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行至第7個年頭的“亞洲50最佳餐廳”評選,上周在澳門落下帷幕。在我們準備拿着最新名單打卡各家餐廳前,不妨先看看:這全亞洲最會做菜的50個人,他們在吃什麼?

#No.3與No.5聯手的一道飯

與食者:Gaggan Anand,連續四年亞洲第一得主

日式蒸飯配牛舌及松露
兩位來自東京的主廚:Den餐廳(No.3)的Zaiyu Hasegawa和Florilege餐廳(No.5)的Hiroyasu Kawate,在榜單揭曉當日的“永利客席日本名廚八手聯乘饗宴”上,聯手製作了一道日式蒸飯配牛舌及松露。一邊是靦腆的Hasegawa,一邊是帥氣的Kawate,兩人雖在同一座城市,卻是首次合作。

這道揉捏亞洲前五分之二的菜肴,蒸飯部分來自Hasegawa,用昆布及海鮮汁蒸煮米飯,米粒飽滿且粘連着昆布絲,體現着日式料理對於umami(旨味、鮮味)的終極追求;牛肉料理則來自Kawate,經過低溫慢煮的厚切牛舌,口感溫潤。將米飯、牛舌、牛肉、松露、醬汁搭配成一份迷你壽司,各種鮮味在舌尖爆發……難怪在場的Gaggan Anand吃得無比歡騰。
#來自杭州的5J蔥油餅

與食者:May Chow,2017年度亞洲最佳女主廚

雪菜豆瓣5J火腿卷
儘管中國大陸只有兩家餐廳入選最終50佳榜單,但連續兩年在澳門揭曉榜單的地利,已經為更多大陸的主廚們製造了面向世界的舞台。新生代名廚代表——杭州西子湖四季酒店金沙廳的主廚王勇,就在榜單揭曉前一天,用中西合璧的江浙風味,詮釋了中餐的更多可能性。

5J火腿蔥油餅
王師傅的四道特製菜肴,均用到西班牙國寶級5J火腿,搭配經典的江南風味:5J火腿白蘆筍、鱘魚子醬——細膩的火腿香氣為時令白蘆筍的鮮味鋪路;雪菜豆瓣5J火腿卷——將江南春天的味道以西式tapas的方式呈現;黃油洋蔥、黑椒低溫帶子5J火腿——油潤中帶着咸鮮。最受歡迎的還是5J火腿蔥油餅,用現制蔥油餅的溫度加熱火腿中的油脂,香氣四溢……
不同層次的:甜

與食者:#50Besttalk主廚群

棉花糖
在戒糖風盛行的當下,本屆亞洲最佳甜品師得主Fabrizio Fiorani卻在50 Best Talk論壇上風趣地聊起:糖,這一對他而言必不可少的食材。他所在的東京Il Ristorante - Luca Fantin餐廳,在今年名列第18位。

Zucchero
他將招牌甜品Zucchero分解為不同的糖元素:棉花糖、三和盆(日本細磨糖)意式冰激凌、灼燒後的糖泡沫、榛果牛奶糖衣以及沖繩黑糖漿,再以三明治的形式疊在一起,呈現出不同的質感和甜度。“這道甜品的目的是用糖作為主要元素、主要個性的展現。”Fiorani說,“糖,並不是惡魔。”
#譚師傅的即興創作

與食者:Shinobu Namae,本屆第26位L'Effervescence餐廳主廚

魚子芋角、蟹皇切肉燒賣、翡翠龍蝦餃
我們在榜單揭曉第二天中午,來到新晉上榜即獲得36位好名次的永利宮時,發現日本主廚Shinobu Namae一個人坐在臨窗的小圓桌旁,伴隨着永利皇宮壯觀的音樂噴泉,成了一副好景。

海龍皇鴛鴦米
譚國峰主廚毫無疑問是永利宮的核心,“無上限”的食材成本,讓他可以去世界各地尋找食材和靈感,同時他也會前往澳門當地的街市,發現一些新鮮、應季的食材,“冷不丁”地出現在當天的餐桌上。海參魚蓉羹,煎後的黃花魚在湯羹中散發著濃郁的鮮香;17天的太子鴿,經烹調後酥嫩多汁;海龍皇鴛鴦米,更是將龍蝦、扇貝、石斑、花枝等海鮮集於一盤,配上粉絲和日本葛粉和番茄風味的微酸醬汁,令人難忘。
附:2019亞洲50最佳餐廳全部名單
No.1
ODETTE(新加坡)
No.2
GAGGAN(泰國曼谷)
No.3
DEN(日本東京)
No.4~10
4. SUHRING(泰國曼谷)
5. FLORILEGE( 日本東京)
6. 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中國上海)
7. MUME(中國台灣)
8. NARISAWA(日本東京)
9. 龍吟(日本東京)
10. BURNT ENDS(新加坡)
No.11~20
11. THE CHAIRMAN(中國香港)
12. 8½ OTTO E MEZZO BOMBANA(中國香港,待客藝術獎)
13. MINGLES(韓國首爾)
14. LA CIME(日本大阪)
15. BELON(中國香港,最佳進步獎)
16. GAA(泰國曼谷,最佳新上榜餐廳)
17. INDIAN ACCENT(印度新德里)
18. IL RISTORANTE - LUCA FANTIN(日本東京)
19. BO.LAN(泰國曼谷)
20. LE DU(泰國曼谷)
No.21~30
21. AMBER(中國香港)
22. NAHM(泰國曼谷)
23. SAZENKA(日本東京)
24. LA MAISON DE LA NATURE GOH(日本福岡)
25. SUSHI SAITO(日本東京)
26. L'EFFERVESCENCE(日本東京)
27. 譽瓏軒(中國澳門)
28. PASTE(泰國曼谷)
29. 福和慧(中國上海)
30. RAW(中國台北)
No.31~40
31. 祥雲龍吟(中國台北)
32. JAAN(新加坡)
33. LES AMIS(新加坡)
34. VEA(中國香港)
35. MINISTRY OF CRAB(科倫坡)
36. 永利宮(中國澳門)
37. NEIGHBORHOOD(中國香港)
38. 龍景軒(中國香港)
39. NOURI(新加坡)
40. WAKU GHIN(新加坡)
No.41~50
41. TOCTOC(韓國首爾)
42. LOCAVORE(印尼,最佳可持續餐廳)
43. TOYO EATERY(菲律賓)
44. SEVENTH SON(中國香港)
45. QUINTESSENCE(日本東京)
46. DEWAKAN(馬來西亞)
47. SUGALABO(日本東京)
48. SORN(泰國曼谷)
49. CORNER HOUSE(新加坡)
50. TA VIE(中國香港)
編輯-飯飯

以上內容來自:
《周末畫報》全新美食&美酒公眾平台“iTaste”,
(微信公眾號ID:mwicity)
點擊以下圖片查看更多熱門內容:

美食地圖| 2019年的衚衕里,釀的是什麼滋味?

品飲指南| 為什麼說日系啤酒是這個春天的最大熱門?

城市探味| Shake Shack的“好玩”基因

廚神駕到| 江振誠的菜、呂楊的酒,這場代表着華人頂級水準的晚宴,怎麼樣?


mwicity


iTaste周末畫報
☝長按二維碼或微信搜索“iTaste周末畫報”關注我
懂品味 & 很美味 ·全球美食行動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