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國三分步實施?本質上是一場多頭博弈

2022年10月16日11:46:20 熱門 1082
深度 | 國三分步實施?本質上是一場多頭博弈 - 天天要聞

導語

國三分步實施,農業機械製造、進口和銷售非道路機械不得低於國三的期限被延後到了2016年12月1日。

此消息一公布,農機行業一時間如同炸了鍋。有忐忑不安的,有彈冠相慶的,有拍手叫好的,有叫苦不迭的,有義憤填膺的,還有看熱鬧不怕事兒大的。這些分別是哪些位?我們不必說明,歡迎各位看官朋友們自己對號入座一下。

在這個各方各執一詞的當口,我們作為行業媒體,自然不能缺位。我們要發聲,但也惶恐。因為這件事對於這個行業來說,牽扯的各方關係、利益太多,影響太大,我們貿然發聲,難免會招致一部分相關方甚至很多方面的不滿。

但即便這樣,我們也必須發聲,而且是本着盡量客觀、公正的角度,為大家解析分析一下,國三升級,究竟是誰動了誰的奶酪?政府、主機企業、發動機企業、用戶,守規矩的、冒險一搏的,他們都是圖個啥?又各自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我們無意說一些永遠正確的廢話,只希望能夠梳理此事來龍去脈,分析各方行動的緣由,以期為各相關方提出可行性的路線、採取相對成本最低的行動提供一些幫助。

文章或許有不周、不當、淺陋之處,如能體諒,萬分感謝,如果不能,歡迎批評!

文 | 楊洪博

國三延期公布後,為啥還要開個會?

2016年1月25日,筆者參加了由環保部、中國農機工業協會主持召開的農機行業貫徹國三升級工作座談會,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大氣處副處長汪濤、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會長陳志與前來參會的一拖、雷沃、中聯、五征、迪爾、東風、全柴、錫柴等業內主要主機企業和發動機企業的領導進行了會談。

主機企業和發動機企業反映了自己的情況、難處以及未來的措施和希望;汪濤解釋了國三分步實施的來龍去脈,並呼籲、敦促企業謹遵執行,積極主動地採取措施;陳志敦促各企業要有危機意識,要充分自省,要“丟掉幻想、積極應對、主動作為”。

這個會,概括起來,就是以上內容了。

環保部公布國三延期的消息,是在2016年1月18日。

既然事兒已經定了,那還開這個會幹嘛?有意義嗎?

在我們看來,環保部和中國農機工業協會之所以要開這個會,主要在於兩點:

一是搜集各方對國三延期的反應。

二是要傳遞一個信息——你們及以你們為代表的企業,必須嚴格執行!

因為本質上講,國三延期,是給一部分主機企業開了次綠燈的。

說到這兒,可能要有很多人不服了。既然定了4月1日,為什麼延期到12月1日?這是不是朝令夕改?此前嚴格執行並積極準備的主機企業怎麼辦?發動機企業怎麼辦?手心是肉,手背不是肉?

要解決這個疑惑,恐怕要從下面兩個問題入手:

一、為什麼留給國二升國三的時間這麼局促?

二、引起這次國二升級國三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本質上,這事兒因霾而起

要說這次國二升國三事件的第一起因,我們可以明確地告訴您,兩個字——霧霾。

深度 | 國三分步實施?本質上是一場多頭博弈 - 天天要聞

霧霾中的北京

如果您懂得從細節入手,見微知著,從參與這次會議的環保部官員身上就能得出這一推論——汪濤就是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大氣處的。

說到這兒,您可能會問了,不就是個霾嗎?至於這麼大動干戈?再說了,跟我們農機有那麼大的關係嗎?

下面,我們就要先嘮叨兩句,老生常談一下霧霾這事兒。因為不說清楚這事兒,就沒法繼續後面的話題。

霧霾事件源於美國領事館首次公布PM2.5指數,從此發酵,一時成為全民話題。在此之前,霾是個啥?老百姓並不關心,“不就是空氣有點渾嗎”。

霧霾事件之大,影響範圍之廣,一度超出想象。甚至2014年,一位政府要員都立下了“軍令狀”——治不好霧霾提頭來見。然而,一年過去,這位官員也只能笑着說,這是一句玩笑話。

誠然,您可以憤怒,可以對此提出各種各樣的批評指責,但您能不能忽視一個事實,霧霾不是那麼好治的。

1952年的倫敦霧霾事件,在兩周內造成了4000人死亡(也有數據說這次事件總致死人數高達1萬人),讓我們一度驚恐萬分。然而,事後有人分析,中國的霾和倫敦的霾不太一樣,那次致死事件的霾,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是高毒性的,致死速度快。而中國的霾,更像是一種慢性毒藥。

中國的霧霾,污染物主要是PM2.5。這是一種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物體顆粒,危害巨大。首先這種東西是能被直接呼吸入我們的肺,其次,其中含有鉛、錳、鎘、銻、鍶、砷、鎳等多種重金屬和硫酸鹽、多環芳烴等有害物。這種東西進入身體,大多是出不來的,而且有研究表明,這些物質與癌症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繫。

簡言之,就是一種慢性毒藥。

霧霾是從哪裡來的呢?

2015年,環保部公布的9大城市的污染源中,北京、杭州、廣州、深圳的首要污染來源是機動車,石家莊、南京是燃煤,天津、上海、寧波分別是揚塵、流動源、工業生產。

深度 | 國三分步實施?本質上是一場多頭博弈 - 天天要聞

北京市霧霾來源

有研究表示,霧霾的主要污染源是燃煤、燃油、生物質燃燒(比如燒柴火、秸稈)、工業生產、養殖、化肥使用和揚塵,其中60%來自對化學能源的燃燒(燃煤和燃油),幾乎全部的來源都和人類生產生活有關。

深度 | 國三分步實施?本質上是一場多頭博弈 - 天天要聞

媒體調查的武漢市霧霾來源

可見,霧霾的來源主要是燃油、燃煤!

而燃油的重頭之一,則是道路和非道路車輛。

那麼,農機污染能夠佔到多大比例呢?

2015年,我國機動車保有量2.79億台。農機呢?我們查到的數據是,2014年,我國拖拉機保有量達到2297.7萬台,聯合收穫機保有量達到158.4萬台。當然,還要再加上其他的農機動力設備。為了便於計算,我們就假設農機保有量和機動車保有量是10倍的差距。

深度 | 國三分步實施?本質上是一場多頭博弈 - 天天要聞

農機是PM2.5排放大戶

而機動車的排放標準是什麼呢?國四。2016年全國都要升級到國五了。而農機呢?國二。

那麼,國四和國二的排放相差多少呢?

我們知道,排放標準國標是按照歐標執行的。我們如果僅看可吸入顆粒物一項,(柴油汽車)排放從歐二到歐三降低了一倍,而從歐三到歐四又降低了一倍。也有數據顯示,柴油機排放的每一次技術升級,都將微粒排放減少了80%以上。(此處數據我們將在進一步查證後更新,也歡迎行家指正。)

深度 | 國三分步實施?本質上是一場多頭博弈 - 天天要聞

歐洲分階段排放標準表

所以,這樣算下來,採用國二標準的農機的排放量,大概是國四標準的機動車排放量的4倍以上。(這個算法並不準確,但有助於讓大家直觀地看到排放的差距。)

因此,農機污染物的排放量,基本上相當於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的一半左右。

這個數字恐怕比多數人想象得要高多了吧!

啰嗦了這麼久,結論只有一個,為了生存和健康,霾必須治!排放標準必須提升!

這是環境倒逼行業的一次改革。

延期是建立在充分調研之上的結果

2015年10月,環保部就國二升級國三問題,會同中國農機工業協會、中國內燃機協會及一些農機企業召開了溝通會,了解了實際問題,之後,環保部就此展開了一系列調研。

調研後,環保部發現三個問題:

一是,農機銷售確實具有很強的季節性。比如耕整機具,主要就集中在春節前後的4個月;玉米機,主要就在夏收之後的幾個月。除了這幾個時間點,你處理庫存,基本上不太可能。

二是,一些主機廠庫存確實比較大。調研後發現市場國二整機產品庫存基本上在30~35萬台套左右,這主機企業上報給環保部的數據基本一致。

三是,多數企業反映升級國三沒有給夠時間。我們知道,發動機升級,並不是在原來發動機的位置上簡單裝上一個國三的發動機就完事了,他需要做大量的可靠性試驗,包括在車間里的耐久性等試驗,還包括田間試驗。這些試驗,都有一定的小時數作為標準,如果不完成試驗,很多產品批量出現事故的幾率會大大增加。而很多主機企業反應,到2016年4月1日,他們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來完成田間試驗,甚至完成車間試驗都很困難。

完成不了試驗意味着什麼?一是產品質量不達標,可能會出問題,出了問題就會影響信譽,攪動市場;二是完成不了試驗就過不了鑒定,過不了鑒定就進不了補貼目錄,對很多企業,這可能意味着產品根本沒法賣了。

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是現金流。

一個市值再高的企業,如果現金流斷了,也可能即刻破產。

座談會上,就有企業發問,如果一家有10萬台產品庫存的企業一年都沒有銷售出一台車(國二不許銷售,國三完成不了試驗),那麼對他來說意味着什麼?似乎不必多言了。

此外,這恐怕還意味着,如果不採取些非常規的手段,硬切國三的話,許多主機企業都不能正常地運轉。那麼,這是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劣幣驅逐良幣”呢?

因而,採取延期的方式,固然對那些銷量好、庫存少、遵守紀律的企業來說,是不公平的,但從整個市場的角度看,其實是一種成本更低的操作方式。

升國三?發動機企業技術壓力不大

本刊採訪了幾家發動機企業,並結合農機行業貫徹國三升級工作座談會上,全柴、錫柴、雷沃動力等幾家大佬們的發言後發現,從技術上講,升級國三對發動機企業來說沒什麼壓力,壓力在於和主機的匹配。

“早在2008、2009年,發動機企業就已經經歷了國二升國三的大考,那時主要是道路車輛。那一次,很多發動機企業沒邁過去,已經死掉了。”一位就職於知名主機企業的人士說:“現在市場上的發動機企業,基本上都已經掌握了國五甚至國六的技術,對於一些大型的發動機企業來說,升級到國三反而更有優勢。”

國二升級國三,從技術模式上是一次從機械到電控的質變,形容為發動機技術上的一次革命也不為過。2009年前後,國二升國三在內燃機行業也引起軒然大波,最終實施期限也發生過延後,很多企業在這場生死存亡的戰鬥中倒下了。這一次,發動機廠面臨的危機,似乎沒有那麼強。

對於發動機廠來說,難的,是配套,是成本控制,還有時間緊迫。

首先,發動機要做成適應農機的大小、結構也要根據發動機去調整,動力輸出上要比汽車多了幾個端口,還要涉及懸掛、承載等一系列問題。

雷沃動力副總經理李方成就說,很多發動機企業都有歐三標準的非道路發動機產品(歐三相當於國三),但歐三標準的產品並不能直接拿到國三上來用,這個轉化的工作量還是很大的,主要在於成本控制的要求和油品的差異。同樣,用在道路車輛上的產品更不能直接拿來用,農機在發動機使用功率和扭矩要求上和道路機械有很大的不同,耐久性可靠性等試驗都要重新做。

短期來看,誰配套農機產品的能力更強,誰就會在這場國二升國三的戰役中佔得先機。這樣看來,錫柴、全柴、玉柴等長期耕耘於農機領域的企業,是會有比較優勢的。

對發動機企業來說,這是誰更能抓住機遇的問題,對主機企業來說,則可能是生死攸關的問題。

升級國三是早晚問題,但時點很關鍵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升級過程中的主機企業,可能是“焦頭爛額”。

對於一家主機企業,面臨著多方面的憂慮。

比如庫存、比如試驗鑒定,上文我們已經說過了。

此外,他們還要擔心下面幾個問題:

發動機廠的產能。在農機行業貫徹國三升級工作座談會上,就有主機廠老總直接詢問發動機廠老總,如果我要某某數量的國三發動機,你給不給得出來?發動機廠的供貨能力直接影響到主機廠的產能。

批次產品的質量。

售後服務。由於時間太短,國三切換中,產品出現單品或者批次故障,似乎不可避免。這就考驗到了企業的售後服務能力。首先是經銷商自己會不會修,其次是發動機廠的售後能力能不能跟得上。安徽全柴的總經理潘忠德表示,全柴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培訓了超過500家服務站,並專門準備了500套故障診斷設備,會在2016年1月底陸續到位。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則好消息。但這樣的準備是否足夠?其他發動機企業是否又有足夠的重視和充分的準備?

接下來,還有兩個問題,尤為關鍵。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補貼!補貼!還是補貼!

國二升級國三,有些企業積極“遊說”,讓相關部門了解了情況,改變了政策實施的最終時點;有些企業暗中準備,冒着風險屯下了一批國二的“存貨”,準備着迎接“大赦之日”,有些企業則庫存壓力小一些,積極準備應對升級,做“乖孩子”。

然而,仔細一想,這三種企業之間,恐怕並沒有明顯的界限。

真實情況恐怕是——好孩子里,有的也囤了點國二“存貨”;暗中準備的企業,也時刻打聽着政策的動向;積極推動延期的企業,其實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着國三升級的相關實驗。甚至可以說,以上三種特質,企業們或多或少兼而有之。

我們也無法一概而論企業的對錯,因為在市場環境下,你不能輕易說某個企業的決策就一定是錯的,那是不負責任。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那個時點。

對於企業來說,更重要的事情恐怕還有兩件。

首當其衝是補貼。

據企業反映,雖然國三升級的最終時點定在了2016年12月1日,然而,對於國三產品的農機補貼,到現在還未出來。鑒定大綱還沒有做,有關部門給出的答覆也是“暫不受理”,要等到春節以後“才有消息”。

這給企業們造成的困擾,恐怕要大大超過其他所有因素了。

有企業表示,總體來看,農機產品的銷售額中,農機補貼恐怕要佔到25%以上。能不能得到補貼,或者說有沒有補貼資格,恐怕直接影響着農民購機的決策,也直接影響着一家企業一年的銷售額。

因此,要推動國三升級順利進行,補貼將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是補貼應及時按時受理國三產品;二是是否應當考慮對國三產品實施相對高值的補貼,以鼓勵市場儘快完成升級,提升企業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另一個因素,就是油品質量。

一汽錫柴無錫柴油機廠研發部的宣曉明先生說,油品質量對國三柴油機的可靠性影響相當大。一是存在非正規加油站的油品質量差、雜質量高的問題,二是很多農民使用柴油而非機油給發動機潤滑,升級到國三以後,很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因此,淘汰油品落後產能,提升油品排放標準,迫在眉睫。具體做法是,建議是將低排耗油品的相關法規、標準進行強制升級。

淘汰落後產能,就是要讓這些落後的產能要麼升級要麼死掉。否則,發動機升國三了,油品質量不提升,對於發動機企業來說,一樣不公平。

受益方?這肯定不是零和博弈

文章開頭說,國二升國三,這是一場多頭博弈。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博弈論。

不高談理論。

變成俗話來說,博弈論就是利益多方坐下來吵架,最終達成的結果就是,各自犧牲一部分利益,達成一致。雖然每一方的利益都沒有得到100%的滿足,但每一方其實都是在成本最低的前提下達成了一致。

因而,從本質上講,國二升級國三事件,就是一場環境污染倒逼下的多方博弈,而從博弈的結果來看,是成功的。因而,我們看待這次事件的角度,也是相對積極的。

什麼叫零和博弈呢?簡單來說,就是買賣沒談成,談不攏,散了。

與博弈相對的一種情況,就叫囚徒困境,也叫暗箱操作,就是不溝通,然後大家都按最大的私利出發,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每個人的利益都遭到最大的損失。

從這次國二升級國三事件的整個過程來看,我們之所以認為到目前為止是一次成功的博弈,在於它有一個必須達成的一致,即治理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必須要治,否則我們為什麼發展?

而這次博弈中,必定有人犧牲,主機廠、發動機廠、經銷商、用戶都會或者已經做出了相應的犧牲。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如何將成本做到最小,就需要發揮執政者、監管部門、企業的集體智慧,這涉及到相關法規、標準的升級、涉及到政策的及時配合、涉及到有關部門的積極作為、涉及到企業等參與主體的積極變革。

改革如斷腕,邁過去了就獲得新生,故步自封、保守不前則只是形同等死。

本質上,不論國三究竟是4月1日還是12月1日,這一天終究還是要到來的。而檢驗最終結果的唯一標準,應當是企業是否完成了升級,行業是否渡過了難關,以及農民用戶的利益是否在最大限度內受到了保護。

畢竟,承載着這個行業向前的,是千千萬萬的終端用戶。

知 谷 ∣ 匯聚品質農機人

深度 | 國三分步實施?本質上是一場多頭博弈 - 天天要聞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