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布局台灣,美國人卻將情報賣給了日本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他是晚清為數不多的清醒者,也是具有國際視野的名臣。他在閩浙總督任上,曾布局台灣,防備美、日、法。可惜,卻被人拆得四分五裂,最後功虧一簣。
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後。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補,隨同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襄辦軍務,並在湖南招募5000人,組成“楚軍”,從此自成一系。接着,左宗棠率軍赴江西、安徽與太平軍作戰。左宗棠才華盡顯,第二年任浙江巡撫,兩年後升閩浙總督。他任閩浙總督後,除了興建福州船政局,這是中國第一個新式造船廠。同時,還布局台灣,加強對台灣的經營。
左宗棠
左宗棠很早就認識到台灣的重要性,他曾經這樣說:“(台灣)我不自愛護,將有外人覬覦”。果然,美國、法國、日本都先後覬覦台灣,最終日本在甲午戰爭之後,佔據了他台灣,直到抗戰勝利後,才回歸。
由於認識到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左宗棠就任閩浙總督之後,就着手布局經營台灣。他把跟隨他的幾位楚軍悍將都安插到了台灣。其中吳大廷為台灣道,劉明燈為台灣鎮總兵。左公命他們,積極整頓,台灣的政事、軍事。同時,他向朝廷上奏了治理台灣大計。
這兩個人都很有能力,也願意駐防颱灣。吳大廷(1824—1877)字桐雲,湖南沅陵人,咸豐五年舉人。為官能興利除弊,數為胡林翼、曾國藩等所薦而仕不達,可見他能力不一般。他於1866年(同治五年)奉旨擔任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同治六年(1867年)台灣發生了兩件涉外事件:一為“琅嬌事件” (又稱“羅妹號事件"),一為“葡萄牙輪船欺詐案”。“琅嬌事件”中美軍總兵官與美國駐廈門領事李讓禮來到台灣,聲稱美國欲興兵報復,其氣勢洶洶。
慈禧
吳大廷是如何處理這兩件事的呢?他冷靜客觀提出:“生番不可剿,夷人不足畏”。當時,由於台灣局勢動蕩,官員畏洋人如虎,而部分湘軍則想立功,建議同美國人大幹一場。然而,吳大廷力主和議,妥善處理了“琅嬌事件”。而對葡萄牙人是出事後三年後才來,視為訛詐,他堅決拒絕。
此外,吳大廷還起草並發布《通飭各屬潔清自愛各抒已見札稿》、《曉諭全台軍民士商示稿》、《訓士告示》、《通飭府廳縣清理獄訟示稿》、《籌議海防稟稿》等文告。同時,嚴肅軍紀,革除弊端。此外,成功處理了陳文殺官員案、丁勇調戲婦女被當地民眾打死案。
可見,吳大廷還是非常有能力的,善於處理錯綜更複雜事件。而台灣總兵劉明燈更是一個悍將。他是清土家軍主帥,字照遠,號簡青,湖南張家界永定區二家河鄉人氏。在羅發號事件中,“鳳山縣生番與合眾花旗洋人互相仇殺,君(劉明燈)率師馳抵龜鼻山,聲威所懾乃各解散。”至今在台灣還留下多處石刻,更有一個傳奇故事。
劉明燈在台灣題字
同治六年 (1867年)冬天,劉明燈率軍北巡淡蘭,在距草嶺頂前約一公里處的山腹間,遭遇大霧,劉明燈即書“雄鎮蠻煙”四個大字,並命摩崖刻於巨石上,頃間,霧散雨停。
可惜的是,左宗棠安排在台灣兩員幹將,最後都被接任他的閩浙總督吳棠排擠了。吳棠此人曾救助過慈禧,故而被慈禧看重,任過閩浙總督、四川總督等職務。左宗棠離開閩浙,前往西北就任陝甘總督時,他儘力鼓勵吳大廷、劉明燈。他給朝廷的奏摺說:“惟臨行前猶以相知多年,夙所器重之吳大廷為台灣道,劉明燈為台灣鎮總兵。還專門奏請朝廷批准,朝廷下旨:“不得以蓋督(左宗棠)遠行,玩忽於繼,並着吳棠隨時督飭……未雨綢繆,及早興辦,……英桂、吳棠等要善成該督(左宗棠)之志。
劉明燈在台灣寫的虎
然而,吳棠等人將左宗棠在閩浙的措施,差不多全部推到,而且多方打壓在台灣的吳大廷、劉明燈,迫使這兩個人不得不離開台灣。
吳大廷曾說,夷人之狡悍固然可惡,而大吏之軟懦更為可恥。他雖然無畏無懼,敢斗善斗。然而由於閩浙的督撫,台灣的重大問題上意見不合,最終導致前功盡棄。不久,吳大廷內渡就醫。劉明燈也因遭受多方排擠,左公雖多方協調,但仍無效。劉明燈不得不在任職三年後,離開台灣,到甘肅統帥甘南各路清軍。 同時,吳棠還借故參劾船政局的要員周開錫、葉文瀾、李慶霖等人,使船政局人人自危,將朝廷已經批准的措施,全部推翻。
左宗棠之後,閩浙的官員就忽視了台灣的重要性。同治十三年(1867年),日寇進犯一萬五千人,進犯台灣,全國震動。朝廷以左宗棠曾在閩浙任總督,熟悉情況,向他諮詢。左宗棠此時正在收復新疆,面對如此局面,非常無奈。
然而,此時美國人又在背後使絆子,左宗棠說:李讓禮(美國領事)不得逞,乃以台郡地圖示倭,唆其剿番,資以利器,倭貌台郡後山地險而沃,冀據為外府,此違約稱兵所由來也。”(見《左文襄公全集》)
左宗棠苦心布置的經營台灣方略,最後被全部廢棄,而美國則將台灣地圖及情報,出賣給了日本。由此,導致了後面的諸多大事。
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