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遠嫁台灣的恩施女兒的故事,成就了一部話劇的誕生。
2013年5月,時任省委書記李鴻忠率團赴台灣開展寶島文化交流之旅活動,看望了部分湖北籍大陸新娘。聽了她們在台灣的打拚過程。李鴻忠聽後非常感動,當即叮囑省有關部門打造一部反映大陸新娘感人故事的大戲。
多個團隊,歷時兩年,前後十易其稿,話劇《台北新娘》終於在2015年9月掀開神秘面紗。
10月23日,《台北新娘》在恩施上演,“回娘家”了,至今,已在全國巡演了60多場。 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新娘,怎樣的一個故事,讓大家看得熱淚盈眶?
10月23日至24日,由長江人民藝術劇院創作演出的多媒體話劇《台北新娘》全國巡演恩施演出共3場。10月23日下午3點、晚7點30分,10月24日晚7點30分分別在州文化中心恩施大劇院演出。

10月23日下午3點,《台北新娘》在恩施大劇院上演,開啟了該劇全國巡演恩施之旅。州直各單位、各縣市觀摩團等近1000人觀看演出。現場座無虛席、人氣火爆。
當晚7點30分,恩施站第二場演出,州委書記、州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海濤,州委副書記、州長劉芳震,州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瞿赫之,州委常委、統戰部長譚文驕,州委常委、宣傳部長尹達觀看演出,並於演出結束後與演職人員握手交流。湖北省演藝集團有關領導一同現場觀看。


州委統戰部機關全體幹部、8縣市台辦負責人觀看演出。《台北新娘》原型、建始籍大陸新娘陳露的父母等親屬,州內台胞台屬台商代表,恩施州黨、政、軍、民、學各方代表共1000多人受邀觀看演出。
10月24日晚7點30分,《台北新娘》全國巡演恩施站第三場,恩施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劉凡,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郭亞妮與現場1000多名觀眾一起觀看。
因為劇中田露的原型是我州建始籍姑娘陳露,人們慕名觀看。23日、24日晚上,許多在州文化中心廣場上鍛煉的恩施市民,得知恩施大劇院將要演出的話劇《台北新娘》主人公原型是本地姑娘,也放棄鍛煉進劇院觀看。


隨着波瀾起伏的劇情發展、激情熱烈的情感碰撞,觀眾不時為詼諧搞笑的橋段而捧腹,又不時為角色面臨的窘境而扼腕。絲絲入扣的LED內容、絢爛奪目的燈光設計、情真意切的台詞設計、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和打動了全場觀眾,掌聲四起,許多觀眾感動得流下淚來。
市民熱議《台北新娘》
23日晚,恩施市民王小姐看完《台北新娘》後說,“這是我頭一回看話劇,沒想到現場感染力比電影和電視強多了,很有力度。
恩施市民周先生說:“我從這部話劇中看到了大量的土家元素,作為恩施人,感到非常親切。
演出結束後,好多觀眾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在劇院大廳展板前進一步了解話劇的劇情介紹和編創人員介紹。
演出結束後,記者採訪到陳露的弟弟陳雷。他說,“姐姐陳露嫁到台灣後,努力創業、自強不息,積極融入台灣的家庭和台灣社會,並且盡自己的力量為大陸新娘維權,為兩岸交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姐姐為原型的話劇《台北新娘》情節起伏,視覺震撼,意義深遠,反映了“一家兩岸,兩岸一家”的主題。
“台北新娘”熱議《台北新娘》得知《台北新娘》在家鄉巡演,遠在台灣的陳露十分感動。
“
感謝家鄉的領導這麼用心,我們只是一群遠嫁台灣的女兒,你們卻給了我們這麼高的榮耀!感恩我生活在這個時代,能夠為兩岸的和平與穩定作出貢獻。兩岸和平統一,是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責任和義務。我們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必須的。我相信歷史也一定會記住我們。不久的將來,我們的下一代一定會在兩岸和平統一的紀念碑上看到我們這些曾經付出過努力的姐妹的名字。再一次謝謝娘家的親人們。
另一位台北新娘、恩施市屯堡姑娘鄭芳,24日在台北通過網絡看到了《台北新娘》在恩施巡演的消息後,一時間,激動得在台北的恩施姐妹中奔走相告。
“
我們這些嫁過去的大陸女孩兒,有的丈夫是跟隨國民黨去到台灣的第二代,有的是台灣本土居民。因為有了我們的融入,因為長期生活在一起,彼此在生活、個性等方面相互包容,諸多台灣本土人現在也已經從內心接受大陸人民,畢竟都是炎黃子孫,同根同脈,他們渴望兩岸最終走向和平統一。
專家談《台北新娘》歐陽逸冰(國家一級編劇,中國動畫學會常務副會長,原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
“
《台北新娘》的出現,體現了歷史發展不可阻擋的趨勢——兩岸必定會走向統一。戲中出現了西蘭卡普、和草,兩個家庭各自走出陰影,心與心連在一起,體現了決定歷史趨勢的是人民的願望,真正的民族的融合是文化的融合。
該劇有四個藝術特點:第一,生動地塑造了田露和林文傑這對當代青年的形象,他們身上閃爍着時代的光芒;第二,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構成了全劇的根,根就是那個爺爺,爺爺的命運昭示:隔離會使千家萬戶產生悲劇,只有融合、統一,民族才會有希望,有前途。第三,有很強的觀賞性,三次大波折,引人入勝、懸念迭起;第四,有詩意的營造,包括燈光布景和一些重要道具的設計。尤其是編織西蘭卡普的綵線,是土家族的藝術珍品,是文化的象徵,同時又編織美好生活,成為牽動母親和子女、大陸和台灣人民心靈的那根線。
賡續華《中國戲劇》雜誌主編
“
這是一出以情動人的戲,讓人感受到湖北人的深情。選材好、角度新、樣式美。
以往寫兩岸情的戲,以老兵較多,當台灣老兵逐漸遠去,兩岸民眾的情感隔閡會越來越大。事物是有代償的,台灣新娘就是代償,重新縫連了大陸和台灣的親情。她們的孩子,就是兩岸共同的孩子,這種聯絡,是最自然的血肉相連。台灣和大陸,更需要的是一種親情的勾連。
這部戲從小處入手走進一個台灣家庭,又從大處着眼,托起了兩岸割不斷的親情。情意濃濃,是有獨特審美價值的一台戲。
台北新娘的幸福生活 陳露1978年出生於建始縣花坪鄉石馬管理區西山村三組一個鄉村教師家庭。

陳露一家
多年以後,已經成為台北一家服裝廠老闆的陳露回想起自己嫁到台北的經歷,從賣快餐的小工做起,風風雨雨,辛苦打拚,一步一個腳印走來,總會想到大陸湖北老家的一句古話:“一蓬草總會有一滴露珠養!”
1997年
陳露初中畢業後到當地的石馬小學當語文代課老師。一年多後,她進入建始捲煙廠當技術員。後來,她去深圳一家外貿服裝廠做服裝代理。
2002年
陳露籌集資金在武漢司門口開了一家餐館。成為“台北新娘”的故事即從此開始。
經常跟陳露一起玩的一位閨蜜是早期的“大陸新娘”,丈夫在台灣辦企業。由於不習慣台灣的生活回到大陸,丈夫候鳥一般“飛”到武漢探望她。
2002年底
閨蜜的丈夫帶好友彭尹儒來武漢遊玩,陳露與彭尹儒從相識到相知,再到相戀。
阿儒追陳露追得辛苦,為了跟陳露在一起,從台北到武漢,到恩施州建始縣,每次都要從香港轉道20多個小時,用過的長途電話卡有足足兩紙箱,阿儒深沉的愛深深感動着陳露。由於考慮路途太遙遠,陳露父母親屬反對兩人在一起,不過最終被這位真誠的台灣小夥子深深打動。
阿儒長陳露5歲,台北新北市人,原是台灣曲棍球隊隊員,現為銀行職員。阿儒父親原是國民黨軍官,重慶人,母親是台灣本土居民。
2004年7月
在建始陳露家,兩人按土家族習俗舉辦了婚禮;11月,陳露告別雙親,放棄自己在武漢的生意,正式到台北居住。
陳露閑不住,她想能早日融入新環境。女兒出生後不久即開始找工作。但大陸新娘要取得工作證得兩年以後,陳露先後在速食店、超市、夜市偷偷上班。兩年後,陳露與阿儒一起考察市場時,發現整個台北只賣男襯衫,極少有女襯衫賣,而陳露有在珠海乾服裝推廣的經歷。看準了這個商機,陳露籌資請台灣一位頗有名氣的資深服裝設計師,按照她對女性襯衫的理念設計。從此,陳露在台灣有了自己的事業。
如今
陳露的服裝廠經營得風生水起,擁有一對兒女的陳露家庭幸福,每年,夫妻倆都會帶着一雙兒女飛回大陸,飛回那永遠的故鄉——湖北恩施。
“大陸新娘”是一個群體。除了陳露,還有許許多多的恩施姑娘上演着動人的故事——陳艷1976年生於恩施市新塘鄉馬尾溝。

陳艷夫妻
微信語音聊天中,陳艷爽朗的笑聲表明她大大咧咧、豪放幽默的性格,幾年的台灣生活,她濃郁的新塘方言明顯夾雜了台灣口音,這是一個能給人帶來笑聲的、感染力極強的女孩。
在南京做建材生意時,陳艷住在一家台資企業附近,愛人李牧家當時就在這家台資企業台灣本部上班,常來南京出差。一來二去,兩個認識了,周末經常一起拼車出去玩遊戲,兩年後,彼此找到了“感覺”,4年後,兩人衝破家庭阻力走進婚姻。2008年,陳艷隨李牧家到台灣生活。
李牧家是台灣本土人,是一家外資企業的高管。對於陳艷的到來,李家歡欣鼓舞,一家子給了陳艷滿滿的愛,婆婆待她超過了自己的兩個親生女兒,去世後,將一切財產都交到陳艷手中。
婆婆和愛人怕陳艷受苦,一直不讓她工作和生育。陳艷說:“老公對我的要求只有一個,那就是他負責努力賺錢,我負責努力花錢。”遠在台北的陳艷從不覺得孤單,每年全國各地到處飛,做義工,她說,李家信佛,她現在也成了佛教弟子,師父是星雲大師的高徒。
去南京之前,陳艷在恩施城開過電麻、出租車,經營過店鋪,身體不好,生活困難。自從遇到了李牧家,她身體健康了,生活幸福了,“估計我是大陸嫁過來的最好玩、最幸福的新娘了!”陳艷從不低調。
龍艷娟是一個相對沉靜的女孩,1980年出生於建始縣業州鎮。

龍艷娟一家
上世紀90年代末,她中專畢業後由學校安排去廣東東莞一家電子廠實習,之後進入另一家公司工作,公司老闆是台灣人。這一步,使得她最終成了台北新娘。
當時,龍艷娟婆家的姐姐在與公司有業務往來的美國公司工作,兩人工作上常來常往。後來,“把龍介紹給你的弟弟做女朋友。”美國客商脫口而出的一句話,讓婆家姐姐當了真,隨後將弟弟從台灣帶到東莞與龍艷娟見面。
對此,龍艷娟心裡沒底,也不熱心。在進一步的交往和了解中,龍艷娟發現對方“實在”、真誠,於是,同樣衝破了家庭的阻力後,2006年10月,兩人在建始龍艷娟家舉辦婚禮,2007年3月,龍艷娟隨丈夫魏士翔去台北生活。
入鄉隨俗,從此一切都靠自己。如今已有兩個孩子的龍艷娟每天的生活安排得緊緊有條。工作以外,她精心撫育孩子,完成繁瑣的家務,利用午休的時間去孩子學校圖書館做志工(義工),上英文課,每年暑假全家回大陸老家。
鄭芳1975年出生於恩施市屯堡鄉。

鄭芳夫妻和小女兒
2000年在廣州工作期間,認識了在同一棟寫字樓里上班的老公甘品洋,2003年結婚。甘品洋是台北市人,父親是江西人,上世紀跟隨國民黨來到台灣,母親是台灣本土人。
2008年,鄭芳與老公放棄廣州的工作回到台北,之後,老公辦起了自己的半導體公司,全職太太鄭芳照料兩個女兒,兼任老公公司的會計。
鄭芳家境寬裕,住在台北市內太吵,夫妻倆在台北市郊海邊購買了別墅。寬敞的別墅成了恩施同鄉姐妹們經常聚會的地方,大家經常在一起排解思鄉之情。鄭芳說,她與陳艷彼此互為娘家,在台北的同鄉姐妹們比勝如親姐妹,她笑呵呵地說:“有這些好姐妹不孤單,也不那麼想家了,就是總想吃恩施的臘肉啊。”
據恩施州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楊澤坤介紹,最新統計,目前,恩施州共有140餘位人士與台灣聯姻,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嫁去台灣的女孩子,她們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大陸新娘”。
“
同樣流淌着炎黃子孫的血同樣吸吮着中華文化旳汁根在情就在,這就是大陸與台灣“打斷骨頭連着筋”的一母同胞情
兩岸一家情,濃濃中華情,她們為兩岸的和平交流作出了貢獻,話劇《台北新娘》敘寫她們的故事,歷史,將記住她們。
(來源 恩施發布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