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2022年10月31日12:02:04 熱門 1251

新閘路是上海市中心區的一條東西向街道,地跨黃浦區靜安區。東起西藏中路,西至鎮寧路。長4355米。

1862年,太平軍進攻上海,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向西越界修築了數條運兵道路,其中直接溝通租界的有兩條:新閘路和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新閘路最初是一條土路,1868年,新閘路劃歸公共租界工部局管理後,從西藏路到卡德路(今石門二路)段鋪砌了碎石路面。此後由於擁有蘇州河水運的便利,沿路逐漸形成密集的住宅、商店、工廠混合分布區。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大幅度拓展,該路也被劃入界內。1908年,該路繼續向西延伸,直到膠州路,同時在西藏路至卡德路段鋪設了上海最早的電車軌道之一。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565弄61號

新閘路565弄61號建築(文物保護點)

地址:新閘路565弄61號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行號圖上的求德女子中學、求德女子中小學校(紅色圈內)

新閘路565弄培德里61號,曾經是名聲卓著的私立求德女子中學(原名培德小學)所在地。1939年,在培德里底六一號至一三三號教室共二十八大間,包括中學、小學、幼稚園,招收學生一千二百餘名。目前這裡是新閘路幼兒園。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東斯文里

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6945190000241 東斯文里 民國 石門二路街道

地址:新閘路568弄、620弄、大田路464弄、492弄、546弄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東斯文里

斯文里在新閘路北的大通路(今大田路)兩側,以路為界分東、西斯文里。這是上海規模最大的舊式里弄之一。

西斯文里始建於1914年,東斯文里建於1918年。20世紀末,這片上海最大的石庫門群落已着手拆遷。如今,“西斯文里”已於2011年被夷為平地。“東斯文里”孤獨存在,佔有新閘路568弄、620弄,大田路464弄、492弄、546弄,南蘇州路1463-1475號幾片“領地”。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陳獨秀

1932年10月16日,轟動一時的“陳獨秀案”,有一同案犯梁有光在斯文里一零四四號遭拘捕。梁有光,男,時年三十三歲,廣西貴縣人,住上海大通路(今大田路)斯文里,首飾匠。據梁有光供述:我從來沒有加入共黨,十月十六日在大通路孫竟寬(記音)家被捕。我住在他家裡,因為他是我的兄弟梁有明的朋友。我以前在家裡做金銀首飾生意,十月一日才到上海,十四日到孫家。十六日上午十一時探捕敲門,全屋不知原故,異常驚慌。孫即跳窗而出,我不知道原委,以為發生意外,想爬至鄰室躲避,失手墜下,並未逃走。反動書籍,我不知道,我並非房主人,東西我不能負責,我剛來,房東亦可作證。至說我是托洛斯基派各省調查員,全無證據。除孫竟寬外,羅思凡、謝少珊我都不認識。最終,梁有光被判無罪釋放。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榮德生

發生在1946年4月25日,轟動上海灘的榮德生綁票案,其要犯朱產生當年就住在新閘路東斯文里一三一號。朱產生案發後逃往福州,後被擒獲。1946年7月25日《申報》的報道:

朱產生昨解抵滬,指認肉票分得五千元美金。看守財神之羅渭泉亦在浦東就逮。榮德生綁案,經軍警各機關努力通緝,先後捕獲匪首及從犯逾二十名。另有斯案要犯朱產生(化名徐夢麟),遠遁福州,嗣經市警局偵悉後,亟電福州水警總隊,派警馳往。在國際飯店將該犯捕獲,由市警局派幹員搭輪前往迎提,已於昨午零點三十分許抵滬,歸案辦理。

據該犯在福州水警隊供稱,四十七歲,無錫人,無業,住新閘路東斯文里一三一號,曾於民國十六年間,為盜案被處徒刑十五年。對於綁架榮德生案,曾擔任內線。

因為我的先生(即所謂老頭子)榮炳根,他是榮德生之親戚。遠在七年前,榮之廠內有事,一切均由我先生處理,彼時我隨先生常去,因此我認識榮德生甚熟。

至於綁架經過,緣有袁仲杼者,同我相識多年。在三月底,路上與袁相遇,彼約我至其家中談天。抵其寓所後,遂談及彼上次被捕時用去法幣兩百萬元,現下手中很拮据,很想對榮德生動動腦筋,但不認識他本人,你對他很熟,請你幫幫忙。我當時問他怎樣幫忙,彼說,只要我領去認識榮德生的面孔就行,別的都不用我管,讓他們去辦。

我當時允諾,約他四月初三上午八時在大三元茶室碰頭,屆時前往。與袁會晤後遂同至中正南路、江西路口等候,至十時許,果見榮德生乘坐二一一六二號黑色汽車經過,我遂對袁說,坐在汽車左邊的就是他,袁注視後說,我認識了,乃各返家。臨別袁囑我三日後至彼家會晤。

至期,我至袁寓,與彼相見,並有袁之友人張明遠(真姓駱,綽號老頭子)亦在坐,袁問我你今天再領我去看榮德生的面孔,我遂與袁同至中正東路、江西路口,約十時許,榮德生汽車又駛過,袁仲杼上前細看後,說我已認識,現在姓鄭的也在二馬路看,這次看過好了,將來事體成功再來通知你。語畢,我遂回家。

逾二十餘日後,我見報紙上登載榮德生被綁消息,後在黃河路一燕子窠內碰着袁仲杼,彼謂這件事非常困難,無從接洽,教我到鄉下去避風頭,當有消息通知我,下次在四馬路小毛娘燕子窠內會面。我遂往無錫暫避。

約二星期後,在小毛娘燕子窠內與袁相遇,彼謂事體弄好,錢已放在張明遠處,三日後再交。第四日在小毛娘家見面,袁當給我美金五千元,謂人數太多,你少用一點,上海現在已不能住,最好離開此地。我遂回寓,逾一星期後,遂返常州橫林鄉下,收買蘭子約百餘斤,用去一百餘萬元。

又約一星期返滬,在大東茶室吃茶時,由友人孟阿二(名有章)之介紹,與鄧鏗輪買辦沈伯民相識,沈談及福州糖便宜,擬合資前往購買。當由孟、沈及我商妥各出資兩百萬元,共六百萬元,托沈購買。我遂將十兩重之金條一根交沈伯民,折算法幣二百萬元。我因上海風聲太緊,遂籍買糖為由,乘鄧鏗輪同來福州,六月廿九抵達福州,開國際飯店六號房間,後移三號房間。至七月六日下午六時許,我外出乘凉時,被水警總隊逮捕。

至於沈、孟二人對於綁架榮德生事,概無所知。到福州時,僅帶法幣九萬五千元。抵福州後,一切零用開銷,均由沈伯民借給我,計四十萬元,請他在作價二百萬元之餘條內扣除。

又據市警局負責人對記者說,偵悉朱為榮案要犯之經過,十分曲折且亦湊巧。因有某警員與朱同住一弄,瞥見朱得贓後採購傢具,服裝華麗,今非昔比。於是引起注意,乃多方探査。

六月廿五日曾報上峰後,率警前往搜查其家,發覺朱本人已離滬,並悉其妻亦回橫林。因此益覺懷疑,乃搭車趕往橫林,捕獲其妻,並抄出美金三千元,鑽戒金鐲各一,帶滬偵訊,始和盤托出。

翌日上午又得一密報,謂是日上午有一裁縫者,伴送朱上鄧鏗輪去台灣。其時輪已駛出,經警務當局拍電至福州水上警察總隊余總隊長,請其協助;一面俟鄧鏗輪數日後進吳淞口時派警將買辦沈伯民逮捕,供出朱在福州。該輪重行外航時,當派幹員張發祥、陳先榮、任公琴等搭乘該輪前往。迨抵福州,朱犯業已由水警隊就擒矣。

〔又訊〕榮案中足以證實全案之看票要犯羅渭泉(綽號落樹生),經淞滬警備司令部稽査處陶處長督飭所屬加緊偵緝,當由滬西稽査所鄭所長秉承上峰指示,與該所王主任幾經研討偵査,始於本月十九日獲悉羅悉浦東龍王廟,又運票滬字第七二四四號民船,已由浦東來滬,即派黃協心、周雲江等,先至南市關橋第三號碼頭,將該船扣留,並拘獲搖船夫潘金龍(據供未參加綁票),復赴浦東將羅捕獲。據供系首犯駱文慶之徒,受命於公益里看票不諱。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613弄12號今貌

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6925190000243 彭湃烈士在滬革命活動地點舊址 民國 石門二路街道

地址:新閘路613弄12號

保護級別: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經遠里弄口舊景

新閘路613 弄12號(原經遠里1015 號),是一幢磚木結構坐北朝南舊式石庫門裡弄住宅。1928年至1929年間,這裡是中共中央軍委機關所在地,楊殷、彭湃、顏昌頤、邢士貞四烈士在這裡被捕。

根據共產國際指示,1925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在“中央委員會之下必須設立軍事運動委員會”。同月中旬,中央軍事運動委員會(中央軍事部)在上海成立。這是我們黨中央最早的軍委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經遠里中央軍委機關舊址

1929年2月,中央軍委秘書白鑫根據指示,以租客身份租下新閘路經遠里1015號,作為中央軍委、江蘇省委軍委的一個重要聯絡點。白鑫後來叛變投敵,他通過關係與國民黨上海市黨部情報處長范爭波取得聯繫。兩人密謀,意欲一舉破壞中央軍委機關。

1929年8月24日下午,中央軍委、江蘇省委軍委在新閘路經遠里1015號召開聯席會議,與會者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事部部長、中央軍委主任楊殷,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農委書記兼江蘇省委軍委書記彭湃,中央軍委委員顏昌頤,江蘇省委軍委幹部邢士貞和上海總工會糾察隊副總指揮張際春。4時許,公共租界工部局巡捕房的數輛紅皮鐵甲車突然呼嘯而至,大批荷槍實彈的武裝巡捕、軍警破門而入,大肆搜捕。因事發突然,後門和弄堂路口又有重兵把守,根本無法撤離,楊、彭、顏、邢、張等5人當場被捕。

周恩來立即主持召開緊急會議,同中央特科一起研究營救辦法。當得到國民黨反動當局將於8月28日把彭湃等轉解至龍華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的情報後,決定於押解途中武裝解救。但最終卻因槍械出現問題錯過時間以致營救失敗。

8月30日,楊殷、彭湃、顏昌頤、邢士貞四同志英勇就義。一同被捕的張際春因系黃埔軍校一期生,與蔣介石有着師生關係,蔣欲藉此瓦解爭取黃埔生中的共產黨人,特將張際春區別處理,張也成為彭湃案中唯一的倖存者。然而,張際春採取不合作態度,直至1933年病逝於重慶。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曉鍾劇團舊址原貌 (資料照片)

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6945190000242 曉鍾劇團舊址 民國 石門二路街道

地址:新閘路750弄6號

曉鍾劇團成立於1942年,是由蔣文煥聯絡兄弟學校的教師和進步青年組建而成的專業性劇團。“曉鍾”,暗指拂曉鐘聲之意,以文藝演出為武器,打擊敵人,喚醒民眾。劇團位於新閘路750弄6號,原來是石庫門式住宅,這裡曾經是私立維德小學的校舍。抗日戰爭時期,這個不起眼的學校內,曾經是一個中共地下黨的秘密聯絡點。

曉鍾劇團演出的第一個劇目《十字街頭》,是在蘭心大戲院上演的,由喬奇任導演,范正國負責音樂,演出效果極佳,盛況空前。在孤島時期,劇團還演出了大量進步劇目,如《三人行》《九〇九少年隊》《教師論滄柔》《上海屋檐下》等,使大家認識到反動統治的腐朽,激發了愛國熱情。

抗戰勝利後,由於國民黨反動當局打擊逮捕中共地下黨員和進步民主人士,劇團被迫於1946年停止活動。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中華新村(泰興路445弄,新閘路1010號)

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6945190000285 中華新村 民國 石門二路街道

地址:泰興路445弄,新閘路1010號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中華新村(泰興路445弄,新閘路1010號)

辛家花園(今中華新村)位於新閘路泰興路口,原來在新閘路有一入口,門牌號為新閘路1010號,現在只有泰興路445弄中華新村這個出入口了。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193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上辛家花園(清涼寺)位置圖

在1907年的《申報》招租廣告上寫有:辛家花園坐落上海英界新閘路廿三號,計道契地二十三畝有零,又園外方單地七分零。園內樓台亭閣廿余處,圍墻、走廊、池沿,並生財古玩一應俱全。如欲購者,請駕臨通商銀行謝綸輝先生當面議價可也。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194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上辛家花園(清涼寺)位置圖

1911年,盛宣懷購得新閘路泰興路辛家花園,在園中建西式樓房,造水榭曲廊等。1914年,康有為寓居上海,以每月一百二十元的租金租賃花園南半部,並建“游存樓”、“補讀樓”、“蓮韜館”、“聞思齋”等建築,並以部分空地改為花圃、果圃,還飼養烏龜、袋鼠等上海罕見的動物。1921年康有為遷往愚園路自建的“游存廬”,地產仍歸盛氏收還,不久盛氏家族將原辛家花園北部建為家寺,該寺後捐給佛家,改建為“清涼禪寺”。南部歸房地產商,並建為中華新村。


1936年西安事變中,在清涼禪寺大殿舉行祈禱大會,祈求蔣委員長安全回返,並求世界和平。追悼西安殉難之中央委員邵元沖、傅學文,及軍委會秘書蕭乃華,侍衛主任蔣孝先,及殉難官兵。參加祈禱者共達二千餘人,祈禱大會舉行了三天,不分晝夜。戈登路捕房派員維持秩序。字林等西報均派記者到場攝影。

1924年10月,神州影片公司租定新閘路辛家花園七九號洋房為辦事處並將該處大草地作為攝影場。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039弄星村

新閘路1039弄星村,建於1933年,舊式里弄住宅。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楊飛飛趙春芳曾在此居住。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楊飛飛

楊飛飛(1923-2012),浙江慈溪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滬劇”代表性傳承人。建國後先後主演了《家》、《雷雨》(飾四鳳)、《為奴隸的母親》(飾春寶娘)、《賣紅菱》(飾范鳳英)、《妓女淚》(飾金媛)、《張鳳山賣布》(飾張妻)、《劉胡蘭》(飾劉胡蘭)、《第二次握手》(飾丁潔瓊)等戲,以演出悲劇見長。“文革”後重建寶山滬劇團,先後擔任團長、顧問。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124弄沁園村

優秀歷史建築編號:JA-J-009-IV;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6945190000284 沁園村 民國 石門二路街道

原名稱/原(曾)使用單位:沁園村;現名稱/現使用單位:沁園村

地址:新閘路1124弄

層數:3層;結構類型:磚木結構;建造年代:1932年;保護類別:三類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124弄沁園村

據《申報》記載,李鴻章的長孫李國傑生前居住在新閘路沁園邨一零三零號。1939年2月21日,李國傑被暗殺在新閘路戈登路(今江寧路)口。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李國傑

李國傑(1881—1939),安徽合肥人,是李鴻章的長孫,李經述的長子。1924年李國傑當選了輪船招商局董事會會長,1932年又擔任總經理,因負債纍纍,主持出賣招商局碼頭給美商中國營業公司,遭到起訴。1932年12月27日,上海地方法院判處李國傑徒刑三年,剝奪公權四年。李國傑不服判決,上訴至江蘇高等法院,1933年6月5日,江蘇高等法院改判徒刑三年六月,剝奪公權五年。李國傑不服判決,並向南京最高法院上訴,1936年6月最高法院終審判處有期徒刑八月,緩刑二年。出獄後,李國傑便從原來居住的霞飛路(今淮海中路)一零零五號搬到新閘路沁園邨居住。

在招商局擔任董事長期間,李國傑還買兇暗殺了原招商局總辦趙鐵橋。

輪船招商局這個晚清遺留下來的龐大企業,因為油水太大,國民黨人覬覦已久,但又不能公開搶奪,便打出“整頓”的旗號,在1927年國民黨到上海後,逐步對晚清遺老的財產實行沒收和監管政策。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趙鐵橋被南京政府派到招商局擔任總辦。趙任總辦之後,有政府作後台,大權獨攬,李國傑不得不處處防範、退讓,日久便生怨恨,摩擦不斷。1927年年終,因貪污李國傑被告上法庭。李國傑被惹惱了,下決心報復,決定除掉趙鐵橋。李國傑聯繫到了神秘殺手王亞樵,給了王亞樵一萬大洋和一張趙鐵橋的照片,於是1930年7月24日,趙鐵橋在上海外灘福州路路口招商局遭到了致命暗殺。

多行不義必自斃,李國傑最終也沒有落個好下場,1939年2月21日下午在與友人步行至新閘路戈登路口時,遭軍統暗殺,被送往海格路紅十字會醫院後,不治身亡。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124弄9號

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6945190000320 阮玲玉舊居 民國 石門二路街道

地址:新閘路1124弄9號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阮玲玉

新閘路1124弄沁園村9號阮玲玉舊居,在村口左邊的第二條弄堂內。據介紹,當年的茶葉商人、超級粉絲唐季珊棄別女演員張織雲,用十根金條買下了這幢小洋房送給阮玲玉,一樓是阮玲玉接待朋友和客人的客廳,二樓則是她和唐季珊的卧室,三樓由她母親和傭人居住。

從1933年搬進去後,阮玲玉一直居住在此直至飲恨自殺。1935年3月8日凌晨兩點,阮玲玉在新閘路沁園村的住宅服安眠藥自殺,男友發現後將她送往一間日本人的醫院,因夜間沒有急診又送到一家朋友的私人醫院,遭到拒絕。等到上午送達蒲石路(今長樂路)中西療養院,搶救無效死亡。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原中西療養院今貌

1935年3月10日的《申報》,以“遺書痛責張達民,阮玲玉含寃以死“為題對此進行了報道,下面是報道內容。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1935年3月10日《申報》

自電影明星阮玲玉自殺之噩耗刊諸報端後,不僅使阮之親朋哀痛逾恆,即愛好阮之藝術者,亦無不同聲嘆息。茲將阮之自殺始末,探詢匯志如下。

化為厲鬼

阮玲玉素富熱情,自與張達民仳離與唐季珊正式同居後,對張仍未稍棄舊情,仍月致津貼百元,共達二年,計洋二千四百元。最近張審知阮深懼訟事,在電影界之地位,又不宜再提過去各事,為盛名之累乃以控訴方式為要挾,向阮需索萬元。居間人往返談商,阮已允付給四千元,張不允,又增至六千元,張仍不允。阮以張迫人過甚,乃憤然曰,彼指張達民誠欺人太甚,余今生雖不願與彼對薄公庭,死後必化為厲鬼索命。但聽者固未料其即萌短志也。

暗自服毒

七日晚十一時許,阮猶在聯華製片廠中,與眾友朋暢談,並聚餐宵夜,至十二時許,始返新閘路沁園邨九號寓所二樓卧室中,時唐季珊已入夢,阮未驚動,惟與母則曾談及訟事,謂九成九可勝訴,惟懼上公堂為眾目所視,旋即託言腹中飢餓,命侍役為煮麵一碗果腹,殊不知阮即以此面和 Barbitono Sodium 安眠藥片三瓶,共三十片服下,竟至不救也,服後並飲茶水,盡二壺。

賺得藥片

阮身體素弱,近數月來,既卜晝卜夜,盡瘁藝事。而私人不如意事,纏累不休,致神經衰弱殊甚,每晚非服該項安眠藥片,不能入睡。家中原有五瓶,惟阮母為免彼或於神智失常時發生意外,故迄由阮母保管。近數日中阮先後設計賺得乃母所存藥片三瓶,竟以此致命。然亦可見阮之死志早決,向未為他人所知耳。

最後安慰

阮服毒後,並書就遺書二通,一致唐季珊,一致社會各界(或謂一系致張達民者,致唐書,唐未允發表,另一錄後。)書就即藏諸抽屜中。乃推唐醒,詢以是否真愛本人,唐答謂確系真愛,阮即謂請你給我些安慰(意即指接吻一次)因為這是最後一次了。唐見其語氣神色均有異,亟起溫存之。謂何遽作些言,豈已服毒?阮曾佯笑謂未曾。唐不信,乃喚居住三樓之阮母下樓,阮母入室,而阮已不能言語。至是始發覺桌上置有安眠藥空瓶三枚,知已服毒,此前晨三時許事也。

無術回生

初,阮曾服毒一次,曾送往北四川路日本福民醫院診治得救,惟時在日間。此次為阮二次服毒,家人仍如法炮製,殊未知福民醫院晚間無醫生留院,且對國人不無歧視,而其時又在清晨四時許,欲在北區另覓一完善醫院,竟不可得。最後乃送至一周姓德醫處,並電召老靶子路陳達明、陳繼堯二兄弟醫師前往診治,至則阮已昏睡榻上,脂粉猶新,纖指因塗蔻丹,殷紅欲滴,了無痛苦狀態。陳等即亟以最新急救方法,每十五分鐘注射一次,並施以洗胃灌腸手術,昏而復蘇者數次,然仍無生望,乃送蒲石路中西療養院,假用該院病房,施行人工呼吸及輸送氧氣,並將阮裸體浸入熱水浴盆中,但卒因施救過遲,回生術盡,至八日下午六時三十八分氣絕。據某醫生謂,若阮於到達福民醫院時即以手術方法救治,當有生望,蓋彼時毒性猶在腸胃之中,而未入神經各系也。

法院相驗

前晚,戈登路捕房得阮自殺畢命報吿後,即飭派華副探長朱夢威等前往調查,即將阮遺體自膠州路萬國殯儀館升送斐倫路驗屍所。昨晨十時許,第一特區地方法院檢察處委派宋根山檢察官,偕同魏、張二法醫,書記官王祖翼,蒞所,驗明屍體。首據西副捕頭等稟明經過,又據唐季珊投稱,年四十一歲,廣東中山縣人,業茶商,死者系我女人,曾正式結婚,近因張達民控我夫婦通姦侵佔等等,此實冤枉。致彼受此不名譽之事,怨忿自盡。昨晨,余歸家發覺,已無法挽救云云。又據阮何氏投稱,年五十歲,死者系我女兒,當彼自盡時,我睡於樓上,故事前並不知情,現其屍由其夫唐季珊收斂等語。宋君得供,遂諭驗得死者阮玲玉,女性,委系生前服安眠藥片毒發身死,屍交其夫唐季珊具結領回棺殮。

明日大殮

旋於十一時許,遺體仍由驗屍所運回萬國殯儀館,即由該館至樓上手術室中,予以沐浴,並施以屍體美容術。至大殮時期,業已決定於明日下午五時。已由唐宅發出報喪條,分致唐、阮生前之友好。報喪條上稱阮女士為唐季珊夫人,除簡述其死由外,並謂定於十一日申刻大殮。至唐宅家人,昨均在殯儀館中籌備阮之飾終典禮,其沁園村九號住宅,只有阮之養女小玉在內看守。

殯儀館內

昨日下午三時許,中央社記者復往萬國殯儀館一覘阮之遺體,其時門前車輛甚多,且有多數青年男女,正與守門人交涉,欲入內一瞻遺體。聞陸續前往瞻視者,不下三百餘人。遺容較前晚所見,尤見冷艷。屍體左近圍置花籃十數只,相映之下,不禁與人面桃花之感。小玉喪服侍母側,尚少戚容,固猶未知此提攜數載之養母,即將成永訣矣。聯華公司總經理羅明佑,明星林楚楚王人美、金焰、徐來徐琴芳劉繼群、餘光,攝影師王紹芬,舞星梁賽珠、賽珊姐妹、燕飛等,均面現戚容。女星中更多以淚眼相看者。唐季珊衣黑色常禮服,神色沮喪,頻以親友所贈花籃送置阮遺體枕畔。阮母面色蒼白,似終日以淚洗面者。眾人正相勸慰。阮雖已天人永隔,然同情者固尚有人在也。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阮玲玉遺容

聯華通電

全國各報館、國內及南洋各戲院、暨聯華影片閱者,諸君均鑒:本公司演員阮玲玉女士,忽於三月八日在滬逝世,敝公司同人,一致哀悼,務請尊處各戲院如開演阮女士作品時,萬勿利用女士不幸事件,作為廣告宣傳,至失敝公司歷來純正營業,尊重商德之旨。敝公司下期聯華畫報發行阮玲玉紀念專號,如有頒賜文字,請於三月十七日以前惠下。其最後作品《國風》亦經於前一日完成。女士在敝公司服務之忠誠,實足矜式,諸維亮鑒。聯華影業公司敬啟。

聯華鑄像

聯華公司同人,為紀念女士起見,已決定在女士出殯之日,全體前往恭送,並定期舉行追悼會。此外該公司決定籌集款項,為女士鑄一銅像,供於公司中,籍為永久紀念。並決定該公司同人,對於無謂之挽幛花圈,概不致送,省下之款,即為鑄像之用。又該公司最近由女士主演之國風一片,本已攝竣,近擬將內中二幕籌備重攝,但已無及矣。至該公司籌備攝取之有聲片春到人間,亦本由女士主演,正欲進行開攝,而女士遽作古人矣。

遺書兩通

(一)我現在一死,人們一定以為我是畏罪。其實我何罪可畏,因為我對於張達民,沒有一樣有對他不住的地方。別的姑且不論,就拿我和他臨脫離同居的時候,還每月給他一百元。這不是空口說的話,是有憑據和收條的。可是他恩將仇報,以冤來報德,更加以外界不明,還以為我對他不住。唉,那有什麼法子想呢,想之又想,惟有一死了之罷。唉,我一死何足惜,不過還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罷了。阮玲玉絕筆。二十四年三月七日晚午夜。(二)我不死,不能明我冤。我現在死了,總可以如他心愿。你雖不殺伯仁,伯仁由你而死。張達民,我看你怎樣逃得過這個輿論,你現在總可以不能再誣害唐季珊,因為你已害死了我啊。

訟案開審

張達民控阮玲玉、唐季珊等,為偽造文書,侵佔竊盜案,雖阮玲玉女士已服毒殞命,特二法院昨午後二時仍開庭審,理由系被吿不止阮一人,原吿既未撤回訴訟,當然繼續進行。自訴人張達民,因隔晚得知阮之死耗,馳赴殯儀館憑弔,因之感受刺激,感冒甚重,致臨時不能到院候訊,由其代理律師代到。被吿唐季珊與阮母,偕所延辯護人江一平律師,於下午二時許到院報到,靜坐於律師休息室中候審。唐年逾知命,面色蒼老,上唇留有短髭,身穿西裝革履,精神萎靡,因隔晚刺激過深所致。阮母年約五十左右,截髮,穿玄色旗袍,夫足,着反口絨鞋,與唐默坐一旁,面露戚容。但阮雖已仰藥自殺,而注意此案而到院旁聽者,仍甚擁擠,並不減遜,尤以女性為多。第二法庭旁聽席上,座無隙地,司法警員特派警丁數名,在庭維持,秩序井然。至鐘鳴三下,由章推事偕書記官升座,審理此案。命庭丁呼傳當事人及代理律師等到案。唐站立被吿欄,先由自訴人代理律師起稱,自訴人張達民,因受感冒刺激過甚,今日不能到案,請求准予改期云云。訊之唐季珊供,年四十一歲,廣東中山人。住愛文義路沁園村九號,業茶商,以前未受過刑事處分。官謂阮玲玉今日見報載已經服毒自殺身死了么。至此,由阮、唐所延辯護人江一平律師起立,對庭上聲稱,阮玲玉在生自此案發生後,報紙上刋登被控通姦,一身名譽,在社會上大受打擊,心中抑鬱,氣憤而致服毒自殺。其實對於通姦一點,並不確實。今有對於本案之證據數種及遺書遺言,可以呈庭作證參考。而自訴人今日忽稱病不到,並無證據提出,請求改期,殊出意外。自訴人律師稱,阮玲玉之自殺,指謂因被控通姦而致自殺,未免捕風捉影。江律師又稱,阮玲玉與張達民於民國二十二年四月間,委伍澄宇律師證明訂立脫離同居關係契約,由張親筆簽字。訂約以後,張每月向阮支付洋一百元,至此款支付終了後,忽發生此不幸案件,今有脫離關係筆據可證。江並手持此據向庭上請求傳伍律師到案詢問,伍律師現在滬上,住居北四川路那邊云云。官乃對被吿唐季珊謂,今日自訴人未到,聽候定期再傳。並諭知被吿律師下次開庭,可將各種證據備副本交案。自訴人代理律師又稱,阮雖死亡,但遺有財產,案關侵佔,請求可否下一處分。又被告唐季珊時離滬往香港經商,行蹤不定,庭上認為有交保必要,請令妥保云云。庭諭現在無用提出,俟下次審訊再核,即宣吿退庭。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312號黃葆戉舊居

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6805192010063 黃葆戉舊居 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江寧街道

地址:新閘路1312號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黃葆戉

黃葆戉(1880-1969),長樂縣青山村人,中國現代書法家、篆刻家。

青年時期就讀於全閩師範學堂,後入上海法政學堂。畢業後,醉心書法、碑帖、篆刻、繪畫等藝術,雲遊名山大川。民國成立後,回到福州,歷任福建省圖書館館長、福建甲種商業學校教員、監學等職。1920年後,到上海定居,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負責審定、校對出版宋拓淳化閣帖、天籟閣舊存宋人畫冊等書。後任館美術部主任達20多年;並參與“神州國光社”工作。黃葆戉精於鑒定,所出版的書畫藝術價值甚高。還兼任《中華新報》副刊“文苑”主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圖畫系主任及上海大學書畫系教授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受聘為上海文史館首批館員,曾任上海市文聯第三屆委員。

黃葆戉舊居現由其子女居住。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321號小校經閣(八角樓)

優秀歷史建築編號:JA-J-010-IV;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6935192010040 小校經閣舊址 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江寧街道

原名稱/原(曾)使用單位:劉氏住宅,小校經閣(八角樓);現名稱/現使用單位:住宅

地址:新閘路1321號

保護級別: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層數:花園住宅:4層;小校經閣:2層;結構類型:磚混結構;建造年代:住宅:1920年代;小校經閣:1912年;保護類別:三類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321號院內的白玉蘭

新閘路1321號,沿街是一幢西式鋼筋水泥結構的住宅樓,它座落在一個中式花園裡。花園由一道月洞門和花牆隔成內外院,外院里有4棵高大的廣玉蘭,遮蔽了院內一半的光影。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321號劉氏住宅

據說這廣玉蘭是當年從李鴻章的兒子李經方的花園裡移植過來的,那時李經方從北站附近的安慶路移居滬西,花園裡的樹木和假山都不要了,送給了這裡的主人,幾十年後,假山被搬到靜安公園造景,剩下4棵廣玉蘭挺拔至今。由此可知,此花園的主人,是個以李鴻章家族為背景的、與之有着密切關係的富豪人家。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321號劉氏住宅

穿過外院向西,可見一道鑲嵌着漏窗的花牆,花牆中部,有一小巧的月洞門,門內又是一片花園,園內有兩幢風格截然不同的建築。

北側那幢方方正正的是幢四層鋼筋水泥的龐然大物,朝南的正門有立柱和雕花,南側的一幢,卻是標準中國風格的八角小樓。現在,雖然那八隻角的屋頂上的小動物和琉璃瓦已不復存在,而繞樓四周的圍欄和石級卻依稀可辨。別看它現在被周圍的高樓所擠壓,內中已擠滿了七十二家房客,然而這就是至今尚存的上海唯一一幢近代私家藏書樓舊址。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321號小校經閣(八角樓)

20世紀50年代初,人們從中搬出了無數的寶貝:古籍線裝書500箱、甲骨龜片2.8萬件、各式古墨上萬錠、古代兵器130件、唐朝樂器大小忽雷2具、三代彝器數百件,還有古代名人字畫、瓷器、鼻煙壺等無數。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劉晦之收藏的甲骨龜片

原來這花園的主人叫劉晦之(1879-1962,名體智,號善齋老人。安徽廬江人。),是李鴻章的兒子李經方的內弟,他的父親是清末四川總督劉秉璋,曾親自指揮了中法之戰中著名的鎮海戰役,是中國近代史上唯一的一次大勝仗。早年在鎮壓太平軍和"剿捻”的時候,還是李鴻章和曾國藩手下的主將之一。作為總督之子的劉晦之,他排行老四,沒打上仗,卻抓住了經商和收藏的好機會,成為著名的銀行家和收藏家。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321號劉氏住宅

劉晦之的文物收藏堪稱一流,早在1944年,劉晦之就向震旦大學捐贈巨書四部,均為研究中國文獻及語言學之珍籍,包括《劉文庄公奏議》八卷及《靜軒筆記》四卷,還有《善齊吉金錄》二十八冊及《小校經閣金石文字》十八冊。

據文物部門統計,我國現存的龜甲骨片總共9萬餘片,而劉晦之的收藏差不多佔了三分之一。1936年,劉晦之深知郭沫若博學多才,請人將龜甲骨片拓出文字,集為《書契叢編》,分裝成20冊,托中國書店的金祖同帶到日本,供郭沫若研究、著書。郭沫若見後嘆為觀止,從中挑選了1595片,先期研讀考釋, 並據此著成了甲骨學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巨著《殷契粹編》。

劉晦之逝於1962年,生前幾乎將所有的藏品都捐獻了出來,其精神在私家收藏史上將流芳百世。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340弄21號花園住宅

優秀歷史建築編號:JA-J-008-V

現名稱/現使用單位:花園住宅

地址:新閘路1340弄21號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340弄21號花園住宅

新閘路1340弄三元坊,建於1912年,新式里弄住宅。其中21號是西班牙式花園住宅。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340弄21號花園住宅

這是一棟1930年代建的獨棟花園別墅,磚木結構。外牆灰白拉毛牆面,半圓形露台圍以鐵藝欄杆,下有鍾乳狀台座,立面有拱券窗和麻花柱等裝飾,花園還遺留了原本的假山池塘。現為《經濟日報》上海記者站使用。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378弄17號

優秀歷史建築編號:JA-J-007-V

現名稱/現使用單位:靜安區教育學院培訓中心

地址:新閘路1378弄17號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378弄17號

這是一棟1939年設計建造的現代主義風格獨立式花園住宅。現為靜安區教育學院培訓中心所用。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193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上新閘路1464號住宅

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6945190000309 新閘路1464號住宅遺址 民國 江寧街道

地址:新閘路1464號

新閘路1464號,位於新閘路1519號基督教內地會舊址斜對面。原建築已經拆除,不知道為什麼把此住宅遺址列為不可移動文物。

倒是有一個名人的舊居引起筆者的興趣,這位名人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人物岑西林(岺春煊,1861年—1933年)。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岺春煊

岺春煊,廣西西林人。雲貴總督岑毓英之子,1885年考取舉人,以恩蔭入仕。甲午中日戰爭時前赴戰場,1898年因力主變法維新而得光緒帝青睞,提拔為廣東布政使,1899年調甘肅布政使。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岑春煊率軍至北京“勤王”,並護送慈禧太后和光緒帝至西安,因功擢陝西巡撫,次年任山西巡撫,創辦山西大學堂。後署理四川總督,旋署兩廣總督,1907年入京任郵傳部尚書。中華民國成立後,岑春煊曾任袁世凱政府的粵漢川鐵路督辦,1913年,他支持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並被推為各省討袁軍大元帥。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南洋。1916年初,廣西都督陸榮廷派員迎歸上海。5月,被推舉為護國軍都司令,並與梁啟超等在廣東肇慶成立軍務院,任副撫軍長,代行撫軍長職,投身護國運動。1918年排擠孫中山,任廣東護法軍政府主席總裁,主導南北議和。1920年粵桂戰爭後軍政府解散,岑春煊通電辭職,隱居上海,1933年逝世。

岺春煊有一個外孫女大家比較熟悉叫於立群,她是郭沫若的夫人,岺春煊是於立群的外公。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1923-02-27《申報》上的遷居通知

根據《申報》記載,岺春煊隱居上海期間曾經寓居在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哈同花園內,他與哈同的交情甚篤,1922年,岑春煊與哈同夫婦同游蘇州,並買宅作久居計。

就在他寓居哈同花園時的1922年5月的一天,他的一位跟隨了20年的傭人因為被辭退懷恨在心,蓄意報復,闖入岺宅,將岺春煊家屬傭人共九人砍傷,後被判處死刑。

岺春煊後來寓居在愛文義路(今北京西路)一零一號,1923年又遷居至新閘路一百五十號南陽寄廬居住,為此還特意在《申報》上發布了遷居通知(見上圖)。

1923年1月13日晚,岺春煊在此宴請孫中山,並邀莫榮新、馬君武、汪精衛等作陪。

1933年4月27日,岺春煊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四明邨一零四號寓邸去世。

岺春煊在新閘路一百五十號的舊居已不可尋,但是根據上世紀二十年代南園(即簡照南先生住宅花園,今培明中學處)的門牌號——新閘路一百八十一號,是否可以推測,岺春煊的新閘路舊居可能就是後來的新閘路1464號,或其附近?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519號基督教內地會舊址

優秀歷史建築編號:JA-J-044-V

原名稱/原(曾)使用單位:基督教內地會;現名稱/現使用單位:上海兒童醫院

地址:新閘路1519號(北門)、北京西路1400弄24號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519號基督教內地會舊址

“內地會”,又稱“中華內地會”(China Inland Mission),是近代基督新教在中國的一個傳教組織,由英國傳教土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1832-1905)於1865年創立。1964年,更名為海外基督使團(the Overseas Missionary Fellowship 或 OMF International)。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194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上的“內地會”(隔壁是培明女子中學)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1948年航拍圖上的“內地會”建築(紅色圈內)

1890年(光緒十六年),由一位慈善家捐款在吳淞路9號興建內地會總部,可供300多位傳教士辦公和居住。

1931年(民國20年)5月,內地會總部由吳淞路遷至新閘路1531號。新總部設行政管理大樓、傳教士公寓、職工宿舍、傳教士禮拜堂、華人招待所。

1951年,外國傳教士離開中國後,中國內地會停止活動。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北京西路1400弄24號上海市兒童醫院現貌

20世紀50年代,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遷入此處。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北京西路1400弄24號上海市兒童醫院現貌

20世紀90年代初,六院遷出後,上海市兒童醫院又成為新主人。其前身為“上海難民兒童醫院”,創建於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期間,為免費收治貧病難童而設立。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607號培明中學

優秀歷史建築編號:JA-J-040-V;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6945190000008 培明女中舊址 民國 江寧街道

現名稱/現使用單位:培明中學

地址:新閘路1607號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607號培明中學

1925年,由許君衡女士在麥根路(原恆豐路橋之東)創辦私立女子學校,取名"培明",培明一詞自《禮記·中庸》中的語句:"栽者培之,雖愚必明",即辦學宗旨是為國家培養有用人才。

1929年起,學校曾多次搬遷,直至1936年,學校遷入新閘路1607號的南園。1936年8月,胡喬木、羅叔章同志先後來培明女中,以教師身份為掩護,在師生中進行抗日救國和共產主義啟蒙教育,培養發展了第一批黨員,建立了培明女中第一個地下黨支部。從此,培明女中在地下黨的領導下,學生運動風起雲湧,湧現出林傑等革命烈士。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193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上此處已為兵營

1937年"八一三"戰爭爆發,七月日軍強佔"南園",培明女中暫遷南陽路上課,1945年抗戰勝利後,經過校方多方面努力,培明女中又遷回"南園"。

1956年由私立學校改為公立培明女中,成為一所具有一定規模的完全中學。1969年8月開始男、女兼收,改為培明中學至1983年7月。

1985年8月-1991年7月,培明女中高中部改為培明師範,為靜安區小幼教育輸送人才。1991年再次男、女兼收,由培明女中改為培明中學。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684號

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6945190000058 新閘路1684號住宅 民國 江寧街道

地址:新閘路1684號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684號

該建築始建於1921年,歐式花園別墅。外形方正、布局緊湊。磚木結構假三層,屋頂為法國孟莎式風格,底層與二層南面設有外廊,西側出入口處還有一個挑出的門廊。室內底層客廳分為左右對稱的兩個大開間,用隔門相通。房屋前後均有庭院,布置小花園。現為靜安藝術中心。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702-1708號

優秀歷史建築編號:JA-J-043-V;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6945190000012 海關圖書館舊址 民國 江寧街道

現名稱/現使用單位:靜安區圖書館海關樓

地址:新閘路1708號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708號

新閘路1708號靜安區圖書館海關樓原為中華民國海關圖書館(Customs Reference Library Republic of China)。

它是從海關總稅務司圖書室改組而成的。因為總稅務司鑒於圖書室中收集的關於本國商業財政經濟及農工業各種中外圖書雜誌報章日益增多,而外界人士的研究中國經濟工商業者,每憾缺乏相當的參考資料,所以在一九三〇年(民國十九年)呈請關務署,擬將所存書籍遷移新屋,並騁負責人員管理,作為一個公開的參考圖書館,並保存海關一切檔案中和歷史有關或有保存價值的重要文件,期垂久遠。這個建議得到關務署批准,經過籌備,到一九三一年(民國二十年)的國慶日宣告成立。

海關圖書館建築由吳景祥設計,1935年建,1936年6月建成並對外開放。鋼筋混凝土結構,四層,屬英國古典風格。主體渾厚,敦實,內部裝飾穩重,典雅,按西方圖書館專業要求設計。門廳兩側各有一小衣帽間,底樓為借閱處,二樓、三樓為貫穿式書庫,內設小電梯與底層服務台相連。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1938年駐上海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

新閘路上的舊址——美國兵營

一些老人和文章中經常會提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新閘路陝西北路口的美國兵營,其實,新閘路上及其周邊曾經有好幾處美國兵營。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新閘路1226號原美國兵營所在地今貌

自從1927年北伐軍逼近上海之際,作為預防措施,原駐菲律賓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4團奉命趕赴上海,“保護”那裡的公共租界。

根據《上海市行號路圖錄》,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上海的公共租界內,美軍的兵營有下列幾處:

新閘路近陝西北路口美國兵營(原西摩路新閘路1216號)

下面是193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上美國兵營的標示。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193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美國兵營標示

194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上美國兵營門牌號變了,並且原來的操場處變為勵志社上海第九招待所(見下圖)。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194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美國兵營標示

江寧路近安遠路口(原檳榔路戈登路906號)美國兵營

下面是193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上美國兵營的標示。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193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美國兵營標示

但是,到了194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這裡變成了資源委員會上海辦事處宿舍(見下圖)。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194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美國兵營處變為資源委員會上海辦事處宿舍

海防路332-394號美軍靶子場和美國兵營

下面是193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上美軍靶子場和美國兵營的標示。美國駐滬海軍陸戰隊總部曾經駐紮在此。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193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美軍靶子場和美國兵營標示

但是,到了194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這裡的美軍靶子場和美國兵營不復存在(見下圖)。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194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這裡變為空地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194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這裡變為空地

西康路美國兵營(原小沙渡路196-256號)

下面是193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上美國兵營的標示。根據1941年《申報》的報道,新閘路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口是美軍駐滬總部所在地。

1941年11月太平洋戰爭前夕,美國總統羅斯福下令駐在中國滬、津、平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四聯隊撤退,調往菲律賓待命。後來撤往菲律賓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四聯隊在太平洋戰爭中向日軍投降。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193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美國兵營標示

另外,在西摩路(今陝西北路)470號太平花園後面曾設有美國兵營醫院,見下面193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的標示。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1938年版《上海市行號路圖錄》美國兵營醫院標示

新閘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和名人故居 - 天天要聞

公共租界內上述四處美國兵營和一處美國兵營醫院分布圖

1947年5月,美國海軍陸戰隊全部撤離上海。

新閘路隨着城市的舊改,大部分老房子已經拆除了,有些重要的舊址也無處可尋了,除了上面提到的岺春煊舊居以外,還有如俄羅斯領事署辦事處舊址,在1933年9月搬到外灘黃浦路俄羅斯總領館之前,俄羅斯領事署曾經在新閘路辦公,但是舊址已不可尋。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