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局勢已經演變成一場持久戰,和之前預想的不同,既沒有出現俄軍“閃電戰”讓烏克蘭大潰敗,也沒有出現俄羅斯被拖到動彈不得,現在局勢上反而發生了3個轉變,普京給出準確答案,俄烏戰爭就得這麼打。
第一個轉變,無人機、高精度導彈雙管齊下。截止到目前為止,俄軍用滯空彈已經對烏克蘭首都基輔連續打擊了至少3天,大量照片以及視頻在外網瘋傳。這個滯空彈又被稱為巡飛彈和自殺式無人機,從西方媒體給出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一款伊朗造的“沙希德-136”型巡飛彈出現在了眾人面前,儼然成為了俄烏戰爭中的新晉“網紅”裝備。
這款巡飛彈,優勢就在於體積小,紅外和雷達特徵都不明顯,以烏軍現有的軍備,想要攔截起來相對困難,所以就發生了烏軍開着米格-29撞上了沙希德136的事故,再加上,136造價便宜,烏軍每攔截一發俄軍都穩賺不賠,而且美、德給烏克蘭提供的防空導彈價格都不便宜,就算是家底如此豐厚的美國也經不住造,所以136用來打擊軍事設施、交通能源等關鍵設施極為方便。搞得烏克蘭不厭其煩,衝著美國喊話要制裁伊朗。美國同不同意,咱們不知道,反正伊朗肯定是不在乎美國的制裁。這也就只能證明烏克蘭在無能狂怒罷了。
第二個轉變,空襲不停,烏克蘭全境至少7個地區遭到了空襲,空襲目標中,又以交通、電力以及能源等設施為主,電力更是成為俄軍導彈和無人機的重點光顧對象,但俄羅斯的真正意圖卻並不是讓烏克蘭斷電那麼簡單。歐洲現在的情況大家都已經了解了,因能源漲價,歐洲多地電力供應不足,天價電費和天然氣賬單對於向來以工業生產的歐洲來說,是一場足以改變經濟的災難。
再加上烏克蘭除了是歐洲“糧倉”之外,也是供應歐洲電力的主力。如今,烏克蘭自顧不暇,向歐洲供應電力一事也只能被迫停止。說白了,俄羅斯此次針對烏克蘭的電力設施展開攻擊,實際上是在劍指歐洲。緊接着,還有天然氣管道B計劃,也就是在土耳其建立一個全新的能源出口樞紐,並且,俄羅斯還曾放出狠話稱“參與禁運現價俄氣的國家,此後別想從俄羅斯購買天然氣”。再加上歐佩克+神之一手,歐洲基本宣告低價能源,民生也將迎來災難性打擊。可以說普京的這一招,就連美國來了都接不住,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讓歐洲妥協。
第三個轉變,做好準備開闢新戰場。最近俄白頻繁聯動,在當前局勢的走向來說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動向,即便俄烏雙方在赫爾松州、扎波羅熱等地依然膠着,但隨着美國中期選舉的時間逼近,拜登難免採取極端措施,而俄白聯動從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雙方不排除在烏境內開闢新戰場的可能。(尼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