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虞子期
2020年1月以來,我們遇到的自然災難問題可以說是多不勝數,火山噴發,風暴等災難都遇到過。而在北京時間1月26日14點31分,全球又出現了一個強震,那就是位於美國阿拉斯加6.1級強震,該地區的地震可以說“超級活躍”,本次地震雖然是6.1級,但是在24小時內,該地區已經不是第一次地震了。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網的科學統計數據顯示,同區是達到了11次,而在發生6.1級強震發生之前, 並且是在2小時前,同一區域也是才發生5.7級地震。
可以想象,這個地區已經處於一個短時間可能較為活躍的地震帶了,本次6.1級強震沒有引發海嘯預警,剛好也是處於人員稀少的地區,所以影響暫時不大。
我國標註本次地震為5.9級,數據差異大家參考下即可。而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在1月以來,我們記錄到的強震還是不少了,6級(包括6級)以上的地震已經達到了9次,最強的就是發生在北京時間1月25日,土耳其的6.8級強震,第二就是波多黎各附近海域的6.5級地震。
所以說從強震的數據來看,在1月還是比較多,土耳其的6.8級強震影響還是不小,已經造成了人員傷亡,所以在土耳其的朋友多多注意下,要注意餘震帶來的影響,這次地震不僅是波及到了土耳其,還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產生了影響,所以都要注意下。
根據科學報告指出,土耳其也是處於一個地震多髮帶,在歷史上也出現過強震,所以這次出現地震也算是一個正常的情況,但是影響就很大了,這才是大家最不希望看到的。數據顯示出,在1999年的時候,土耳其西北部地區連續發生兩次7級以上地震,造成約1.8萬人死亡。2011年,土耳其東部凡省發生7.2級地震,造成644人死亡。所以說這幾次地震都是波及範圍廣,影響地區多。
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存在一個環太平洋地震帶,這個區域幾乎每天都有大小不一樣的地震發生,而出現地震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能就是我們說的板塊運動或者斷層帶滑動,幾乎每次大地震出現的時候,都要通過這個來解釋。
當然,很多人說地震出現可能並非這一種情況,確實還有,例如:人工地震,但是這個地震發生的等級相對較少,比板塊運動或者斷層帶誘導的地震強度第很多,這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計。只要不在人類的破壞區域就好。而發生這麼多地震,我們最為關心的一個問題大家應該都知道,那就是地震無法進行預測,我們很多時候看到的某個地區發生的地震概率有多大,其實那個只是一個基礎性的說明,不具有精確預測地震的可能性。例如:未來30年,日本推算將可能發生一場特大地震,將導致上萬人死亡,數百萬人無家可歸。而這個就是一個基礎性的說明,並不是一定會發生,所以這與地震預測沒有關係。
地震無法預測,地震預警在科學界做得比較多,地震預警對我們人類的幫助也不少,地震預警主要是通過地震發生之後,地震波傳播出來然後於人工技術進行對接,在“時間上做一個競爭”。也就是在地震波傳播到目標破壞區之前的一個預警,這個如今可以做到提前幾十秒,甚至1分鐘多等數據,是我們科學家在地震方面做出的一個重大突破,未來科學家們將會繼續進一步的研究,將會在全球全面實施地震秒級預警,那麼產生的影響就會更低了,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希望未來我們能夠有效地減少地震影響,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