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俄軍對烏克蘭全境發起大轟炸後,能夠在前線取得優勢,但沒想到打得依舊艱難,尤其是在赫爾松地區。在烏軍的猛烈炮擊下,俄軍已經開始組織撤離,將平民護送到更安全的俄本土。雖然這麼做能夠為作戰掃清很多阻礙,但俄軍卻並未因此取得多少優勢,據相關消息顯示,其VDV空降部隊已經開始逐步撤出第聶伯河右岸。而烏軍不僅佔領了赫爾松西南的鐵路橋,還奪回88個定居點。
這種情況對俄軍極其不利,若再這樣下去,撤離或成為唯一辦法,而在烏總統看來,如今的俄軍已經陷入蘇聯在二戰時期的困境,為了阻止烏軍的前進很有可能炸毀大壩脫困。烏總統表示,俄軍已經在卡霍夫卡大壩上安裝炸藥,打算在撤離時直接引爆,到那時巨量洪水將奔向周邊80個城鎮,不僅能水淹烏軍,10萬平民也將直接被淹。此舉相當於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因此“司機”呼籲各國立即採取行動。
目前卡霍夫卡大壩處於俄軍的控制之下,但其真會如“司機”所言在撤離時炸毀大壩嗎,俄軍真的已經徹底沒招了?小編並不這麼認為。作為連接聶伯河兩岸唯一的通道,若將其炸毀,意味着俄軍將徹底放棄赫爾松,而這麼做的損失不僅是丟失一地那麼簡單,克里米亞200萬人的淡水供應也將被中斷。最重要的是,這會嚴重打擊俄軍的士氣,並讓俄羅斯再次遭到嘲笑,夢寐以求的不凍港也將再次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
因此,俄軍並不太可能撤離赫爾松,更不一定會炸毀大壩。真正要炸毀大壩的或許另有其人,若大壩被炸,對烏軍顯然更有好處,不僅能水淹俄軍,還能切斷其後勤補給線。另外,俄軍的重型裝備和彈藥在被水淹過之後,肯定會喪失戰鬥力,到那時俄軍得不到補給又無法戰鬥,最終或只能向烏軍投降。而論意圖顯然烏軍更有嫌疑,但其卻沒有那個實力,卡霍夫卡大壩被俄軍控制,其又沒有足夠的火力將大壩炸毀。
因此這更像是烏克蘭鼓動各國向俄方施壓的手段,而無論如何,都希望俄烏不要做出炸毀大壩這一瘋狂舉動,因為到那時受到傷害的只會是平民。最近烏軍又開始在赫爾松使用集束彈,對平民撤離通道發起攻擊,因此,俄烏誰更加不在乎平民安危已經有了答案。戰場應該有“底線”,如果大壩真的被炸毀,那無論俄軍還是烏軍所為,都該遭到全世界唾棄。
(文/席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