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末,有一部電視劇《公關小姐》曾風靡一時,跟隨它一起成為經典記憶的,還有其中那首插曲——《奉獻》。
當然,還有演唱這首歌的張咪。
提起這個名字,肯定又會勾起不知多少人的回憶,因為那些年,她不但唱響了《奉獻》,還獲得了1990年第四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冠軍,並於1991、1992連續兩年登上央視春晚舞台。
1993年,她又主演了根據自己親身經歷改編的電視劇《孤星》,成為國內第一位將自己的故事搬上熒屏的女藝人,一時風頭無兩。
但否極泰來,此後她卻漸漸淡出人們視線,此後很多年更是消失得無影無蹤,人們都不知她去了哪裡,也不知她為什麼會在自己事業的巔峰時期忽然隱去。
原來,這裡面還真有點故事。
01 張咪其人
張咪生於黑龍江省伊春市下面的一個山村裡,小時候便有個好嗓子,經常跟着家裡那台破舊古老的收音機學習唱歌。
十四歲那年,她便揣着外婆給的25塊錢一個人去了內蒙古哲里木盟藝術學校學習,尷尬的是,當時這所學校只招收蒙族學員,一年不到,她便因為不是蒙族人被辭退。
此時的張咪也只有15歲,還是個懵懂少女,無奈,她只好流淚收拾好行裝,先後輾轉全國各地,到一些文藝團體當臨時工、合同演員、學員。
1989年,張咪憑自己出色的唱歌本事考入廣州市歌舞團,起初,她在這裡也是受盡歧視,因為她不會說粵語,更不會唱粵語歌,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她都沒有收入來源。
但她的天賦和努力還是漸漸被人注意到了,《公關小姐》拍攝時,音樂編輯找到她,讓她來演唱主題曲和片尾曲,誰成想竟因此讓全國觀眾認識了她,她的歌也開始在全國大江南北傳唱,並迅速在廣東歌壇確立了"第一"位置。
02 爭歌事件
坊間一直有傳聞,說張咪當年因和另一位東北籍著名歌手毛寧爭歌而鬧翻,為了給她出氣,張咪的男朋友還動手打了毛寧,由於影響惡劣,直接導致張咪被封殺。
故事經過傳得有鼻子有眼,說1992年的時候,張咪要去參加1993年央視元旦晚會演出,提前找人專門為自己寫了一首歌曲,名叫《藍藍的夜,藍藍的夢》,收錄到自己的專輯《細說從頭》中,準備在元旦晚會上唱響。
令她沒想到的是,毛寧竟搶走了這首歌且將它唱紅,成了毛寧除《濤聲依舊》之外的第二首代表作。
張咪心裡很不痛快,見到毛寧時提起此事並理論了幾句,兩個人不歡而散。
後來又一次參加同場演出,張咪在後台看到了毛寧便打了個招呼,誰知毛寧竟不耐煩地說了句''我不想跟你說話,你個大傻帽''。
張咪非常生氣,憤怒之下喊來男友郭大煒,在化妝間里對毛寧大打出手。
還有傳聞說當時張咪打了毛寧一巴掌。
不管怎樣,這件事造成的影響太過惡劣,張咪所有的演出合同被退回,所有的歌和影像被停播,名聲一落千丈的同時,演藝事業也受到沉重打擊。
張咪因而成了娛樂圈第一個被封殺的女藝人。
從1994年開始,無奈之下的張咪選擇出國,開始到西班牙、意大利、法國、美國、摩納哥等地遊歷,這一去就是5年。
要知道,這5年正是一個歌唱演員的黃金時期,錯過這5年,張咪再也難以回到昔日輝煌。
03 轉型之路
5年後,也即1999年,張咪簽約台灣原動力唱片公司,開始嘗試復出。
2000年4月,張咪嘗試轉型,與服裝設計師劉洋合作出任模特,並於9月同新絲路模特公司簽約,正式成為一名職業模特。
這一舉動讓張咪又創造了紀錄,成為從歌手跨入模特領域的中國演藝界第一人。
此後多年,張咪的演藝事業順風順水,不但成為歐洲EMI音樂出版公司簽約藝人,還獲得了中國流行樂壇先鋒人物、橫跨流行樂和時尚界的雙料天后、亞洲市場領軍人物等美譽。
身兼二職,既當歌手又當模特,張咪雖然表面風光無限,但她此後唱過的新歌卻沒有一首有當年的傳唱度,也沒有一首能被廣大聽眾喜歡並記住,甚至有很多人根本就忘記了她的存在。
04 中年患癌
2019年11月26日,張咪在社交平台發文,“官宣”自己得了癌症,而且是晚期。
此時張咪已經54歲,她在文中表示,從未想到過“癌症晚期”這四個字會和自己有關,突然對“向死而生”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現在的我每天看到太陽升起都會是最大的幸福,如果我能挑戰死亡,並戰勝死亡,未來還有什麼可以懼怕”?
這只是我人生中的一場小感冒……
字裡行間,都透露出張咪的堅強,和對生活的熱愛及嚮往,正是因為有了這個信念,支撐着她與病魔不屈不撓地去做鬥爭,並樹立起戰勝病魔的堅強信心。
此後一直到現在,張咪經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和對一些事情的感悟,2020年6月3日,高調宣布自己終於戰勝病魔,“我回來了”!
今年9月10日,她以模特身份參加了在甘肅省甘南縣舉辦的一場秀場活動,對此還特意發文稱自己“時隔三年,與T台久別重逢”,喜悅與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2021年10月1日當天,張咪在個人社交賬號上發文,“祝祖國永遠繁榮昌盛,國泰民安,我愛你中國”,一方面表達對祖國的祝福,一方面也向世人宣示,自己已經完全戰勝病魔,現在活得好好的。
可以看出,歷經磨難挫折之後的張咪雖經歷過很多不幸,但內心依然無比強大,心態也很正常光明,這成為支撐着她走到今天的動力源泉。
這一切,不也正是我們每一個平凡人所需要具備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