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黃浦分院
劉敏
提起抗凝藥物,既有教科書中的華法林、肝素類藥物,又有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凝血酶抑製劑和PAR-1拮抗劑等,抗凝藥物家族不斷發展壯大。若是說華法林是抗凝家族中的“老前輩”,那麼新型口服抗凝葯達比加群酯則是抗凝大家族中的“新貴”之一,今天小編帶你揭開這個“新貴”的神秘面紗,看看它的“前生今世”。
達比加群酯是由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發的新型抗凝藥物,2008年率先在英國和德國上市,2010年10月獲美國FDA批准上市,2013年2月獲CFDA(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達比加群酯的作用機制是什麼?
達比加群酯是口服凝血酶抑製劑,在體內可轉化為有活性的達比加群而發揮作用,它可以與凝血酶的活化位點結合以抑制凝血酶,使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的過程被抑制,同時活化因子 (FVa、FVIIIa、FIXa、FXIIIa),以及血小板激酶活化受體也被抑制,繼而阻斷了凝血瀑布網格的最後步驟及血栓形成。其抗凝過程不需要輔助因子,且與維生素K無關。
服用達比加群酯該注意些什麼?
達比加群酯適應症非常廣泛,尤其對於非瓣膜性房顫患者全身性栓塞和缺血性卒中的預防上效果更突出。達比加群酯做為“新貴”不挑食,沒有食物禁忌,但服藥時需注意下述幾點:其一、最好進食時整粒吞服,千萬不要咬碎或咀嚼,因為膠囊破碎或打開後再口服,出血風險會顯著增加;其二、如果出現漏服,距下一次服藥時間≧6h的,可以補服一次,否則,需等到下次服藥時間點再服,盡量避免漏服藥;其三、需注意胺碘酮、唑類抗真菌葯能增加其血葯濃度,利福平則反之,中草藥方面需避免服用聖約翰草外,目前沒有發現其他中草藥對其有影響。
出現不良反應怎麼辦?
開始服用時約10%的患者會出現胃部不適,幾天後常自行減輕,採用餐中服藥可減少胃部不適的發生率;發生非致命性出血的患者,除採取局部止血措施外,需密切觀察,必要時可口服活性炭減少藥物吸收,使用利尿劑促其排泄。
特殊情況下又該如何服用?
卒中高危(CHADS2至少3分)或有卒中史的房顫患者,可以應用達比加群酯150 mg每日兩次,對於出血高危的房顫患者,110 mg每日兩次;如果洗牙或拔牙時,不需要停用,操作前後可以應用氨甲環酸漱口,或者操作前一天停用,操作後當天晚上開始恢復使用即可;妊娠期間不推薦服用,計劃懷孕的育齡期女性不應服用;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肌酐清除率(Ccr)>50 mL/min時,應用150 mg或110 mg每日兩次,每12個月複查Ccr;Ccr在30~50 mL/min時,應用110 mg或150 mg每日兩次,每6個月複查Ccr;Ccr<30 mL/min時,則盡量不用。
總的說來,達比加群酯作為繼華法林後50多年來首個被FDA批准的新型口服抗凝藥物,憑藉其可口服、強效、無需特殊用藥監測、藥物互相作用較少等特點,成為了抗凝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義;但其缺點也很明顯,如缺乏特異對抗劑,缺乏有效的實驗室評估抗凝效果的方法,半衰期短漏服後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因其85%經過腎臟排泄,需每6~12個月檢查腎功能,還有就是價格昂貴。
達比加群酯作為抗凝藥物“新貴”,確實有點“貴”,其價格讓很多患者望而卻步,好消息是2017年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降低了患者的負擔,目前達比加群酯已過專利保護期,仿製葯也會即將面世,從而使“新貴”不“貴”,讓廣大患者受益。

■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采編
(上海醫藥集團特別支持)
本文版權屬於上海葯訊,配圖來自網絡,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