導而來)。
電視劇《天下長安》中長孫皇后叫做“長孫竭羅”。各位姑妄聽之。
李建成的太子妃名字叫“鄭觀音”,出身滎陽(今河南省鄭州)鄭氏大族,貌美如花。
蕭觀音
北宋年間,遼國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名字叫蕭觀音,也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奇女子,據傳是蘇軾的小迷妹。
可惜兩個叫“觀音”的命運都不是很好,一個孤寡終生,一個因一首詞被賜白綾自盡。
王維,字“摩詰”唐朝詩人。名字來源於佛教《維摩詰經》
王維因他的詩、畫均蘊含禪理,被稱為“詩佛”。
柳如是劇照
柳如是,明末清初名伎,本名楊愛,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
“如是”一詞來源佛經中的“如是我聞”,辛棄疾詞中是借用。
柳如是被稱為“秦淮八艷”之首,主要是後人稱讚她的氣節:
清兵入關,明朝滅亡,柳如是欲與丈夫錢謙益投水殉國,錢以“水太冷,不能下”借口偷生,後投降滿清。錢謙益身兼明朝重臣和文壇領袖,氣節卻不如歌伎出身弱女子。
熊十力,現代新儒家學派的開創者,與 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此三人為熊十力弟子)、張君勱(mài)、梁漱溟、馮友蘭、方東美被稱為"新儒學八大家"
“十力”是指佛教中的菩薩十力,即:深心力,增上深心力,方便力,智力,願力,行力,乘力,神變力,菩提力,轉法輪力。
熊十力不但自己的名字來源佛教,他後代的名字也包含佛教味道:
兒子名“熊世菩”,兩孫女名"熊明心"、"熊明宗"。
一團和氣
“儒、道、釋”三種文化,在中國這片熱土上,流傳千年,彼此影響,發展交融,互相增益。
如果找一本書融通三家思想,那就是《了凡四訓》。
這本被稱為可以改命轉運的奇書,文字簡單,案例生動,問世以來備受推崇,它的作者就是袁了凡。
袁了凡,原名袁表,後改名袁黃,字慶遠,又字坤儀、儀甫,初號學海,後改了凡,明朝重要思想家,有《了凡四訓》傳世。
連續四天,分享令人驚艷的名人名字,只是滄海一粟,其中還有許多相關知識未能涉及,留待以後有機會再作探討。
感謝諸位朋友,給與的關注、閱讀、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