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生物農業是根據生物學原理建立的農業生產體系,靠各種生物學過程維持土壤肥力,使作物營養得到滿足,並建立起有效的生物防止雜草和病蟲害的體系。生物農業強調通過促進自然過程和生物循環保持土地生產力,用生物學方法防治病蟲害,實現農業環境的生態平衡。
一、產業鏈
生物農業產業鏈中,上游為生物技術及原材料,生物技術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種等;生物農業包括生物育種、生物農藥、生物化肥、生物飼料等多個領域,是生物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下游包括種植業、漁業、林業、微生物發酵工程產業、畜牧業等生產項目。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二、上游分析
1.生物技術
生物科技指的是利用“生物體”來生產有用的物質或改進制成,改良生物的特性,以降低成本及創新物種的科學技術。人口快速膨脹,食糧問題也正是生物技術應用的切入點。生物技術包括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質工程等,相互聯繫,相互滲透,其中以基因工程技術為核心。數據顯示,2016-2019年我國生物科技市場規模由8585億元增至12716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0.32%。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我國生物科技市場規模可達15598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下圖為2020年我國生物科技企業前十名排行榜: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原材料-蛋白酶
蛋白酶是水解蛋白質肽鏈的一類酶的總稱。按其降解多肽的方式分成內肽酶和端肽酶兩類。前者可把大分子量的多肽鏈從中間切斷,形成分子量較小的朊和腖;後者又可分為羧肽酶和氨肽酶,它們分別從多肽的遊離羧基末端或遊離氨基末端逐一將肽鏈水解生成氨基酸。
3.原材料-乳酸
乳酸是一種天然有機酸,是自然界最小的手性分子,以兩種立體異構體的形式存在於自然界中。乳酸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哺乳期的小豬會染上由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引起的疾病,在飼料中加入乳酸能防止小豬下胃腸道中病原菌生長。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乳酸及其鹽和酯產量約為12.29萬噸,相比2018年增速有所放緩。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我國乳酸及其鹽和酯產量可達13.8萬噸。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下圖為我國乳酸主要生產企業匯總一覽表: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中游分析
1.生物育種
生物育種是利用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等方法原理培育生物新品種的過程。目前我國育種方法主要有,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多倍體育種、單倍體育種、細胞工程育種、基因工程育種等。生物的育種技術體現了當代生物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應用。下圖為我國種子行業主要企業匯總一覽表: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2.生物農藥
生物農藥是指利用生物活體(真菌,細菌,昆蟲病毒,轉基因生物,天敵等)或其代謝產物(信息素,生長素,萘乙酸,2,4-D等)針對農業有害生物進行殺滅或抑制的製劑。我國生物農藥按照其成分和來源可分為微生物活體農藥、微生物代謝產物農藥、植物源農藥、動物源農藥四個部分。具體如下圖所示: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顯示,2020年3月19日,農村農業部制定《我國生物農藥登記有效成分清單》,包括101種產品。其中,生物化學農藥佔比最大達42.0%,微生物農藥佔比35.6%,植物源農藥佔比22.4%。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下圖為我國生物農藥優秀供應商匯總一覽表:
資料來源:中國農業農藥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生物化肥
生物化肥是指添加了多種微生物的復混菌肥,即採用人工方法培養多種有益微生物而製成的生物肥料。除了少部分液體肥料外,最常見的品種是固體生物肥。按原料和載體,分為生物復混肥、活性生物肥和腐殖酸生物肥等。數據顯示,我國生物化肥登記產品中,微生物菌劑佔比最大達45.8%,其次為生物有機肥佔比30.4%,複合微生物肥料佔比19.3%位列其後。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生物飼料
生物飼料指使用國家相關法規允許使用的飼料原料和添加劑,通過發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質工程和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技術開發的飼料產品總稱。生物飼料包括發酵飼料、酶解飼料、菌酶協同發酵飼料和生物飼料添加劑等。下圖為2020年我國創新型飼料企業匯總一覽表:
資料來源:中國飼料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下游分析
1.農業
農業是指國民經濟中一個重要產業。農業是指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副業五種產業形式。數據顯示,2016-2019年我國農業總產值由55659.9億元增至66066.5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我國農業總產值為6312.0億元。
註:2020年第四季度產值未公開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2.種業
種子是農業種植和加工的前提,是農業產業鏈的起點和基礎,是推動現代農業生產進步的最主要動力。種子對農業和整體經濟的影響日益增強,其重要性日益凸顯。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種業市場規模為1192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我國種業市場規模可達1242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3.林業
林業是指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培育和保護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產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發揮防護作用的生產部門,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林業在人和生物圈中,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手段,從事培育、保護、利用森林資源,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效益,且能持續經營森林資源,促進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協調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和社會公益事業。數據顯示,2016-2019年我國林業總產值由4635.9億元增至5775.7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我國林業總產值為880.5億元。
註:2020年第四季度產值未公開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4.漁業
漁業是指捕撈和養殖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及海藻類等水生植物以取得水產品的社會生產部門。一般分為海洋漁業、淡水漁業。漁業可為人民生活和國家建設提供食品和工業原料。數據顯示,2016-2019年我國漁業總產值由10892.9億元增至12572.4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我國漁業總產值為2435.6億元。
註:2020年第四季度產值未公開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5.畜牧業
畜牧業主要包括牛、馬、驢等家畜家禽飼養業和鹿、貂、水獺、麝等野生經濟動物馴養業。它不但為紡織、油脂、食品、製藥等工業提供原料,也為人民生活提供肉、乳、蛋、禽等豐富食品,為農業提供役畜和糞肥。數據顯示,2016-2019年我國畜牧業總產值由30461.2億元增至33064.3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我國畜牧業總產值為10767.7億元。
註:2020年第四季度產值未公開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農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十四五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