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1月12日凌晨6點,原中共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劉少奇因病逝世,享年71歲。
因為當時正值十年特殊時期,所以劉少奇逝世後,被以“無業平民”的身份匆匆送到開封火化場火化,並沒有舉行葬禮。
直到11年之後的1980年,黨中央為劉少奇同志舉辦了一場遲到11年的葬禮,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親自出席了這次葬禮,並致以悼詞、高度評價了劉少奇的一生。
劉少奇
光輝的一生
1898年10月24日,劉少奇出生於湖南省寧鄉縣炭子沖,父母按照家族譜系,將他命名為“劉渭潢”。
1915年5月,袁世凱政府宣布接受賣國的“二十一條”後,劉少奇迅速參與了學校的罷工遊行,發誓要和袁世凱這一賣國賊鬥爭到底。為了表達不惜生命也要保衛炎黃故土的理念,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了“劉衛黃”。
1920年俄國10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回國內後,劉少奇感覺自己看到了救亡圖存的方法,於是在1921年後毅然前往莫斯科東方大學進修。
1921年7月3日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劉少奇雖然遠在蘇聯,但還是第一時間想辦法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2年劉少奇回國後不久,就被毛澤東派往江西領導安源路礦工人的罷工運動。
作為安源路礦工人全權代表的劉少奇與路礦當局談判時,對方威脅他道:“你信不信,如果你們工人繼續罷工作亂,我立馬報告市政府,請他們將你這個代表給抓起來槍斃!”
劉少奇對此毫不畏懼,義正言辭地回答道:“你們就算把我砍成肉泥,也不能使工人復工,想要讓工人們復工,唯一的辦法就是答應工人的合理要求!”
《劉少奇和安源礦工》
劉少奇視死如歸的舉動成功地迫使路礦當局選擇妥協,路礦罷工就此獲得了完全勝利,整場罷工行動中沒有任何人員的損失,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也是罕見的一件事情,因此不久後劉少奇就順利當選為漢冶萍總工會執行委員會委員長。
1929年,劉少奇被調任為滿洲省委書記,負責東四省的管理工作。
當時國內盛行白色恐怖,東四省的黨組織遭到了嚴重摧殘,劉少奇到達奉天后,迅速派遣親信幹部前往哈爾濱等城市重新組織力量,和敵人做抗爭,並親自領導中東鐵路總工廠的工人們進行復工鬥爭。
一年後,成功在滿洲打開局面的劉少奇被任命為中國工會代表團團長,前往莫斯科出席赤工國際的第5次代表大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
劉少奇在莫斯科和各國代表進行了親切交流,對革命事業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回國後開始擔任中央職工部長,結果因為和當時的臨時中央產生分歧,被當時的中央領導撤銷了職務,之後劉少奇於1932年被調離上海,前往中央蘇區擔任中華全國總工會蘇區中央執行局委員長。
青年劉少奇
1935年日本政府策划了所謂的“華北五省自治”,視日本人如猛虎的國民黨當局派遣何應欽和日本天津駐屯軍司令梅津美治郎簽訂了《何梅協定》,國民黨當局同意解散在華北地區的所有政治組織、華北五省禁止舉行抗日活動,為日本侵略者實現“完全吞併華北地區”的邪惡圖謀鋪平了道路。
1935年12月9日,北平數千名學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示威遊行運動,對國民黨賣國行為表示抗議。
“一二九”運動的爆發,讓黨中央明白華北地區存在着雄厚的抗日愛國力量,並認為有必要加強黨在華北地區的影響力,因此決定派遣劉少奇前往華北擔任中央駐北方局代表,對北方局的同志們提供指導,一起領導當地的抗日力量。
一二九運動
劉少奇被任命為北方局領導,是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擔任中央駐北方局代表期間,領導北方局的同志們開展了華北抗日游擊工作,並鞏固了我黨在華北的抗日根據地。
因為劉少奇在北方局的工作十分出色,因此在1938年召開的六屆六中全會上,黨中央正式決定成立以劉少奇為書記的中原局(後改為華中局),讓他在華中地區開闢新的抗日根據地。
劉少奇沒有辜負黨中央的期望,沒過多久就改變了華中地區的局面,順利地建立了新的抗日根據地,使華中敵後形勢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
1941年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遭到了慘痛的打擊,劉少奇知道此事後,迅速向中央發電,請求在蘇北重建新四軍,鞏固和發展華中抗日根據地。
中央回電同意了他的意見,而重建的新四軍在陳毅、張雲逸、劉少奇等幹部的領導下,呈現出了一片積極向上的新氣象。
1942年毛澤東開展整風運動後,決定將劉少奇調回延安輔助自己,劉少奇也因此正式進入了我黨的核心。
1943年中央領導機構改組後,劉少奇正式進入中央書記處工作,並就此長期擔任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
毛澤東和劉少奇
新中國成立後,因為劉少奇對黨中央的決策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在1966年受到了衝擊,1968年10月,劉少奇被撤銷了黨內外一切職務,並被永遠開除黨籍。
一年後,林彪背着毛主席發布了“第1號命令”,解放軍部隊因此進入了備戰狀態。
當時劉少奇已經生了重病,結果江青等人不顧劉少奇的生命安危於1969年10月17日,用擔架將他抬上飛機一路押解至河南省開封市北土街10號囚禁,並給當地駐軍下達了嚴令:“不允許劉少奇與任何人接觸!”
本就身患重病的劉少奇,經過這次折騰後,身體越發虛弱。1969年11月12日凌晨6點45分,原中共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劉少奇因病逝世,享年71歲。
劉少奇遺容
當時的時代的比較特殊,因此劉少奇專案組成員聽到劉少奇逝世的消息後,專門從北京趕到開封,要求當地駐軍對劉少奇逝世的消息予以保密。
因此,劉少奇的火化通知單上姓名一欄填的是“劉衛黃”,職業一欄填的是“無業平民”。
之後,劉少奇的遺體在專案組工作人員親自監督下執行了火化,遺留的骨灰被裝在一個用三合板做的骨灰盒裡,然後被存放在了開封火化場內,編號為“123”。
葬禮
1976年江青等人被打倒後,河南省委迅速派人通知開封火化場,讓他們妥善安置劉少奇骨灰。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中央開始對十年動亂期間產生的一批冤假錯案進行平反。
1979年2月,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和中央組織部對劉少奇一案進行複查後,判定劉少奇一案是我黨最大的一樁冤案。
在一年後的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我黨正式決定對劉少奇同志進行平反,並決定恢復他的名譽,成立治喪委員會,黨中央對劉少奇的葬禮儀式非常重視。
黨中央經過研究後決定,由中央組織部牽頭成立執法辦公室,並專門為他安排了三項重大活動。
鄧小平
1980年5月13日,中共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劉瀾濤等領導人陪同着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及劉少奇子女奔赴河南開封火化場,迎取劉少奇同志的骨灰。
第2天一早,1500多位河南省的各界代表,前往省人民會堂參加迎送骨灰儀式。
在儀式上,河南省委書記劉傑率先致辭,他先是對劉少奇當初率領中原局的同志在河南搞革命的光輝事迹進行了追憶,然後對劉少奇在特殊年代被批判的行為表示了譴責,最後對劉少奇的逝世表示了哀悼。
致辭完畢後,劉傑莊重地將劉少奇的骨灰盒交給了劉少奇遺孀王光美。
迎送骨灰儀式結束後,數萬名鄭州人民自發的聚集在人民會堂前往鄭州機場的道路上,向即將離開河南的劉少奇骨灰致以誠摯的哀悼。
5月14日上午11點,劉少奇骨灰順利到達北京西郊機場,王光美在黨中央領導同志的陪同下,將骨灰送至人民大會堂,第一項重大活動“迎骨灰”至此結束。
劉少奇夫人王光美
1980年5月15日,治喪委員會正式對外發出公告,為表達對已故國家主席劉少奇同志的哀悼,治喪委員會決定於兩天後,即1980年5月17日,正式在人民大會堂的萬人大禮堂舉辦追悼大會。
屆時各級部門、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一律下半旗,以示對劉少奇同志的哀悼之情。
萬人大禮堂是人民大會堂的主體建築,也是人民大會堂的中心區域,而用萬人大禮堂舉行追悼會活動,也是人民大會堂正式建立21年來的頭一次。
5月17日,劉少奇追悼大會正式舉行。在萬人大禮堂的正中央,懸掛着一幅數米高的劉少奇遺照,在遺照的兩側是成排的松柏,寓意着劉少奇同志會像松柏一樣萬古長青,永垂不朽。
在巨幅劉少奇遺照的下方,擺放着覆蓋著黨旗的骨灰盒,供人瞻仰。
劉少奇追悼會
5月17日那一天的天安門廣場上,上萬名來自首都各界的民眾,自發的佩戴着白花、黑紗,莊嚴肅穆的哀悼劉少奇這位前國家領導人。
下午4點,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同志莊嚴宣布:“劉少奇同志追悼大會正式開始。”
華國鋒話音剛落,哀樂聲響起,萬人大禮堂內參與追悼大會的幹部全體起立,為劉少奇默哀三分鐘。
默哀完畢後,樂隊奏響了國歌,劉少奇的親密戰友、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同志穿着一身淡藍色的中山裝,走到麥克風前對劉少奇同志致以悼詞。
鄧小平說道:“今天我們懷着無比沉痛的心情,沉痛悼念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劉少奇同志。在十年動亂時期,林彪、江青一夥出於反革命目的,利用我們黨的一些缺點將卓越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同志殘忍迫害。劉少奇同志於1969年11月12日的逝世,是我們黨和我國人民的重大損失。在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中,黨中央經過周密的調查,根據確鑿的證據,完全推翻了強加在劉少奇同志身上的種種罪名,並為劉少奇同志平反昭雪。歷史是公正的,不會忘記任何人的功績。劉少奇同志會和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同志一樣,永遠的活在我國各族人民心中。”
這也是鄧小平同志對劉少奇所作出的高度評價。
鄧小平致悼詞
鄧小平致完悼詞後,參加追悼大會的全體同志對着劉少奇同志的骨灰盒三鞠躬。
之後樂隊奏響國際歌,鄧小平、宋慶齡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走到劉少奇遺孀王光美和劉少奇的子女面前,致以誠摯的慰問和哀悼。
鄧小平緊緊地握着淚流滿面的王光美的手,說道:“不要哭嘛,這是喜事,是勝利呀。”
特殊的安葬儀式
當1980年2月黨中央決定為劉少奇舉行葬禮時,王光美曾對組織部的同志們說過這樣一句話:“少奇在1956年4月時,曾專門囑咐過我,說他逝世後遺體要火化,不保留任何的骨灰,他要像偉大的恩格斯同志一樣,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大海裡面,因此我想請組織慎重考慮少奇這一意願的可行性。”
黨中央經過慎重考慮後,決定尊重劉少奇的遺願,而將劉少奇同志的骨灰撒向大海,就是劉少奇同志葬禮的第三項,也是最後一項活動。
為了完成劉少奇同志的遺願,中央決定派遣4名工作人員前往山東青島為劉少奇骨灰撒大海儀式打前站。
在4名工作人員正式離津前,劉少奇治喪辦公室負責人曾專門找他們談話,交代道:“當初周總理和其他幾位國家幹部撒骨灰時,執行者是少量的工作人員及他們的家屬子女,由當地機關協助,宗旨是悄悄地撒,不能驚動當地群眾。現在這次撒骨灰儀式,中央已經批准公開進行,但是最好還是不要鬧得太大。”
手捧周總理骨灰的鄧穎超
當4名工作人員乘車趕到青島時,已經是5月16日的早晨了。
休息了一上午後,4名工作人員順利見到了青島市委市政府以及海軍的代表。
經過短暫交流後,青島市委市政府及海軍代表提出了他們拋灑劉少奇骨灰的具體方案:
送靈專機十點整到達青島機場,並舉行完迎接儀式後,將劉少奇同志的骨灰盒乘車送至海軍碼頭,耗時大約30分鐘。
專車前往碼頭途中,我們組織20萬群眾迎接劉少奇同志(骨灰)的到來,到時候青島全城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一律降半旗致哀。
當劉少奇同志(骨灰)到達碼頭後,馬上送上停泊在碼頭的101驅逐艦,然後我們派遣4架護衛艦、4架戰機為劉少奇同志(骨灰)護航。
艦隊起航時,鳴放21響禮炮,海軍出500名軍官,站在碼頭上列隊送行,所有停泊在青島港的船隻一律鳴長笛向劉少奇同志致哀。
4名工作人員覺得青島市委市政府及海軍的方案太過隆重,如果照着他們的方案執行,青島當天非得停工停產不可,而且海軍已經出動驅逐艦為劉少奇同志送葬了,再加上護衛艦和戰機,顯得有些“大張旗鼓”了。
青島市委市政府及海軍聽了工作人員的話後,當即表示了反對,說道:“5月19號劉少奇同志的骨灰離開鄭州時,鄭州市政府組織了數萬名市民在道路兩旁為他送行,為什麼?還不就是為了表達對身為國家元首的劉少奇同志的尊重。因此,動員20萬名群眾這件事情是必須要辦的,再說讓群眾參加這種活動,也可以讓他們接受教育嘛。至於護衛艦和戰機的問題,是因為101驅逐艦是艦隊旗艦,旗艦出行的話,必須有護衛艦和戰機護航的。”
101驅逐艦(鞍山號)
工作人員被青島地方上的同志們所說服,於是就此事向北京治喪辦公室打了報告,並得到了北京方面的認可。
1980年5月19日早8時,在北京西郊機場上,由中央領導人牽頭為劉少奇同志舉行了簡短的送別儀式,劉少奇同志的遺屬在向特地趕來的領導幹部、各界群眾表達感謝後,於當天早晨8點30分乘坐飛機向青島飛去。
上午10點,專機準時抵達青島機場。當劉少奇同志的遺屬滿面悲愴地走下專機後,山東省委、青島市委市政府、海軍部隊的負責人齊齊走上前去,向劉少奇同志的遺像和骨灰盒三鞠躬。
10點30分,在舉行完簡短的劉少奇同志骨灰迎接儀式後,一隊由50輛車輛組成的車隊緩緩自青島機場駛出向海軍碼頭駛去。
從青島機場大門口一直到海軍碼頭這一段路程中,站滿了自願為劉少奇同志骨灰送行的人民群眾,當劉少奇同志的骨灰經過時,群眾們飽含感情的喊道:“向劉少奇同志致哀!向王光美同志致敬!”
車隊到達碼頭後,王光美同志及劉少奇的子女在海軍首長的帶領下,登上了101驅逐艦。500名海軍官兵齊刷刷地向他們致敬,也為劉少奇同志做最後的送別。
上午11點,裝載着劉少奇同志骨灰盒的101驅逐艦準時起航,四艘護衛艦緊隨而至,呈梅花陣型為101驅逐艦護航。空中4架戰鬥機在驅逐艦上方盤旋幾周表示哀悼後,按照既定陣型執行護航任務。
抱着劉少奇骨灰盒的王光美
一個小時後,艦隊行駛至我國領海線12海里以外的公海上。
海軍首長請示王光美後,當即下令放哀樂,準備執行劉少奇骨灰拋灑儀式。
只見王光美淚流滿面地抓起一把摻雜着花瓣的劉少奇的骨灰,慢慢地灑向了大海。
王光美拋灑完後,劉少奇的子女按照順序抓起父親的骨灰,向大海撒去。
5月19日12點30分,在將劉少奇同志的骨灰全部撒向黃海後,王光美向海軍首長點了點頭,艦隊緩慢地調頭返航,劉少奇同志的葬禮就此圓滿結束。
劉少奇
劉少奇同志作為我黨主要領導人之一,為新中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劉少奇同志逝世11年後,他的親密戰友鄧小平同志親自為他平反,並洗掉了所有強加在他身上的罪名,給予了他公正的評價。
就像鄧小平同志所言,劉少奇同志將永遠的活在人民群眾的心中,他為新中國立下的功績也將永遠為人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