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胡玉梅 儲希豪)" 難怪坐在凳子上的我晃動得厲害 "" 原來不是我頭暈,還特地請假了呢 "" 辦公室里的鐵架子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對面同事的水杯里的水在晃 "……
11 月 17 日 13 時 54 分,江蘇鹽城市大豐區海域(北緯 33.5 度、東經 121.19 度)發生 5.0 級地震,震源深度 17 公里。
地震發生後,江浙滬的網友紛紛報坐標,表示震感強烈。
一個海域地震,為什麼江浙滬大面積有感?餘震情況如何?會引發海嘯嗎?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江蘇省地震局的有關專家。

為何大面積有震感?
震源淺,覆蓋層比較厚
地震發生後,江蘇鹽城、南通、淮安、南京的網友都表示震感強烈。他們紛紛報坐標,訴說地震來了那一刻的感受," 南京明顯,都跑下樓了 "" 南通也有震感,午覺被震醒,嚇得衣服都來不及穿就抱娃下樓 "" 淮安震感強烈 "……
不僅江蘇大部分地區有感,上海和浙江湖州、杭州、紹興、寧波都有震感。
為此,浙江省地震局還發微博表示,震中距最近海岸線 45 公里,距鹽城市 97 公里,距南京市 276 公里,距上海市 254 公里。
為什麼江浙滬大面積有震感?江蘇地震台副台長、高級工程師楊雲解釋說,這次地震雖然發生在海域,但震源深度為 17 公里,屬於淺源地震;同時,江蘇大部分地區的覆蓋層比較厚,覆蓋層對地震有放大效應;又是中午上班時間,相對安靜,人的感知能力比較敏感。所以,江浙滬的公眾都有震感。
這是地震多發區嗎?
海域地震多發,中等有感地震較多
很多網友發現,這一片海域經常發生地震。比如:2019 年 12 月 12 日,發生了 3.2 級地震;2019 年 12 月 18 日發生了 3.4 級地震 …… 再往前,1984 年,離震中不遠的黃海海域發生了 6.0 級地震。
楊雲介紹說,這片海域是江蘇中等地震相對活躍地區,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中強地震。" 不過,自 1997 年以來,相對平靜,沒有發生過 5 級以上地震。"
是什麼引起的地震?有網友推測可能是蘇北濱海斷裂帶引起的。對此楊雲表示,蘇北濱海斷裂帶是和江蘇海岸線大致平行的一條地震斷裂帶,但由於其在海域,目前對其的掌握程度不高。

還會有餘震嗎?
不排除有感地震
地震發生後,江蘇省地震局立即啟動地震應急三級響應,成立省地震局應急指揮部。江蘇省地震局第一時間開展緊急震情會商,並派出第一批地震現場工作隊趕赴鹽城市大豐區,在海岸線附近架設流動監測台,持續分析研判。
截至 16 時,江蘇省地震台網未監測到這片海域有 1.0 級以上地震的發生。
那麼,還會有餘震嗎?" 目前還不能排除接下來有感地震發生。" 楊雲表示,江蘇地區歷史上發生的地震類型以孤立型和主震 - 餘震型為主,這次地震後,近期原震區同等地震發生的可能性比較小,但不排除有感地震的發生。
會引發海嘯嗎?
放心,不會
地震發生後,很多網友提醒:小心海嘯。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全球有記載的破壞性海嘯大約六七年發生一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經歷過海嘯驚魂,尤其是日本,每一代人都經歷過,海嘯的英文單詞 "Tsunami",就是源於日語。
那麼,這次地震會引發海嘯嗎?楊雲表示,公眾可以放心,這次地震不會引發海嘯。他解釋說,海嘯的發生需要一定的條件。要引發海嘯,地震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且具備一定的構造條件,海底發生垂直性的錯位才行。
據統計,一千多年來,我國僅發生過 10 次地震海嘯,平均 200 年左右出現一次。我國海區處於寬廣大陸架上,水深比較淺,在 200 米以內,不利於地震海嘯的形成與傳播。江蘇沿海海域比較淺,並不是海嘯高發區。
這次地震有預警嗎 ?
2023 年,江蘇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建成
地震發生後,很多網友問,這次地震有預警信息嗎?
江蘇地震台高級工程師王俊介紹說,目前,江蘇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正在建設中,預計 2023 年建成。建成後,如果發生震級比較大的地震,公眾就可以接到預警信息了。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地震預警系統利用的是電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原理。由於電磁波跑得快,所以,地震發生後,在公眾接收到正常的地震信息前,地震預警信息已經捷足先登。
" 一般而言,離震中越遠,提前的預警時間越長。可以提供幾秒到數十秒的告知時間。" 王俊說。

鏈接:1970 年以來江蘇及鄰區強震
1974 年 4 月 22 日,溧陽發生 5.5 級地震
1979 年 7 月 9 日,溧陽發生 6.0 級地震
1987 年 2 月 17 日,射陽東發生 5.0 級地震
1990 年 2 月 10 日常熟發生 5.1 級地震
2012 年 7 月 20 日揚州高郵市、寶應縣交界發生 4.8 級地震
2016 年 10 月 20 日,射陽發生 4.4 級地震
2021 年 11 月 17 日,大豐海域發生 5.0 級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