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馬政是古代政府對於馬匹的採辦、牧養、管理、使用等方面實施的行政管理制度,它與軍事制度、賦稅制度、郵驛制度、法律制度、上計制度、買賣制度等息息相關。在古代中國,馬政的完備與否對每個朝代的軍事、經濟以及行政運作等都會產生重大影響。所以馬政受到歷朝歷代的重視,秦也不例外。
眾所周知,秦的歷史分為兩部分,即秦統一前的秦國歷史和統一後的秦朝歷史。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全戎將西周都城鎬京攻破,周幽王被殺。後繼任者周平王為了逃避犬戎的騷擾,東遷洛邑。
途中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秦被周平王封為諸侯以後,為了實現富國強兵,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做出各種努力,最終統一全國。 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打敗東方六國統一 全國為分界,秦的歷史可以分為兩段,即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的歷史和一統天下的秦朝的歷史。
秦重視馬政的原因
在傳統的古代中國時期,可以說馬匹的多寡是一個國家繁榮富強的重要標誌之一。戰國時期,秦國最後憑藉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打敗東方六國統一全國,與重視馬政建設這一因素息息相關。秦重視馬政建設並使其發揮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四個原因:傳統養馬習慣的影響,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與戎狄長期雜處,受商周馬政制度建設的影響。
傳統養馬習慣的影響
秦國能夠從一個被東方六國稱為"夷狄"的小諸侯國發展成為諸侯霸主,與秦的傳統習慣息息相關,即養馬。秦的祖先原是中國境內一個以養馬為主要職業的游牧部落。可以說早先時期秦氏族是一個個養馬家族。這一家族並將養馬業傳承下去。贏秦之姓氏的由來就和養馬業有密切的關係。堯舜時期秦人就已經為統治者馴服牲畜。秦在商代時因為輔佐有功曾顯為諸侯,商代末期秦的祖先依然臣事殷紂王。
牧野之戰周滅商後,秦人和商人都被征服,但秦並沒有保留諸侯的地位,成為周人的附庸,地位很低下。周成王統治時期,秦幸於周成王,才慢慢發展起來。到周繆王時期,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繆王。徐偃王在周繆王統治時期發動叛亂,造父為周繆王御,最終周繆王平定叛亂。繆王將趙城賜給造父,造父一族由此被稱為趙氏。周孝王統治時期,非子養馬受封成為周的附庸,賜姓贏。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為了躲避戎狄的騷擾,離開關中,把都城遷往雒邑。平王遷都時,秦襄公派兵參加護送。因此,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間。秦得到周王室的承認,受封為諸侯,秦國開始產生。秦開始採用各項措施強兵富國,努力成為諸侯霸主。
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環境
- 《戰國策》將秦的地理位置詳細記載下來。"秦人居住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可以說居住於宜農宜牧的地帶。泰入關中以前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處於我國西部地區。
秦的祖先最早居住在今甘肅省東南部和陝西省西部- -帶。春秋戰國時期整個社會處於大動蕩、大變革、大發展時期。秦也處於激烈的社會變革的過程中。秦有大面積適合開展牧業生產的地區。
全丘水源充足,草地廣闊而豐茂,適於放牧,適宜養馬之地。甘肅境內有很多山,山脈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比較懸殊,而且日照強烈,草原面積遼闊,非常有利於養馬業的發展。隴南縣氣候非常特殊,屬於寒溫半濕潤氣候。同時從土壤、地形、草生狀況、水源等各方面來看,可以說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牧馬場所。雍地區也宜養馬牛。
所以說秦人居住的大部分是平原廣闊,水草豐茂的地區,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秦馬政的發展,其原因與秦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環境密切相關。所以這也是秦重視馬政建設的一個重要原因。
與戎狄長期雜處
徐日輝先生曾說過:"毫不誇張地講, 一部秦早期發展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一部秦贏與西戎的鬥爭史"。"
秦和戎關係複雜,可以說既有衝突,又有融合,兩者相互影響。商代末期秦的一位先祖中清已經"在西戎,保西垂"。在秦襄公時期還和戎族的君王進行通婚。所以秦戎關係相對來說比較融合。西周晚期周戎矛盾異常尖銳。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周之附庸,秦與戎狄關係發生改變,由原來的融合開始變的對立:秦祖犬丘大駱之族被戎所滅、秦仲死於戎,秦對戎恨的是咬牙切齒。可以說秦人與戎人長期雜居相處,關係複雜,既有衝突,又有融治,兩者相互影響。游牧民族善於騎射,具有尚武傳統,經常發生戰爭。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他們飼養大量馬匹,經常在馬上作戰,可以說是秦人不可忽視的馬背上的強敵。
由於秦與戎狄長期雜處,故在對立時期間與秦互相攻伐。秦為了對付戎狄,要大大增強自己的軍事力量,必然學習戎狄發展騎兵及戰車。無論是騎兵,還是戰車,都需要馬這一畜力作為輔助。秦就大量飼養馬匹。所以秦馬政能夠大大發展。
四、商周馬政制度建設的影響
商代的祖先也非常擅長經營畜牧業。在夏代中期,商人就馴服牛馬,大大提高自己的生產力水平。在成湯時期,商人不斷積蓄糧草,招集人馬,同時使用牲畜結交各地諸侯來滅夏。可知商代畜牧業比較發展,那養馬也必然得到商人的重視。對秦影響最大的還是周馬政。周代馬政主要從《周禮》中進行窺探。
《周禮》記載先秦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禮法諸制等各個方面,內容非常豐富,無所不包。西周及戰國時期實行的政治制度也都記載下來。《周禮》 記載的政治制度雖然不是西周制度的原貌,但從中也可以窺探西周制度的若干內容:
- 一、周時已經採用牧養、廄養相結合的方式養馬:
- 二、養馬機構設置專門養馬的官吏:三、馬匹根據功能和質量等分為不同類型;四、管理馬匹的措施詳細而系統,馬匹需要登記設馬籍,其使用及飼養都有嚴格的規定等。
商周馬政制度比較完備。秦人不僅為商周兩朝君王駕車,又曾負責管理商周馬匹,肯定對商周馬政制度很熟悉,因而秦國馬政借鑒繼承商周馬政也就不足為奇。
秦國馬政的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大動蕩、大變革、大發展時期。各個諸侯國為了實現富國強兵不斷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改革。而馬匹的多少是一個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之一。所以馬越來越受到諸侯國的重視,秦國也不例外。秦國採取各種方法管理馬匹,使馬政得到重大的發展。
騎兵的發展
秦國馬政的發展首先表現在騎兵的發展上。在我國古代時期,騎兵一直是戰場上最強悍華麗的存在。馬匹當作騎乘工具首先發生在那些自古以來就產馬,而且氣候和地理.環境適於馬匹生長的地區。首先應該想到游牧民族。騎馬是游牧民族的習性。
秦人與戎狄長期雜處,在不斷的交往中,戎狄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等都對秦國產生影響。戎狄的騎射之術就包括其中。而秦人很早就把養馬當作傳統習慣,很早就擅長養馬,直到周代還是一個以畜牧為主的民族。西周晚期周戎經常發生戰爭,矛盾日益尖銳。
在這種的情況下,秦人作為周的附庸,為了得到周王的信任,秦與戎狄也不斷發生戰爭。秦與戎交戰過程中,秦人深一步體會到步兵遠不如戎狄的騎兵。秦人為了對付戎狄,必然學習戎狄發展騎兵。發展騎兵,必然少不了騎乘工具馬匹。騎兵對戰馬要求很高,不但需要增加馬匹的數量,還要保證馬匹的質量,要加強對馬匹的管理。
秦為了在春秋戰國時期取得諸侯霸主地位,大規模發展騎兵。在這種情況下,秦國軍事力量發展起來,扭轉了長期以來被動落後的局面,成為強國。
廄苑的增加
秦國馬政的發展也表現在秦的養馬機關即廄苑的增加。秦人是養馬氏族,靠養馬起家。秦定都咸陽後,不斷發動戰爭殲滅其他六國。秦國軍隊及其後勤運輸部隊都需要大量的馬匹,所以必須廣置既苑來蓄養和繁殖馬匹。廄苑的數目越來越多,可以推測出秦國飼養的馬匹也會越來越多。為了管理馬匹,必須設置完備的制度來管理廄苑。
養馬技術的提高
養馬技術的提高也是秦國馬政發展的表現之一。秦國養馬技術的提高首先表現在養馬術的發展上。馬的地位很重要,為了保證馬匹的數量能夠滿足國家的需要,古人就進行人工馴養馬匹。秦人把養馬當作傳統習慣,歷代靠養馬而生。在不斷馴化和選育良馬的過程中,總結出一套憑藉眼力和經驗,從外觀上鑒別馬匹來判斷馬匹的優劣的特殊本領即相馬術。
秦國專門設有相馬的人士,並得到統治者的重用。養馬技術的提高也表現在對馬匹的餵養上。馬匹食用的飼料由國家統一發給,過期不候。馬食用的飼料是芻稿,秦國為了保障馬匹有足夠的飼料,設立一套嚴格的徵收芻稿的制度。在餵養馬匹上,除了保障飼料充足外,秦國還按一定的時間餵養馬匹,即當官員出差辦公時在使用傳馬時,需要喂一次糧食,等到事情辦完回歸以後再喂飼一次糧食,而且需要八匹馬一一起餵養。如果馬匹使用的次數過多,不得第二天才給它餵食。
如行駛路程比較遠時,馬如果感到疲勞,可加喂一次糧食。最後是關於馬匹的訓練及保護。為了保證馬匹能夠在戰爭中發揮其作用,必須對馬匹的速度、耐力及如何指揮馬匹等進行訓練,如果馬匹不符合標準,還要對其負責的官員進行一定的懲罰。
吏員設置完備
吏員設置完備也是秦國馬政發展的表現之一。從現有的材料來看,設置了廄嗇夫、皂醬夫、苑嗇夫、司馬等職官。首先看廄嗇夫。他是主管廄馬的嗇夫。秦國時期已經設置。廄嗇夫管理的馬在服役時勞績評比落後時,要受到嚴懲,同時與其相關的令、丞、佐、史也會受到懲罰。
可知廄嗇夫負責管理縣廄馬的使用。其次皂嗇夫。皂嗇夫也是秦國時期已經設置。皂嗇夫是就廄中飼養人員的負責人。皂一般由奴隸身份的"城旦"、"小隸臣"等組成。皂也會設置皂嗇夫、皂者、冗皂者等等。苑同理,也會像廄一樣設置苑嗇夫及苑吏進行管理。苑嗇夫就是苑的負責人。
司馬一職也要值得注意。印秦封泥中也記載很多廄苑中設立的各種官職,如"章廄丞印"、"宮廄丞印"、"太廄丞印"、"中廄丞印"、"中廄將馬"、"中展馬府"團等等,都可以反映出秦國設置的馬政職官非常完備。
統一後的秦朝馬政
秦朝馬政系統非常嚴格,不但在中央設置很多管理馬匹的具體機構及官職,地方也具備完善的馬政系統。在中央機構中,秦封泥涉及馬政內容大致包括兩部分內容,即馬匹管理機構既苑及馬廄官員。在幾個郡設置的馬政官職。
首先,地方都縣和中央一樣 需要大量的馬匹用於日常事務和軍事,地方會設置相應的部門來管理馬匹:其次,從地方郡縣設置管理馬匹的官職中知道秦代地方郡縣同樣建立完備的馬政管理系統;最後,對於那些北方農牧交錯地帶的郡縣,它們仍然將秦的傳統養馬習慣延續下去,並利用地理環境的優勢來發展養馬業。
後記
秦的歷史非常悠久,不僅包括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歷史,也包括打敗東方六國統一全國的秦朝歷史。秦國能夠打敗東方六國統一全國一定有很多原因,但重視對馬政的建設這一因素 決不可忽視。
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和秦朝由於疆域的不同,也由於面臨的問題不同,管理馬匹的措施也不同。可以說秦朝對秦國的馬政建設既有繼承又有創新。且秦朝馬政系統相比秦國更加詳細和具體。通過兩個時期的發展,秦馬正成為一個完善的管理馬匹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