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豉松魚頭。(馬來西亞《星洲日報》/蔡添華 攝)
中國僑網1月5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沙登新村是馬來西亞雪蘭莪州最大的新村,也是全馬452個華人新村中第二大的新村。新村裡藏着不少美食,其中“沈野味”就是沙登的老字號之一。不少當地、外地甚至是外國的饕客都慕名而來。目前,其招牌菜為蒸魚頭和咸雞腿。
遵從父親遺願保留招牌
該店第二代傳人沈龍強表示,其實早在1988年,他的父親就開始在自己的朋友中間宣傳自家美食,1993年正式把住家變成小食肆,並命名為“沈野味”。
“父親在臨終前,交代招牌必須保留下來。因此我們依舊保留着這個名字。”
沈龍強說,食肆依舊是以前的老樣子。當地老饕客更享受的是用餐的環境和氛圍,這是從父親時代傳下來的“東西”,屬於沙登新村的味道。
“好吃與否見人見智。我不敢說食物比大酒樓的好吃,但有的顧客會說,食肆和食物擁有新村的味道,就猶如回到老家吃飯。”
推出新菜式 轉型尋出路
隨着時間流逝,沈龍強決定轉型,推出新菜式。
他在10年前就開始調配清蒸魚頭的醬汁,自己摸索學習,再通過顧客的反饋進行改良和提升。如今,料理魚的醬汁都是每日新鮮配製,即便是當天的醬汁有剩,也不會再使用。
除了芳香四溢的醬汁,魚的鮮度也決定蒸魚的成敗,所以料理魚時,最忌諱魚有腥味。因此,魚也都是當天從港口運來的。為了保持新鮮,沈龍強也不會大量進貨,但假設當日有剩,將會使用冰鎮的方式保存起來。
“冰鎮的意思指使用碎冰覆蓋在魚身上。我們不把魚放進冰箱冷藏,這樣可以保證魚的新鮮程度,烹煮時就不會有那麼重的腥味。”
沈龍強補充,魚放入冰箱後,需要再取出就必須開冰箱,這樣的動作多次重複下來,魚肉的口感和營養價值將會大打折扣。
“沈野味”的蒸魚料理都是根據市價進行調整的,如每公斤白須公為46林吉特、非洲魚(金鳳魚)每公斤售價為34林吉特,而售賣的魚頭料理將會視魚頭的大小定價,一般從30至36林吉特不等。
該食肆的不少菜色,沈龍強都花了時間進行腌制和燜煮,以期將最好的味道呈現給食客。“豬手必須燜上一個小時,一個星期內會腌制15至20份薑母鴨,腌制久的鴨肉也會更加入味。”
味道道地 價格公道
有食客表示,沙登其實有非常多的美食,仍有許多美食等待被發掘。而“沈野味”是沙登非常道地和著名的食肆,風味依舊保存。
他形容,“沈野味”是他的半個食堂,他經常在此解決午餐,價格也非常大眾化,其中苦瓜炒豬筋是他必點的食物。這裡的蒸魚也獨具一格,和一般酒樓的味道不一樣,或許比大酒樓的更好吃。(鍾寶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