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已經步入了關鍵的衝刺時刻,尤其是桃園市的選戰形勢是最激烈的。候選人中有國民黨的張善政、民進黨的鄭運鵬、台灣民眾黨的賴香伶和以無黨籍身份參選的鄭寶清。近日,張善政還在桃園北部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造勢活動,現場湧入兩萬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新北市長侯友宜、台中市長盧秀燕都紛紛出席助陣,氣勢如虹。隨着桃園幾位候選人的民調接連出爐,雖然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但也初見眉目。
根據島內最新民調,桃園市長4位候選人中,張善政以38%的支持率領先,緊隨其後的是鄭運鵬,支持率為27%,鄭寶清和賴香伶支持率加起來僅佔到11%,其餘還有24%尚未決定投票意向。從數據上來看,張善政和鄭運鵬選情膠着,即使張善政處於領先,也未必就高枕無憂了。因為從具體的選民層次分析,20到29歲選民群體的變動很大。
從近一個多月的選戰情況看,不少台灣年輕人開始出現動搖,投票意向不明確的人群中,年輕人的比例大幅增加,幾乎翻倍,而張善政和鄭運鵬在年輕人中收穫的支持率都有所下降。可以預見的是,在投票臨近的節點,兩人都得在年輕群體上下功夫,爭取拼上這最後一塊拼圖。
對於國民黨來說,桃園的選情不僅事關所謂“六都”陣地能否拿下過半,更是對黨主席朱立倫領導力的期中測試。朱立倫的決策風格在國民黨內遭遇的批評不斷,影響到了整合選舉力量的步調。張善政作為朱立倫推出的人選,他的成敗就是朱立倫領導力的一塊試金石。
在對桃園的民調分析中,民進黨籍民代沈富雄認為“得中立選票者得天下”,和朱立倫“中間路線”的策略框架大抵類似。朱立倫從上任就各方都不得罪,力行爭取中間選民。打“中間牌”是否奏效?能否擴大藍營基本盤?為選舉能加多少分?關乎着藍營未來的路線定調。
有熟悉黨務的藍營民代就透露,國民黨要是輸掉桃園,不管台北或是其他縣市贏了多少,都不會有人覺得朱立倫“有功”。桃園選戰若是功虧一簣,“倒朱”的聲浪也勢必再起。到時候黨內山頭林立,應該會更多傾向“下注”新北市長侯友宜來展望2024。說白了,桃園的選情之所以激烈,是因為對於朱立倫,桃園將關係著他能否坐穩主席位置;對於國民黨,桃園的分量更直接影響着政策路線的方向。
而且這一回的“九合一”選舉還不同以往,由於新冠疫情和負面選舉兩面衝擊,今年島內的選戰已經是30年來最“冷”且最“臟”的一場選舉,影響面極大。
島內新冠疫情失控後至今未緩解,民眾參加大型活動的意願並不高,各個政黨的造勢活動大都只能靠公職或是樁腳動員硬撐。挑戰者很難再通過造勢活動來爭取選票認同,相比之下“現任優勢”被放大。也就是競選連任的各級公職,只要沒有大的過錯激起民怨,連任的機會就增大不少。
於是既然沒法給自己加分,那就讓對方減分。大概從林智堅、陳時中開始,島內選戰中不斷爆出各種爭議,發展成了對候選人人格、道德的放大檢視,政績政見的關注度幾乎沒有。候選人的支持率隨炒作起起伏伏,公眾關注點已經被帶偏。若是這樣的選舉形勢一直持續比爛,最後的結果恐怕未必有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