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綠化市容局介紹,2022年,我市中山公園、復興公園、魯迅公園、靜安雕塑公園、和平公園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城市公園陸續打開圍牆,方便市民遊客的同時更是將公園內部的生態資源、文化活動和服務設施面向社會進一步開放共享,實現公園與周邊街區、社區、商區等無界融合,打造無邊界的城市客廳,為廣大市民提供更有溫度、更具風情的休閑城市空間,讓遊客在“公園”與“城市”融合互通中縱意暢遊。詳見↓
公園的開放共享不是簡單的打開圍牆,而是做到幾個“更加”:
景觀更加優美。通過合理調整綠化,科學優化布局,提升景觀效果,讓公園與周邊街區有機地融為一體。
服務更加完善。增加座椅、慢行步道、休閑健身等設施,完善廁所、母嬰室等適老適兒功能,讓市民遊憩更加自在。
管理更加精細。既要打得開,也要管得住。完善視頻監控、疫情防控、環境保潔、科學養護等裝備設施,加強養護、巡邏和保潔頻次,以繡花功夫來管理公園。
文化更加凸顯。充分提煉公園特色,講好公園故事,與公園周邊的歷史文化、美麗街區、優秀建築、商業設施相互映襯,體現海派文化的深厚底蘊。
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西段中山公園3號門處,以百年古梧桐樹為核心打造梧桐廣場,重塑公園入口空間;東段中山公園2號門處,20路原站點搬遷移位並更新公交候車亭景觀,以中山公園2號門為核心打造華陽廣場;中段中山公園3號門至2號門處,將中山公園3號門至2號門之間的公園圍牆拆除,公園圍牆至主幹道綠化梳理提升。
華陽廣場
華陽廣場(夜)
156歲古懸鈴木
20路公交站台
600米林蔭小道
600米林蔭小道(夜)
舊園遺韻
石亭夕照
修葺一新的廁所
中山公園的全面打開,突破了社區、商區、校區、園區之間的隔閡,釋放出更多的公共空間,也把最好的資源都展現給人民。在這裡,“百年校園”與“百年公園”融合開放,“百年古樹”與“百年建築”交互掩映,“百年道路”與“百年公交”穿行其間,進一步彰顯了宜居、宜業、宜游、宜樂的城市生活典範,也是長寧打造“公園城市”的一次有效探索。
復興公園
復興公園拆除靠近重慶南路、復興中路兩側的圍牆,形成了街區和綠化融為一體的景象。圍牆打開、實現24小時開放的復興公園,已為市民遊客呈現出嶄新的一面。或是休閑、健身,或是遊園、賞景,又或是文化汲取,在百年復興公園,你總會收穫到最舒適、最期待的那份愜意。
復興公園
復興中路段
重慶南路段
重慶南路紫藤廊架
復興中路增設出入口
古樹名木-歐洲七葉樹
鐵藝鏤刻的裝飾圖案
作為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國古典式風格的園林,復興公園承載了幾代上海人的記憶。四季有景、步步皆景,更加親民的復興公園將在“公園+”理念的賦能下,與思南公館“書香文化”相融合、與電競賽事“體育文化”相結合、與百年淮海路的“商業特色”相呼應,百年公園將呈現最大溢出效應,讓市民、遊客獲得更充分的享受。
魯迅公園
魯迅公園改造“打開”了大連西路圍牆及歐陽路圍牆,新開2個出入口,方便遊客入園的同時,將公園與城市界面空間相融合,新增多類別植物,豐富“無界”公園的色彩,打開後的空間延續了北大山濃郁的山林氛圍,以景石疊築的方式形成公園與人行道間的分隔,營造開放式的沉浸體驗,引人入園。
魯迅公園鳥瞰圖
大連路段
歐陽路段
西門廣場
圍欄上的“小驚喜”
林蔭小道
壘石堆疊
結合光照因素與現有實地條件,對山林花苑景觀區在遵循保留公園原有風貌與格局的基礎上,以局部景觀提升為主,營造出可遠觀亦可近賞的特色景觀,進一步將公園綠地和山林氣息延伸至街區,實現了互動與開放。
靜安雕塑公園
靜安雕塑公園改造區域沿北京西路,西起石門二路,東至成都北路,面積約1.5公頃。在拆除沿街綠籬圍欄後,自西向東的櫻花林、七彩花帶、白玉蘭花瓣廣場三段景觀將沿北京西路一側“無界”展現,使公園景觀、雕塑藝術場景街面化。
靜安雕塑公園
帶狀噴泉景觀結合七彩花帶沿街展示
北京西路區域與街區相融合
增加沿街休憩座椅
內景與街景相互襯托
改造後的北京西路區域,視野開闊,視線通透,三段景觀重點突出,各具特色,並與街區無界融合,進一步拓展了公園邊界空間的通行、休憩、觀賞功能,激發出新的公園活力,成為靜安區實踐公園城市理念的新亮點。
和平公園
和平公園改造圍繞“公園城市”和“公園+”建設目標,按照無界、煥新、互動三大設計理念,打造了“和平新八景”古色古香,濃縮了江南水鄉景緻精華;全新賦能12項“公園+”,增加生態景觀、科普健身、沉浸互動等多元化的娛樂健身休憩區域。
茗廂扶柳
和鳶宛風
新港虹影
花坊悅音
暢心漣灣
曲水玩月
竹橋花溪
楓停晚香
“和平新八景”:茗廂扶柳、和鳶宛風、花坊悅音、新港虹影、暢心漣灣、曲水玩月、竹橋花溪、楓停晚香。
和平公園鳥瞰圖
自然教育中心
沉浸式“兒童友好型”樂園
智能健身苑
青少年體能自由鍛煉區
萌寵狗樂園
山林步道
智慧跑道
“公園+”功能拓展達12項,具體有+自然教育課堂、+全齡段健身、+動物記憶、+萌寵狗樂園、+韌性城市、+智慧跑道、+海綿城市、+互動式兒童樂園、+智慧公園、+園藝市集、+生境花園、+生態科普,希望最大限度滿足各類市民群眾遊園需求,打造綜合性社區公園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